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中
以5G网络、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中的高频词。温州作为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不少企业抢先布局5G网络技术的应用,抢滩新基建商机,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风生水起的各类“新基建”项目为温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融合新技术 打好攻坚战
面对疫情不少企业陷入“订单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基建”相关设备制造却火热异常。
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基建”后, 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领头羊企业,乐清市八达光电科技股份公司与国内一自主汽车品牌合作的新能源充电设备,订单排得满满,厂房里机声隆隆,这令等米下锅的其他行业羡慕不己。
新能源充电桩被列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让在行业内沉淀多年的八达公司喝到了新基建的头口水。
面对正在到来的5G新市场,来自瑞安的新力新材料公司开始研发5G塑料尼龙新材料,成为华为高性能塑料基站的主要供应商,保证能够承受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就凭这一新产品实现销售额千万元。
“新基建”之风徐徐吹来,不少身处一线的制造企业,敏锐地捕捉了发展新机遇,运用5G技术实行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浙江炜冈机械公司以新兴技术交叉融合、拓展典型场景应用、深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突破口,提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的能力,实现了客户的远程管理,大大降低了企业运维成本。前不久,浙江炜冈机械有限公司接到了国外一家工厂的求助信息,对方的柔版印刷机突然无法启动。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与对方约定好时间,设备联上网后,远程完成安装,最终顺利开机。凭着这套远程控制终端,炜冈目前可为60多家国内外企业在线维修,极大节省了维修成本。在正泰集团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利用5G网络低时延的特性,集中控制和调度“自动导引运输车”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无需人员引导路线、清点零部件和驾驶操纵,极大节约劳动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根据相关规划,我市将通过打造一批5G产业平台和孵化器,深化5G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化诊断服务项目1000个、智能化技改项目1000个,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1900台以上、上云企业10000家以上,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43%。
探索新应用 谋好主动局
利用高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在万亩稻田上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分析,并实时传输到艾米农田大脑系统,让“绿领”们足不出户完成巡田工作;将查房机器人与5G网络结合在一起,能够采集病人生化数据,帮助医生进行辅助判断,实现医生实时远程查房;将5G和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利用无人机巡检,将污染源位置、污染成因、污染图片等数据通过5G上传,实现实时信息交互,避免找不到污染源头事件的发生……在我市,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在5G技术的应用下变成事实。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实践应用,5G技术已经在我市十大行业率先发力,内容涉及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分别包括5G+智能制造、5G+医疗、5G+教育、5G+环保、5G+电力、5G+社会治理、5G+农业、5G+民生、5G+360°VR直播与5G+电竞,这背后是不少温企在主动布局5G技术和勇于探索的成果。
毋庸置疑的是,引进5G大项目带动是温州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如何让温州经济的个体细胞——众多的民营企业搭乘5G大项目的“顺风车”实现转型升级,成为摆在我市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发展命题。因为一张5G网络,连接了从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到各行各业实体的上下游产业链,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新一代信息产业,除了应用在生产领域外,我市企业积极探索5G在产业数字化、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试点,形成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牵引效应。
随着5G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我市加速规划5G的大项目蓝图。在《2020年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中,“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等项目占全部项目的32.1%。而在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中,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有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系列“新基建”项目。此外,我市还计划建设浙江云谷磐石数据中心、移动浙南云计算中心、5G+温州沿江月光旅游经济带、5G+智能车间、智慧文旅、智慧安防等一批融合应用项目,并通过三年时间新建5G基站30000个,加快提升以5G为主导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此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温州是民营经济大市,要抢占“新基建”未来发展空间,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市场主体更好地参与“新基建”,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