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十年,让城市“良心”更“安心”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3-2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2

排水系统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作为温州市区污水收集和排水设施管理责任单位,十年来,温州市公用集团排水有限公司秉持“工匠”精神,狠抓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排水设施服务质量,排水设施普及率大幅提升。

今年,“奋战1161,奋进2019”的进军号已经吹响,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市公用集团排水有限公司在推进自身跨越发展、精彩蝶变中注入信心,当好建设“美丽温州”排头兵,助推温州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李尖 通讯员 金希哲 陈宁

家住水门头的吴老太可能没有发觉,自己家门口很久没有“满大水”了;每天要去塘河边锻炼的陈阿姨似乎感觉到了,河水越来越干净,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每次运货最怕开车到下穿道路的货运司机小黄,已经很久没有提心吊胆“涉水”的经历了……

我们也许不曾觉察,这些变化,和我们脚下的“地下工程”息息相关。在温州城区地面下,蜿蜒着密如蛛网的地下排水管网。它们是看不见的“城市血脉”,却和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指针拨回到十年前。彼时的温州,低洼地带每逢暴雨必涝,污水直排河流臭气熏天。带着“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保护和改善水体环境”的历史使命,温州市公用集团排水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从小到大,十年的成长与蜕变,讲述着“接地气”的排水故事,铸就了吃苦耐劳的排水精神;从无到有,十年的摸索与磨砺,锻造了一支五水共治的排水铁军,也创造着一路奋进的排水传奇。

一组数字让十年蝶变跃然纸上。今天的温州排水,管辖市区城市道路排水管网3284.87公里,较2009年管辖管网设施量增长了7.27倍;泵站96座,比成立初期多了85座;管辖污水处理厂2座(南片污水处理厂、七都岛污水处理厂),代管瓯江口新区西片污水处理厂。2018年收集污水量2.80亿立方米,较2012年翻了一番。温州市排水设施“一城一网一主体”的管理格局基本建成。

如果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温州排水,让这份“良心”更加“安心”。

1

拓荒 克难

历史遗留问题各个击破

2009年3月27日,温州市排水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这是一家年轻的国有企业,成立之初仅有26名排水人,他们大多刚从大学毕业,平均年龄不到25岁。

工作经验欠缺,设备设施不足,但他们身上没有历史包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早在全市创模攻坚战正式打响之前,排水公司的“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推进。

温州的污水管网原先是多头管理,情况比较复杂,没有一个部门能对全市建成区内的地下排水管网有多少、怎么铺、运行状况如何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据。为了摸清家底,让深埋地下的排水管“看得见、摸得着”,市排水公司统一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市区范围内排水管线普查工作。

据排水公司综合办主任金宇介绍,当时市排水公司负责设施运营工作的仅5人。而整个鹿城中心区375公里的污水管网和11座泵站需要他们疏通、调查、整治、移交。2011年底,随着龙湾、瓯海两区移交的排水管网、排水泵站数量的增加,市排水公司同步加大了自身设施运营力量的投入,并正式委托温州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对市区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

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进,这座城市的“地下脉络”也逐渐明晰,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一显现。他们发现,由于城市建设长期“重面子、轻里子”的原因,以往所建设的排水设施质量普遍较差,且因为维养管理的缺位,造成市区排水设施完好率低。排水管网堵塞、破损,导致排水不畅污水外溢;排水泵站设备陈旧、功能不全,导致故障率高,有些甚至根本无法运行;局部区域排水设施布局不够合理;雨污混接错接,污水排入河道现象依然较为严重等现象成为地下管网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当年新建成的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吃不饱”的尴尬局面。

怎么办?当然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公司成立初期,设备简易,小的地下管网直径只有90公分,排水人必须匍匐着身体前进,他们的双腿和双手全部浸在酸臭的污水中,就这样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不怕脏不怕苦,一段一段地恢复了堵塞、损坏的管网。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市排水公司细化责任主体,通过建立排水设施维养服务商库,设立专用的疏浚资金,添置专业设备,城市地下脉络的“肠梗阻”终于被一个个打通。

2

突破创新

“一城一网一主体”格局形成

根据2012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市区排水设施“一城一网一主体”的要求,市排水公司持续推进排水设施移交,全面接收了市区3个区和2个功能区的排水设施,形成了排水设施“一城一网一主体”管理格局。同时,城市管网的疏通和再造又一次考验排水人的智慧和能力。

