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动力澎湃前行 引领发展气象更新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7-2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3

本报记者 夏婕妤

通讯员 徐丽娜

曾经,平阳是革命老区县,素有“浙江延安”的美誉。1939年“省一大”在平阳凤卧召开,刘英、粟裕等曾在平阳战斗过。如今,平阳是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沿海开放县,收揽了中国塑编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马蹄笋之乡、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等多张国家级“金名片”。

坚持红色领航,传递红色希望,创造红色幸福,近几年来,平阳县委县政府在利用红色资源,做足红色文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紧扣“红”字做文章,助力振兴乡村经济,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红色引航 打造平阳基层党建品牌

红色的脉搏,从平阳凤卧延伸、展开;红色的基因,在“浙南红都”传承、延续。

近年来,平阳县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共享基地;凝聚乡贤文化的红色能量;激发党员“红色细胞”的新活力,打造平阳基层党建品牌。尤其是该县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教学素材和丰富内涵,以“省一大”会址改造提升为撬动点,成功打造出十个红色教育基地,使“红色基因”植入到每个党员的血脉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仲夏时节,当四方游客慕名来到平阳县昆阳镇的鸣山村,目之所及,远山如黛,环村道路整洁干净,青瓦白墙整齐划一,一幅整洁靓丽的美丽乡村画卷从容展开。村民介绍,平日里有不少学生在这里研学,还有很多情侣在这里拍照留影。

但就在前几年,鸣山村还是一个脏乱差的旧村,是什么让这个小山村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都说:“没有党支部,就没有鸣山村的今天。”

尤永明是鸣山村党支部书记,他饶有兴致地讲述着鸣山村的过往。他说,村子地处昆阳镇郊外,依山带水,三面绕河。曾经这里是破败和脏乱的代名词,尤其是绕村的那条鸣山河,不仅黑臭,河面上还漂浮着不少垃圾。2011年,年轻的尤永明和管朝亮分别当选为该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后,两人撸起袖,开启了鸣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翻身仗”。

借着平阳县创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大拆大整”之势,鸣山村坚持党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强阵地、严管理,开展旧村改造。村里的违建被拆除,古宅得到修复,村头村尾8棵古榕树、3个古井、7处四合院展露新姿……如今,鸣山村走上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的路子,先后引进了鸣山陶院、青创农场等业态产业,成为平阳县全力打造新时代红色教育高地和山区绿色发展的标杆。

而鸣山的经验在平阳大地上被广泛学习和推广。据平阳县组织部黄其坤介绍,按照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的要求,平阳县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了“红色领航”行动。截至2018年底,平阳县已经打造80个以上党建样板村、整治80个以上软弱落后村,创建200个以上经济富裕村、200个以上美丽特色村,打造出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平阳样板。

此外,平阳县还创新实施“红色代办”,推动“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在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红色代办”点,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市率先开展村级老年协会治理,全县435个村级老年协会全部完成牌子、组织、账户“三清理”,平阳经验在温州全市推广。

平阳全县紧扣党的中心工作,发动党员扎根一线,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红色引领作用,汇聚起党建促进创建的澎湃动力。

红色希望 点亮乡村振兴共建机制

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是这片土地的光荣与骄傲。80多年来,红色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平阳人,红色基因早已深深浸入这座城市的骨子里。也正缘于此,平阳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传承红色基因,植入精神血脉,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去年,平阳县在全市首创“党建+乡贤”乡村振兴共建机制,获省委书记车俊点赞。今年上半年,平阳县共发动4000多名乡贤,组建369个“乡贤协助团”,已经成功调解矛盾163起,推动平阳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上的规模优化调整。

为了使“红色希望”凝心铸魂效果最大化,平阳县还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通过谈思路、谋变化、求发展,引导乡贤参与合作一批农旅融合的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集体经济项目、开展一批村企结对等形式的合作,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如今,平阳全县130个新村,全部重新整合成立新村乡贤议事会,逐村召开“新村发展专题献计会”,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革命”等中心工作,制定好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

在平阳县昆阳镇的上林垟村,蔚蓝的天空,涓涓的流水,成群的鸟儿在田野河畔自由欢叫嬉闹,眼前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上林垟村党支部书记林礼将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期望。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天要蓝化,山要绿化,水要清化,田要良化,村要美化……这些美好的愿景,像一幅秀美生动的画轴,正慢慢展开。

从“垃圾分类试点”到“创建美丽家庭”,上林垟村通过多种举措,探索让村庄变美的方法,而从村里走出的一大批乡贤和能人志士,则是上林垟村实现美丽蜕变的强力后援。美丽乡村建设缺资金,村里的企业家鲍克记慷慨解囊;上林垟村要成立“为老服务中心”,乡贤周超凡就派驻中医治疗团队长期入住,方便村里老人求医问药。此外,上林垟村还广泛发动乡贤和志愿者,在服务中心不仅设置了中医养生、居家料理、免费理发、送饭上门等贴心服务,村里的志愿者还组织村里的老人们打太极、唱鼓词,跳广场舞等文娱活动。

依靠“党建+乡贤”,平阳县点亮了乡村振兴共建机制。目前,全县599个村级组织全部落实了乡村振兴共建机制,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县已招募各类乡贤9283名,为村里建设捐资近2亿元,为村里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服务。今年以来以“研、议、审、办”的形式,落实发展项目432个,有力推动了平阳经济的转型发展。

红色幸福 凝心聚力开启美好生活

红色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是历史赐予平阳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近年来,平阳县努力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磅礴力量,做足“融合”大文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带动平阳产业发展助民致富,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一场场百姓歌坛秀、一段段经典导读、一个个百姓关心的话题、一场场大型文艺晚会……平阳县积极打造“一社一品”,丰富百姓文娱生活。而党建统筹,凝心聚力,激活了平阳县发展的“一池春水”,让平阳建设发展靓丽转身,更改变了平阳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今年7月初,在昆阳镇九凰山脚下的九凰社区,居民用社区传统节目“开心广场大家乐”庆祝党的98岁生日。舞台上,欢快流畅的音乐、热情活泼的舞蹈、立意深刻的语言节目,串联起老百姓的美好期盼。这些仅仅是平阳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个小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平阳县通过兴产业、富百姓、优环境,让百姓的幸福感不仅仅停留在文娱休闲节目上,更拓展到经济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实践行动中,凝心聚力开启“浙南红都”百姓的幸福生活。

兴产业,平阳县以“省一大”会址改造提升为撬动点,在红色引领带动下,持续掀起大抓项目、大干项目的攻坚热潮,两年实施重点项目275个、投资近50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额、新开工数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富百姓,平阳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8014元提高到2018年的9260元,增长率达到15.5%。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8亿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7%,均高居全市第一;

优环境,平阳已经创成了省“基本无违建县”、省“清三河”达标县,夺取了五水共治“大禹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获评全省优秀,今年1-5月空气质量优良率更是达到了100%。

当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当基层党建成果转化为城市发展契机,平阳建设发展的康庄大道已经铺就。“浙南红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