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里之治兴望里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4-2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2

再生棉纺产业转型发展方兴未艾,“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记忆重新回归,红色领航“共建共治共享”展现新风——

本报记者 林思思 通讯员 黄儒科 戴苏文/文 李丕探/摄

在这里,曾经“低散乱”的再生棉纺产业底色正在褪去,数个产业园拔地而起,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之路未来可期。

在这里,山清水秀,绿树环荫,民居整齐排开,村民或聚于休憩亭畅聊,或居于礼堂品读文化,或携手漫步河边步道,美好乡村记忆重新回归。

在这里,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红色管家”服务队、大榕树警务服务平台等“红色守望者”随时待命,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这里,就是苍南望里镇。

“离开经济发展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老路,利用产业整治倒逼工业经济转型的同时,重现当地的‘绿水青山’,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望里的‘旺’里之治。”望里镇党委书记李辅正介绍,蜕变中的望里,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振翅欲飞。

园区建设助产业振兴

再生棉纺产业是望里镇有着30多年发展历史的特色传统产业。该产业在致富一方百姓的同时,也曾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18年9月,望里启动再生棉纺行业整治行动,按照“压缩总量、拆违治乱、整合提升、规范入园”的思路,对辖区1183家再生棉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整治,关停企业537家,原地整改提升554家,同时引导92家企业计划入园生产。

既然要引导企业入园生产、规范生产,产业园区建设刻不容缓!日前,记者在苍南县循环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见到,园区内30栋建筑已完工,100多名工人正在实施园区道路硬化、地下管网铺设等配套工程。预计今年5月份该园区就可全面投用。

这个小微企业创业园是国家循环经济“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定向用于规范提升望里再生棉纺产业,大约可容纳60余家企业,目前已入驻35家。为了提升入驻企业的环保管理能力,园区还计划聘请‘环保管家’,由专业人员为企业提供环保标准咨询、环保技术提升等服务。

作为一家有志于提升发展的气流纺企业,苍南县共源纺织有限公司日前已在该园区“安家落户”。连日来,企业正忙着进行设备电线套管和设备调试,预计1个多月后就能开始生产。“新厂房空间布局更规范,我们正计划新增1条气流纺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可提高30%以上。”该企业负责人陈汉共说。

产业园区孕育着望里再生棉纺行业转型提升的美好希望。除了循环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即将投用,望里镇还有多个产业园区正在全速建设或谋划之中:马鞍棉纺小微工业园标准厂房主体基本结顶;浃底园-下堡园区正在进行供地手续审批中;谋划中的北岙园区、乌石岭园区正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李辅正说:“这5个园区如果全部投用,就能满足全镇再生棉纺企业的入园需求,实现镇内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分离,彻底扭转这个特色传统产业‘低散乱污’的不良局面,推动产业涅槃重生。”

美丽村居建设促乡村振兴

大港河和半港河是水乡望里的两条主河道。望里镇以这两条河道为纽带,串联起罗厝、南茶寮、六板桥、护法寺、雅儒等6个村居,打造了一条全长6.8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随着沿线村居持续推进“垃圾革命”“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这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愈发显得熠熠生辉。

护法寺村就位于这条示范带上。早些年,护法寺村聚集着部分再生棉纺企业,违章搭建、布料堆放等现象随处可见。2018年以来,在开展“大拆大整”后,望里镇引导推进护法寺村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累计投入500多万元,建成游客中心、滨水栈道、文化礼堂、A级公厕等基础设施,并按照古村落风格对古民居进行修缮改造。去年,该村成功创成了A级旅游村庄。

“护法寺村因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寺庙闻名,又拥有唐塔宋桥、民国时期民居等历史古迹。基于这些文化资源,我们正在着手恢复村庄整体的古韵味。”护法寺村党员干部沈世勇告诉说。随着逐渐展现出宜居宜游的古村面貌,护法寺村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打卡”观光。在周末或假期,村庄每日接待游客近200人。为了留住游客,该村计划推出餐饮服务,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像护法寺村一样,望里镇一个个村居正在蝶变,共同绘成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统计数据显示,望里已创成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成沿河步道2公里,基本实现建成区沿河步道贯通。2019年,望里清理生活垃圾约2.1万吨、工业垃圾1.8万立方米,在苍南“垃圾革命”考核中位列工贸型乡镇梯队第一名。

此外,望里目前掀起了“美丽田园”创建热潮。他们聚焦5条主要道路的两侧农田,全力开展田园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望里城乡环境面貌。

乡村振兴既要扮靓“面子”,也要鼓起“袋子”。去年,望里镇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和该镇原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抱团采取“折股量化”模式,购买苍南县循环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厂房,然后通过出租厂房物业获取稳定的收入,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根据测算,相关村集体组织接下来预计每年可获得至少8万元分红。

党建引领强基层治理

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电工陶大挑出现在村民家中,爬上爬下,检查线路,更换灯泡;每个月,理发师郑经耀都会按时前往望里镇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为他们义务理发;每一天,家庭医生苏苗越都要出诊十余次,解决村民的小病小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红色管家”。

2018年7月,望里镇在全镇筛选出141名拥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志愿者,成立了一支“红色管家”服务队,并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开这些志愿者的技能和联系方式,由他们为当地村民提供“红色宅急送”服务。截至目前,“红色管家”服务人次达2000余次。

再看望里镇的另一项为民服务创新做法——大榕树警务平台。在望里各村居的部分大榕树下,记者见到了“大榕树警务平台”的牌子,上面都印有辖区民警、协警、警务助理、平安妈妈志愿者的照片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去年5月,望里派出所结合望里群众平时喜欢在大榕树下围谈的生活习惯,在各村村口大榕树下建立了“大榕树警务平台”,以接地气的服务方式,为村民提供政策宣传、矛盾调节、业务受理等“家门口”服务,警民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去年年底,望里派出所凭借这一模式,获评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成功打造“枫桥经验”的望里样板。

“红色管家”服务和“大榕树警务平台”都是望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李辅正介绍,去年以来,望里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十招破十难”专项行动,以基层阵地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组织生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落实、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县委巡查整改落实等七大行动为抓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