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次将Topology译为拓扑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3-1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3

林勇 姜溯多 文/摄

近日,温籍著名数学家姜立夫故居在苍南县龙港镇麟头村落成。

姜立夫(1890-1978),中国现代数学主要播种者和奠基人之一,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办人,培育了陈省身、吴大任等一大批数学名家,是吴大猷、杨振宁的大学数学老师。上世纪中叶,包括北大在内的七所中国知名大学数学系主任均出自姜立夫门下。

留学美国

姜立夫出生于今苍南县龙港镇麟头村,青少年入平阳县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1911年,姜立夫作为第三批“庚子赔款”留美生,赴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数学,决定将西方的现代数学移植到中国。1915年,姜立夫获得学士学位,后转入到哈佛大学做研究生,在导师库里奇(J.L.Coolidge)指导下,姜立夫以非欧几何为主要研究方向。1919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19年“五四运动”后,张伯苓创办了私立南开大学,为了延揽优秀的人才和名师来南开任教,张伯苓亲赴美国,找即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访谈,包括姜立夫。当年10月,姜立夫的胞兄去世,留下12岁的儿子和9岁的女儿。姜立夫承担了抚养教育侄儿侄女的责任,提早辞掉了哈佛大学的助教工作回国,先回到了家乡停留了两个月,在村里创办了“爱敬小学”(今“双灵小学”)。1920年初,姜立夫携侄儿与堂侄从温州到天津,将三人送到南开中学读书。

创办南开数学系

1920年前后的中国数学基础极为薄弱,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现代数学教材以及掌握现代数学的人才特别缺乏,姜立夫放弃了个人的学术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数学人才的事业。

他创办南开大学数学系,前四年里,他是唯一的教师,以至于被人称为“一人系”,他逐年根据学生的情况,需要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分析、几何、代数各方面的课程轮番讲授,并都保持高质量。姜立夫对课堂讲授有独到的认识,有一整套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接受了严格而又全面的训练。他因材施教,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江泽涵、吴大任正是听了他的课程,才决定选择数学的。

姜立夫十分重视数学文献的收集与购买,把它作为数学系的重中之重。当年南开大学数学刊物数量与质量不仅冠绝全国,在世界范围也有影响力。

姜立夫在优秀学生的成才培养方面更是言传身教、关怀备至,且硕果累累。在最初几届得意门生中,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都是沿着他当年留学的道路,相继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吴大任也是在姜立夫的催促下考取了首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3 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硕士学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拥有姜立夫、饶毓泰、邱宗岳、杨石先等名师,南开大学的理学教学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

据汤涛、王涛的《姜立夫、姜伯驹传》,抗战爆发之后,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姜立夫在西南联大理学院数学系,与陈省身、华罗庚等教授一起任教,虽然年届50岁,很多教授都是他的学生,但他不以年老自居,与其他教授担负同样分量的教学任务。另外,他应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邀请,兼任云南大学微分几何学的讲师。在教学之余,姜立夫发起设立“新中国数学会”,亲任会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构建中国现代数学词汇体系

为了统一现代数学词汇,以便数学能够在中国快速而有效传播,1923年,中国科学社成立了以胡明复、姜立夫为负责人的数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出版《科学》杂志,从1925年的第10卷到1932年的第16卷,每期末陆续刊出各类纯数学名词,每一名词后列英文名、法文名、德文名、日文名、定名、备考六项。

姜立夫在翻译与审定这些数学名词时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他将Topology译为拓扑(拓扑学),十分贴切。他们为制定词汇草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对所收入的7000多个名词全部给出中英文对照,而且尽可能同时给出相应的法文、德文和日文。1938年,《算学名词汇编》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的现代数学词典,共收入7400多数学词汇。1938年以后的20余年间,数学词汇曾几度补充修订,姜立夫先生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中国现代数学词汇体系的确立,姜立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无愧为主要的奠基人。

组建数学研究所

1940年底,“中央”研究院拟增设数学研究所,聘姜立夫为筹备处主任。由姜立夫来负责筹备数学所也是众望所归。他所培养的学生众多且优秀,北大的江泽涵、申又枨,清华的陈省身,南开的刘晋年、吴大任都出自他的门下。更重要的是,姜立夫为人诚恳,办事公道,深得人心,绝大部分数学家都能够接受。

筹备处先后聘请了陈建功、苏步青、江泽涵、华罗庚、陈省身为首批兼职研究员。后来又聘任了许宝騄、李宗华为第二批兼职研究员。姜立夫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参考,对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进行了周密的思考与论证。陈省身回忆起当年情形说道:“姜立夫洞鉴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情形,只求切实工作,未尝躁进,树立了模范。”从1941年到1945年,数学所筹备处稳步发展,兼职研究员们发表了60篇文章,数量与质量俱佳。

1948年,中国学术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姜立夫、陈省身、许宝騄、苏步青、华罗庚等五人被提名为院士(数学学科),除了对几何学有深刻造诣外,提名单位还着重提及了他对中国数学的贡献:主持南开数学系二十余年成绩卓绝,当今国内大多畴人(数学家)均出其门。

扎根岭南,鞠躬尽瘁

1949年8月,姜立夫应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邀请到岭南大学创办数学系并担任主任。这是姜立夫创办的第三个数学机构。

1952年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院系调整之后,高等教育开始全面采用苏联的专业教学计划。几何学当时几无现成的教材,为了教学需要,姜立夫主持翻译了穆斯海里什维利的《解析几何学教程》和诺尔金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初步》。

作为中国最早的数学博士之一,姜立夫的研究能力毋庸置疑,但为了更多地培养数学人才,姜立夫无暇顾及自己的研究,唯一公开发表的论文只有一篇,但正如苏步青教授在《谈中国现代数学》一文说的,中国数学史不仅要写那些在研究上取得出色成绩的人,更要写为了数学事业的发展,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教学、组织等基本建设上作出贡献,立下汗马功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