“喂,是排水公司吗?”2010年的一天,公司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家住环城东路背街小巷的王阿婆,每次遇到大雨天,家门口都会积水,家中又只有她和老伴二人,出行非常不便,她试着打电话给市排水公司,看看能不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虽然当时背街小巷的排水管网还不在市排水公司的管辖范围,但公司的排水人仍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在人手紧缺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他们开展了全市低洼积水点整治,首次整治的5个点中,就有王阿婆的家。此后每年,市排水公司都会开展低洼积水点整治,到目前已经让全市100多处低洼积水点的群众摆脱了雨天出行困难。

2013年,“菲特”台风给温州排水敲响了警钟。当时仅有防汛泵3台,面对超强的降雨,泵车的排水量杯水车薪。指挥中心通过手机联系排水工作人,雨天手机泡水,人员联系不上的情况屡屡发生。

“菲特”过后,公司不断加强防汛保障,购置了全网对讲机,便携式防汛泵60台,防汛泵车13辆,其中5200立方米/小时超大型防汛泵站单车排水能力居全国之首。到2019年,市排水公司防汛泵车等设备总强排能力达到3.53万m3/h,防汛抢险队伍达到60支,排水应急能力在全省之首,并多次驰援余姚、丽水等周边县市。

十年来,市排水公司狠抓项目建设,累计投资24.87亿元,建成南片和七都岛两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准;新建、改建污水管网约557.36公里,新建大型泵站5座,基本完成99项片区污水管网整治工程。市区建成区一、二级排水管网已基本普及,一、二级污水管道普及率达97.34%。

日前,市政府印发出台《温州市区排水管网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明确将全面开展市区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从而基本解决城区排水管网破损、淤积和雨污混接、错接等问题。

按照计划,今年温州将完成重点河道周边及山水、河水进入污水管网的排查整治;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市区排水管网整治任务,逐步达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破损全修复、污水全处理、处理全达标、维护全覆盖,形成“相互配套、协调高效”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3

智慧排水

精细管理提质增效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市排水公司成立以来,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的弊端。同时,排水人也在思考,如何让工作做得更精细、满足更高的城市发展要求。

受近期连续降雨影响,2019年3月8日上午,市区灰桥泵站污水水位一度突破了警戒值。上下游泵站随即调整了管道进出水量,灰桥泵站水位随后开始缓缓回落。

从警报发出到水位回落,整个处置流程全部发生在市排水公司调度中心。这得益于从2010年开始,公司利用GIS、自动化、远程监测和无线传输等技术,逐步形成以“一张网、一双眼、一双手、一个巡查兵、一个移动指挥”为主体的排水信息化管理平台。

这其中就包括水位远程监测系统和路面积水监控。这双“眼睛”可以实时获悉管网水位和路面积水信息。目前水位远程监测点已有244个,覆盖市区排水管线重要节点,借助公安部门3000余处全球眼监控可以对市区主要铁路、高速公路下穿及低洼地段路面积水情况。

市排水公司在不断探索让专业化的工具成为“眼睛”。深邃幽暗的地下管道里,除了满溢的污水,还可能出现有毒气体。为保护排水人的安全,如今,管道机器人已经能承担多项管网的检查任务。通过将装搭并且调试好的管道机器人放入排水管道内,管道机器人就能沿着管道前进,对内部环境进行实时录像,同时将内窥图像反馈至地面上的设备终端显示器。根据显示屏的清晰成像,工作人员不仅能轻松地对管道疏通进行验收,而且对管道内的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也照样能够掌握。

2016年以来,市排水公司启动了无人值守泵站建设,让管理人员通过排水信息化平台即可实时监控水泵运行、设备故障、电压电流值等状态,也能远程设置水位高低限值,使泵站水泵自动根据水位值开泵、关泵。

为尽量减少对原有设施或是路面的破坏,市排水公司不断探索新技术,对管道脱节、渗漏等建设遗留问题,以非开挖方式为主进行修复。

在七都,排水户只要按要求安装好排水处理设施,提供其内部排水平面图,由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勘察排水系统是否符合地块排水系统要求后,只需网上上传资料申请,就可以收到《排水许可证》,真正实现审批“零出门”。

未来,公司将通过智慧化、生态化的手段完善排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提升“智慧排水”智能化水平,切实增强排水服务核心竞争力,使温州排水事业与温州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本版图片均由温州市排水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