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艺 通讯员 陈显英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温州疫情风险等级“降级”,鹿城区丰门街道辖区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执行所长陈启贤异常忙碌。昨天,当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时,他刚刚送走三家当地鞋企负责人:“疫情给鞋业产销都带来压力,最近不少鞋企负责人过来咨询接下来如何提升品牌、如何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生产线提升效能效率。”在和记者的对话中,陈启贤接二连三接听着企业负责人打来的相关咨询电话。
在丰门街道力邀下,陈启贤和他带领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温州研究所,去年底就落户该街道的鞋都二期,主导鞋类设计研发与智能制造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除引进促进鞋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外,丰门街道还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辖区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扎实推进鞋类智能化改造,促进“中国鞋都”传统制造业加速前行。近日,记者来到鹿城区丰门街道,参观当地鞋企智能制造生产线、走访亿元以上社会投资项目施工现场、了解为拓展销售路径和孵化高能级品牌而即将上线的鹿城·鞋都云上空间互联网平台,近距离感受着“中国鞋都”发展的信心和活力。
平台提升 鹿城鞋艺小镇建设步入快车道
“疫情尚未平稳之前,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奔赴辖区各大鞋企,指导企业复工复产。2月23日前,温州瑞星鞋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中胤研发基地1-02地块项目、乔星族鞋业智能生产线项目等三个亿元以上的研发智造项目实现无障碍施工。”鹿城区丰门街道党工委书记、鹿城(中国)鞋都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周松平说。
2019年8月,鹿城鞋艺小镇成功入围浙江省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单位。丰门街道以鹿城鞋艺小镇创建为抓手,全力推动“中国鞋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目前,小镇各企业项目与主要政府投资项目均已正常施工,3个旧村拆征项目已经完成入户丈量;小镇智慧工程于疫情期间率先启动系统开发;小镇城市客厅一楼展厅即将完工,在方案、细节微调后,有望于今年5月开放,成为小镇独特地标。
走进小镇的乔星族鞋业智能生产线项目工地,总建筑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4幢大楼拔地而起。项目主体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结顶,现在正处于附属施工阶段。项目部施工员李光美坦表示,项目工期因疫情确实受到了些耽搁,但建设单位正在全力以赴弥补进度。在戴宅山西侧的工地上,造价超过2亿元的全市“251”重大产业招引项目——温州市瑞星鞋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基地,2幢主体大楼的地下室开挖已经完成。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底竣工,建筑总面积达7.6万平方米。
时尚智造 传统制造产业加速“逆行”
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是丰门街道的“老”鞋企了,但走进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却处处能感受到“智造”的现代气息。
在一条不到20米长的智能生产线上,18位工人各司其职,零碎的材料变成鞋子模样只需要几分钟。东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东艺有3条智能生产线,而原来一条传统生产线起码长达60多米,需要工人70余人,“智能化改造把所需人手降下来,标准化生产能更好地控制鞋的品质。”东艺负责人告诉记者,看到智能化改造的好处,去年,公司花了150多万元专门又从意大利买入两台智能化鞋料切割机,不仅切割更精准,而且帮助企业节省30%的原材料。
实际上,像东艺这样有目的地追求生产智能化改造,在丰门街道的众多鞋企中已经渐成共识。陈启贤说,他去年底至今接触到不少丰门当地鞋企,企业基本都急需生产智造、设计研发,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也是今后这个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此同时,丰门街道积极培育鞋类设计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新材料研发、鞋样设计等服务,引导和鼓励辖区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太极、中胤、贵派、柯卡芙等企业纷纷引进意大利、广州等设计团队,以设计为源头,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与附加值,促使产业升级。
数字化转型
构建鞋都发展新模式
“您好,请您安装‘鞋都一码通’……”今年,每一位进入丰门辖区的人员安装“鞋都一码通”后,相关居住地、工作地等一目了解,并自动生成电子居住证。
丰门辖区共有鞋业及相关企业1035家,出租房3000多家,外来务工人员20余万人。基层单元量大面广、治理难度大。“鞋都一码通”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实行辖区所有企业出租房、店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一企(房、点)一码”,通过实施精准、严密、智慧的基层单元精密智控,做到辖区所有最小单位全覆盖。
在快速推进社会治理精密智控管理的同时,丰门街道还创新推出“鞋都严选”云上空间数字化平台。该平台以垂直生态链资源整合优势,牵手鞋都企业、国际设计中心、高校人才,通过“严选”把控,为辖区企业、国内知名终端平台以及消费者提供精准供需服务。同时平台将开发线上设计研发创业项目,让更多优秀的、年轻的、在时代前沿的高校人才加入“中国鞋都”研发设计产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