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中
改革开放40多年,随着第一代企业家逐步退入幕后,如何顺利完成民营企业的青蓝交接,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企业家精神,谁来教育“民企接班人”?这些思考,已经超越了家族财富版图延续的狭小视角,成为我市“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建设的一大课题。
现象—— 宁愿创业也不想“守业”
阳春三月,走进基地,依然满目皆绿。岩缝中、有机盆里,枣树上,梨树上,这里的石斛总会让远方的客人倍感好奇。
“这边是有机大棚种植,全部是从内蒙古运来的羊粪作为肥料,禁止使用任何农药,除草全部是人工,这里浇的水全部来自山泉水;这边是近野生种植,石斛在枣树和梨树上长出来,如枣树上的石斛能抵消石斛的寒性……”乐清丰之源石斛基地负责人陈晓玲对石斛生长的各个环节如数家珍。
这几年,陈晓玲的事业发展迅猛,丰之源石斛基地种植规模达到130亩,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但她追梦的步伐仍未停止,利用抗衰老、抑制肿瘤等功效相继推出了国内首款纯天然无添加“石斛手工皂”,研发提取石斛精华做成牙膏,不少人慕名前来合作。
陈晓玲之前也在家庭电气企业上班,但她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业,一直梦想着打造一家属于自己的农业庄园。在家庭的支持下,几年前建立丰之源铁皮石斛园。经过多年的打拼,企业知名度正步步扩大,庄园梦想也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拒绝在家族企业上班,陈晓玲并非孤例。据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去年的一份调查报道称,由于没有兴趣、看不上父母的平台、两代情感鸿沟等原因,温州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交接班高峰——民营企业家队伍隐含着断层的危机。
原因—— 交接不畅缺乏战略规划
不可忽视的是,企业接班断层暴露出企业对传承缺乏系统的、实践的管理训练和能力提升计划,一部分新生代仓促上阵,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我希望打破旧有管理体制下人才缺乏的问题,但各种人为的羁绊令我无法引入现代管理团队。”我市新生代企业家李佳坦言制度变革阻力多、亲戚元老影响大、父辈干预否定多等问题,很多工作难以开展。
调研报告指出,大部分家族企业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转型难,子女不愿接手;“二代”群体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比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里,海归占35%,他们对新兴行业的热情更高,宁愿自己创业也不想“守业”。
在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冲击的双面夹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第一代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做好接班人培养计划和企业传承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对包括法派集团在内的10家规上企业走访调查中,关于“您认为要做好企业的交接班,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的话题调查显示,企业家们对“制定企业传承战略规划”和“制定接班人培养计划”的话题最为关心。
对策—— “青蓝接力”政府帮一把
企业交接班是否顺畅,事关温州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政府及时引导,出资补贴培训民营企业接班人,提升“二代”接班能力,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库等举措帮助家族企业顺利完成代际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青蓝接力”培养行动计划,寄予了新生代企业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待。
此类活动可以开展师徒结对、微讲坛、双月谈、年度乐享会等多样化培养模式,为“青蓝接力”行动搭建系列共学共促平台,让年轻一代非公经济人士“接棒接力”有了更多具体的指导和交流。尤其是师徒结对活动,可邀请优秀的第一代企业家建立阵容强大的导师团,如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华峰集团董事长尤小平、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谢世煌等成为导师团成员,老一辈企业家对新生代的培训可以倾囊相授。
除了政府的帮扶,新一代企业家素养提升也是迫在眉睫。当前,我市已实现11个县(市、区)新生代企业家组织网络全覆盖,鞋革、眼镜、金属等21家协会也成立了新生代企业家组织,为新生代企业家提供交流学习的大平台,从而形成政府、企业、自身“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
展望—— 传承企业更要接力精神
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我市相继涌现出不少成功交接班的案件,乐清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的180位会员中,80%已经顺利完成接班工作,并在各自岗位上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这为温州整体实现企业交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黄贤胜在接过家族企业的接力棒后,拓展了传统销售方式以外的电商渠道,同时着力于产品智能化开发和全产业链打造。胡伊特筹备上市的过程中,虽然遇到多位年长股东的不理解,但他反复沟通,坚持不懈,在他看来,上市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新生代企业家也是推动行业创新升级的主力军,张翰墨的企业创立仅1年,产品在温州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0%,下一步他的目标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浙南地区钢铁大数据平台。
在青蓝接力的教育学习中,通过回顾父辈艰苦创业的历程,让不少新生代企业家心怀感恩,更加珍惜当下。浙江新航电气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南海霞称会学习老一辈温商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把温商的精神传承下去,脚踏实地,把企业做大做强。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家族企业要想延续下去,必须搞清楚是“老房子改造”还是“建新房”,是子女接班还是寻找职业经理人。只有找到一条适合企业延续发展的路子,跨越接班这道坎,才能继续在市场的风口浪尖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