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找阿姨”有法可依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6-25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4

本报记者 王民悦 叶凝碧

今后,“找阿姨”也将有法可依了。昨天,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温州市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一审,推动立法进程。

今年是温州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开局之年。自去年入选国家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名单后,我市积极探索,于今年4月制定出台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当“找阿姨”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时,为家政服务业立法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回应民生所盼,将制定《温州市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列入2020年度立法计划,并多次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此次“亮相”的条例草案立足温州实际,对家政服务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可谓“量身定制”。

破解家政困局 成长中有收获有烦恼

“新来的阿姨我很满意,家务做得好,带娃也细心。”今年4月,二孩妈妈王女士在温州家政服务市场找到了一位靠谱好阿姨。她告诉记者,市场运作规范,可信度高,特别是疫情期间对重点地区人员实行核酸检测,让人放心。

王女士口中的“市场”是温州率全省之先创办的公共示范性家政服务创业创新平台,入驻了18家市内外优质家政服务机构,提供育婴、保洁、养老护理等30多个家政服务项目。其推行的“一人一卡一档一码”管理制度和一揽子、一站式、超市型的家政服务模式,广受雇主好评。

这是温州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成效之一。近几年,为了破解“找不到、买不起、用不好”的家政困局,一个个新招式破冰而出——搭建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家政信息工作平台“温州家服云”,在线提供全流程服务;开发启用可视化电子档案系统,联合公安部门进行“身份体检”;成立温州家庭服务学院等培训机构,开展公益性岗前培训教育……去年,我市家政服务业信息化管理、持卡上门服务项目获评全省人社系统十大改革案例,温州经验受到各地点赞。

但成长中总会伴随着烦恼。在市人社局局长徐顺聪看来,尽管温州家政服务业有了十足的进步,但仍存在市场供给不足、维权机制不健全、职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停滞不前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开展家政服务工作的机构约有980家,多数采用“中介制”经营模式,由于员工不直接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便难以定责,雇佣双方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国家层面虽已出台指导性的规范管理办法,但地方性行业标准至今欠缺,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各行其是,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收费价格不一,监管缺失有待完善。

面对这些行业短板,市人大代表、苍南县重大能源项目高级工程师张煌深有体会,他自己就有过一段无奈的经历,一年里换了多位阿姨,“家政行业的通病是从业人员信息不透明,素质高低不一,服务质量较难稳定,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协调雇主、中介机构和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关系,希望加快家政服务业立法工作,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制基础,保障各主体的正当权益,让家政服务走上正轨。”

立法正当其时

为家政服务保驾护航

“条例应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明晰规范的范围,加强相关制度的研究论证。”

“希望打通各家政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公开共享,方便市民挑选适合的家政人员。”

昨天的分组审议现场氛围热烈,各组与会人员积极讨论,纷纷就条例草案发表意见建议。

事实上,为家政服务业立法,是民众所望。今年市两会期间,王茂法等12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制定温州市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的议案》。“以法律形式对家政服务业发展进行规范和保驾护航,正当其时!”王茂法所说的“正当其时”,正是基于他前期充分的调研与思考。“随着二孩家庭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家政服务成为不少家庭的刚性需求更加强烈。作为新兴朝阳产业,我市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行业细分日益深化。”他认为,温州建有专业家服市场、家政服务需求巨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信用管理机制显成效,这些条件都让温州在制定条例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王延申表示,家政服务业管理立法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于实现家政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翻看条例(草案)可以发现,条例(草案)较好地吸收和体现了温州家服市场建设、家服人员职业培训、持卡上门服务、诚信电子档案建设、提质扩容试点等成功经验,立法导向明确、重点突出、富有新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条例(草案)背后,凝聚着立法人的心血——自立法项目启动以来,市人大社会建设委提前介入,密切联系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立法调研。

回应民生所盼

让条例惠及千家万户

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的制定备受社会各界期待。家有二宝的黄晓静最看重的是阿姨的职业操守,“这几年,保姆给孩子喂安眠药、虐待老人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让雇主们特别顾虑。如何保证请到的保姆身心健康?谁来负责监督和把关?希望条例能规范从业者的行为和法律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形成供需各方相互信赖、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市民陈晶晶的烦心事和钱有关,“一到年底,阿姨就会暗示涨工资,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很有必要!”

不仅雇主有维权意识,从业人员也有。从事家政行业十多年的潘阿姨直言,碰到雇主无故克扣工资、不合理加大工作量等情况,自己只能以辞工的消极做法对待。另一位保洁工方芳说,家政服务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在工作期间造成的受伤等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她们对条例的期待是: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民生立法,要切切实实让群众有获得感,让各类家政企业找到生存发展的良好空间,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温州家庭服务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陈一平认为,家政服务立法恰逢其时,“需要把涉及家政服务的问题如格式合同、服务协议、持卡上岗等,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才能使行业走上规范发展之路,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市人大代表杨国华也长期关注着家政服务的话题,他希望这部条例能进一步完善家政服务业管理体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各项政策的实施主体。

下步,市人大有关专委将结合审议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条例草案,并再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以“法”助力构建“请得到、用得起、放心用”的家政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