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纪念是弘扬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7-1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3

李晓松

时间飞逝,气象万千。

温州地处浙南沿海,平均每年台风影响3-10次,台风登陆每10年1-3次,全年降水量达1861毫米。因此,20年前的飞云江曾是一条水灾频发的较大河流;现在,一座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具有供水、发电、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解决了温州城镇数百万人民的安全用水,流域洪水被控制,水、旱灾害被根治,成了“温州人民的大水缸”“浙江省的三峡工程”。

该工程首台机组发电20周年该如何纪念?我们说,最好的纪念是——“弘扬”,将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民生建设的积极作为发扬光大,把工程建设者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继承弘扬。因我在退休之年曾与原副市长兼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狄乃云接触较多,故从阅读他编著的《飞云梦圆》一书有感的故事说起:

那是2016年的国庆节,我应邀参加一次以文会友的活动中,收获了狄乃云同志亲笔签名赠送的自传式回忆录《飞云梦圆》。读罢这部真实生动,沁人肺腑的大著,心中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悟,令我感慨万千。

此前,我虽也曾在市府机关部门工作,但同上级领导狄乃云从未谋面。没想到在退休后,不仅我们有文学创作的共同爱好,而且他还是大我6个月的同龄人。我们的人生旅途有着十分相似的时代命运与奋斗足迹:历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生存维艰的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成长,艰苦奋斗的时期;并亲历“文革”政治旋涡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等重大事件。

上述经历,在无意中成了我写作本文的积淀:在悠闲的晚年交友中,老领导狄乃云成了我的益师益友,受之教益;在品读《飞云梦圆》的书里,让我对工程建设者的艰辛与努力铭记于心;并在潜移默化的感召下捕捉灵感,切入主题。

20世纪50年代的温州自来水源来自温瑞塘河,后因渐受污染,影响居民安全用水;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曾一度改用瓯江翻水站翻水合用,但水质欠佳,且带咸、涩味,未有大的改善。自珊溪水库建成后,温州的数百万人民才有了享用来自飞云江上游清纯净洁自来水的福祉。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激励后人。

今天,我们不但要怀着敬佩与感激之情,学习该工程建设者服务人民,甘于奉献的壮美情怀;更要继承和弘扬他们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崇高精神。其实,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翻开当年以纪实手法编纂的50期《浙江珊溪工程报》就一目了然;它犹如一条文化长廊,记载了当年建设者的不凡历程,现择其要,摘录共赏。

称为“工地诗人”的韦广宇撰写的《致工程指挥》诗篇片段:

“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不管在哪个岗位,

你敬业奉献,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

爱的骆驼绕着水电事业转动,

工程建设的千难万险成了你征服的对手。”

这就是工程总指挥狄乃云和他率领的领导集体,五年如一日,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与领导风范的真实写照。

2000年5月12日水库下闸蓄水,6月28日天公作美,首台机组成功发电。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在水库大坝上举行了隆重庆典活动,盛况空前,意涵深远。正如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发来贺电所言:“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在五年的建设中,全体建设者发扬团结拼搏,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省、移民安置妥的巨大成绩,真正成了造福于温州人民的好工程。”

该枢纽工程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529平方公里;最大水库面积35.4平方公里,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积坝。水库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溢洪道、洪洞、引水系统、电站厂房及开关站等,工程浩大,技术标准高,是“团结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座右铭,激励建设者们,将整个工程提前10个月完工。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珊溪水库大坝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珊溪水库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整个工程比原概算节约了16.6%的资金,92%的移民外迁到沿海发达乡镇,使移民与脱贫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移民致富的道路。

在竣工验收的会议上,许多水利专家都一致由衷赞叹,珊溪水利枢纽工程质量安全和概算节约是全国同类水利工程中绝无仅有。

总之,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者的奉献与付出无论用多精彩的文字都难以详述,但我们自豪地说,建成后的水利枢纽工程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她不仅幸福了温州数百万人民,而且美丽了古老神奇的瓯越大地;她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济泽瓯越”的伟大工程,勾勒出的是新时代底色上的一道五彩斑斓的重大民生风景和建设者们吃苦耐劳的温州人精神,至今围绕着新温州建设的炉火与温州发展的未来浅吟低唱……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

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