双髻峰下古来今

来源:温州日报 2016-12-2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连旭辉

双髻峰,又名丫髻峰(岩),是乐清市虹桥镇白龙山较有代表的山峰之一,丫髻山之名也由此峰而来。

双髻峰天姿秀颜,立于山坳,被视为美景历来已久,有唐朝温州刺史韦庸作诗为证:丫髻山头残月,臈岩洞口斜阳;啼鸟唤人归去,此身犹在他乡。而清朝周之莲对双髻峰留笔颇有意境:何日婵娟谪九天,龙山庵里好修禅;无端欲削空白发,双髻轻抛古寺前。

双髻峰下是平坡,三面环山,一阳朝南,北靠大山,从西南面山头观双髻峰处,群山层层叠叠,犹如一朵莲花,莲盆正是双髻寺址,北山东西岭涧,有两条溪流,东为蕉溪,西为小蕉溪,汇经双髻寺两侧,在寺前坪绝壁倾泻,立于坪上,可览虹桥镇全貌,眼界乃至东海之滨,真是一处好风水!难怪古人相中,在此修寺庙、建殿宇、筑亭楼,佛神共处,儒、释、道汇聚,此番天地,好不热闹!

访 古

寻踪古迹,不妨先西入“仰止门”。何称“仰止”?不正是峰显当前,景行行止!此名甚妙,再观景,不禁拍手暗赞。

且看“仰止门”东西通透,石板叠砌,顶似屋背,滑弧翘檐,正脊两端,螭吻展翅……有客说这门框有点小,却不知古时庭内藏“云桥”。走进“仰止门”,便踏上“云桥”,桥实为小径,本以处绝壁之险要而得名,只是后人为图实用,拓宽浇之水泥,旁又绑以钢筋筑屋,自然未存登云之逍遥,倒也图得脚踏实地之安全。

“云桥”北侧便是远近闻名的双髻寺,有称“白龙石殿”,有称“白龙庵”,有称“中宫”(相对有人称龙潭“石门庵”为“下宫”而言),也有称“下宫”(相对白龙山顶“上宫”而言),名多只是因人识时务或所处地不同而有异,雅士雅称,俗人俗呼,不晓者懵传懵叫,不予探究。寺庙初建宋代,以自然岩洞为廓,称为“前洞”,一岩空架为顶,内进深5米,面阔6.38米,顶高4米,甚是奇特。史记明代明太师罗山公张璁以石构重建,明万历十年(1582年)僧道航于洞前增建仿木构大殿,檩上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大檀越宋孝善连世瑜诸孙发扬重建”等。寺庙内原有浮雕佛像100多尊,为明代石雕艺术中佳作。惜文革期间惨遭破坏,损毁罗汉佛像18尊,现尚存圆雕佛像1尊、罗汉像2尊,亦残缺不整,幸存浮雕照壁一块,雕有88尊佛像,特具明代石雕风格,其艺术造诣精湛,实为罕见。在早已颓废的翼房旧址,依然可以找到凿在岩上的手盂,及额刻石洞口上用于出檐滴水的曲线。

石殿东有一石亭,故名“太空亭”,亭檐正脊有鱼龙吻,亭内后壁嵌石碑三方,有浮雕佛像,碑文隐约可见,记载僧众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依稀可辨落款为“隆庆六年壬申岁次十月一日题”。此亭相传为张璁的继配正室夫人潘氏(诰封一品夫人)所建,亭之正梁题刻有“诰封一品夫人潘氏,舍银壹两助建。”《白龙山志》记载:“亭乃潘夫人独建,题壹两,不欲居功也。”2004年,台风暴雨致岭上“太子宫”崩塌,巨岩直击“太空亭”,亭毁,2005年重建。

双髻峰下的古迹本该还有不少,如“太空亭”侧的“薝蔔轩”,“前洞”岩后的“种纸园”,还有的无从考究旧址,但《白龙山志》有记载的,供人读书的“味古楼” 等等,惜岁月冲刷,早已圮绝。2005年抢修太空亭时,发现寺前殿外石塔构件散落不成整体,予以复原,如今“双髻寺”(石殿)“石照屏”“仰止门” “太空亭”“石塔”等被誉称为白龙山明代石构建筑群,2005年3月16日,被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赏 心

沿双髻寺东墙绕后,就在厨房后有一条溪,人称之为“蕉溪”。“蕉溪”本无奇,只是整溪的水到了双髻寺后就不知去向,细探方知此处有“隐泉洞”,僧房就盖在洞上!“蕉溪”的水又有一细流被引入寺中,巧妙落在厨房石槽里,隐隐发出“咿嚘”的声音,倾听总觉得有二三个老衲在说悄悄话,美名“玲珑泉”,石槽历史悠久,史有记载,值得近身一看。绕寺后小径继续西走,便可见一块大岩,其背平坦,古称“曝经岩”,岩下便是传说中深不可测的“前洞”。

再绕便又见“仰止门”,原本附近还有两条“小蕉溪”、一个“月印潭”,依理可赏可聊,无奈如今一溪成暗沟,一潭乱石埋,直叫人欲言又止,就此略过。后连新浪在此守寺,不忍山水一泻东去,便在“仰止门”外掘一碧潭,久无命名。

在“仰止门”仰望,“双髻峰”高耸挺拔,令人望而兴叹,有不可攀越之势,骚客乐此不疲,拟其为佳人天仙,其实,双髻峰顶也并不是高不可攀,从北侧山脊操小径可至。我与父曾探路前往,攀立于“双髻”缝隙间,临空俯视峰下人头,寺中喧哗,尽详于耳,放声吆喝,如雷公声下,而众人仰望却难寻我影,窃乐山中隐遁,甚是过瘾。再揽谷中山色,若似庭院,暗叹:一个巴掌大的地方,竟沉淀了那么厚光阴!

传 说

故事一:很久很久以前,这山中来了个无名老和尚,想寻处地方落脚,先在饮鹿溪源上一岩洞过夜,不料梦见被狐狸推出洞外,告知山高处有更宽敞洞穴。老和尚醒来知此蹊跷,上山在双髻峰下果找到洞穴,只是夜来又梦见一神相告此为其安身处。老和尚示怜:“您是神,另找地方容易,我是人,找个地方落脚不容易,能不能借宿?”神觉得和尚有理,就答应和尚,约期限为“塑佛像之日起,待佛像毁之还”,和尚便以岩石为料,打造了永不能毁的佛像,神叹道:“我虽为神,不及人智!”言罢,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事二:双髻峰西北面的山上有一条巨蛇,出没山中,常吃牲畜,有时还伤孩童。白龙娘娘听说乡人诉苦,大为恼怒,叫来白龙,商量对策。经观察,大蛇都在早上九点出来,白龙娘娘与白龙便从早上七点在双髻峰上空布阵。九点一到,大蛇果然从洞穴里钻出头来,白龙娘娘知道,一旦大蛇整条出来,再斗就难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蛇落出“三寸”时,白龙娘娘和白龙念动咒语,将洞头迅速缩小,死死地掐住大蛇的“三寸”,大蛇挣扎整整两个钟头,最终精疲力竭,白龙娘娘抓住时机,施展法术,将蛇头化为岩石,这就是双髻寺西边山顶上的“蛇头岩”。白龙娘娘担心日久天长,大蛇又会出来祸害,就专门让土地爷在“蛇头岩”对面山上看着,土地爷不敢怠慢,日夜守着,不知不觉也化成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