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因为疫情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历史时刻,终于,孩子们从居家,网课,返校,来到了中高考的时刻。有的学生已经度过了中考的考验,进入了紧张后的茫然松弛状态,而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正逐步靠近梦想,期待与紧张相伴而行。
如何度过这一人生的重要关口?如何站在高处放飞梦想?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执行副主任马晓韵,受本报《新健康》邀请,对话莘莘学子和家长。 付瑛
考前适度焦虑 有利于考试的发挥
考生小刘:“我每次参加考试都特别紧张。有时候从知道要考试了就开始慌,其实很多题目我都知道的,事后看看我都是会的,但就是因为紧张反而答不出来。大家也都说,我要是心态好一点,肯定会考得更好,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到考场就脑子一片空白……”
马晓韵医生:我接触过很多孩子,他们往往会有一种理想化的想法,希望自己在面对考试时一点都不紧张,最好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因为现在我们都认识到了心理因素在考试中的作用,所以大家似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得好成绩。结果却是,我们越关注情绪,越希望自己不紧张,反而越容易紧张。
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的是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二者真正的关系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负相关,反而是呈倒U型关系(见上图)。
看图片我们可以发现,不是焦虑越大工作效率越低,而是在前面很长一段范围内,适度的焦虑水平反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像学习考试这样复杂的脑力工作。
当人兴奋时,人的心跳会加速、手掌冒汗、注意力跟记忆力也会随着提高,学习的效果反而会变好,反倒是丝毫体验不到紧张焦虑感的情况,才不利于考试的发挥。现代的研究表明,中等略偏高一点的紧张压力程度,最有利于发挥。这就好比那个经典比喻,用手去抓沙子,想要捧住更多的沙子,握得太紧或者手摊得太开都是不可取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面对考试的情绪反应,不忽视,也不需要过分重视。
考后压力更大 家长沟通需要技巧
考生佳佳的妈妈:“孩子第一次参加这么大的考试,我们都替他担心,看她考试出来后,黑着脸,不和同学校对答案,我们心里都打着鼓,想关心又不敢,但想到平时,有时候她考完试感觉还不错,但出来的分数却不理想,就安慰自己,或者这样不一定感觉很好的,考得反而还不错吧……我们这样七上八下的,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了……”
马晓韵医生:经历过的中高考的人都明白,这个经历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很有意义的,它标志着我们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像一场检验我们实力的考验,也像是帮助我们完成成长的仪式,帮助我们发展出更强大的自己。所以,在考完了,要面对结果的时候,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有期待,有兴奋,有放松,有懊恼,甚至还有自责等。
考试前和考试中孩子出现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我们都能理解,而且会及时予以关注,可是一旦考完,很少有人会再去关注。但其实这个阶段的,虽然最紧张的时期过去了,但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考试结束后突然彻底释放,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孩子对考试结果又迫切期待,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所以也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佳佳妈妈的感受,也很有可能正是佳佳的现在的感觉,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很容易感同身受彼此的感觉。每个人面对压力会有自己的解决和应对方式,这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本能力量,我们要尊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感觉,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我们不主动询问孩子考试情况。如果孩子主动交谈这个话题,最好能给予积极地应对,如果孩子流露出没考好的情绪,可以和孩子探讨考试的意义:考试只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一时的好坏并不能反映出我们人生的全部。
同时,在生活上做孩子的顾问,引导孩子尽量保证规律的生活,和孩子沟通、聊天,谈一些家庭当中有趣的事情,聊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指导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让孩子做点什么,比如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身心是相关联的,可以独立生活的感觉也会增强心理上独立的体验,这既可以分散孩子对考试结果的关注,又能为今后孩子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提供锻炼的机会。
家长可以用行动传递一个理念——考试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关口,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也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经历,爸妈愿意和你一起去经历和体会。这样,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陪伴,同时运用我们给予的力量和方法。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与宽容,就像给孩子心理充能一样,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包括但不限于考试的一切挑战。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良好的心情和冷静的头脑,知此知彼,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站在高处,才能帮我们达到我们梦想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