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乐燕
阳春三月,海拔400余米的平阳县朝阳山茶场,昨天一下子“涌”进了7.5万人次客人,他们此次是被一片“云”捎来的。这片云,正是2020年温州早茶云上品牌展。
从2003年开始,每年三月举办的温州春茶盛会早茶节在今年迎来18届。与往年不同,每年三月如约而至的早茶节——在今春换了个地点,从大地走上“云端”。昨天上午举行的2020年温州早茶云上品牌展首站平阳专场上,2020年中华茶奥会形象大使余月儿、腾讯直播助农达人“酷摇二姐” ,两大女主播通过手机镜头带着茶友,逛起了平阳黄汤的原产地朝阳山茶叶基地,听茶农细数茶叶种植、赏茶艺表演与制茶技艺等,从云上茶市,到山中茶园,近四小时的直播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7.5万余茶友为平阳黄汤踏云而来,在直播间带走了价值4万余元的黄汤茶,最远的有西藏的茶友。
云上茶市——茶园乐事引流7.5万人次
“口水都听出来了”“温州早茶就是春天的味道”“让老师抽礼物”……当天早上10点,开播仅半小时,直播间人数就破万!
置身茶园,站在两位女主播边,登上直播屏幕的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高级农艺师苏国崇细数家珍,不仅用“各位老铁们水平真高”回应起网友们热情,更借机为温州早茶卖力“吆喝”。“我们跟前的茶树,就是平阳黄汤的茶青,它在清乾隆年间被作为贡茶。大家看这个芽头是金黄色的,这是平阳黄汤的特色之一,可以概括为‘黄金芽、杏黄汤、玉米香’三个特点。”
“5万个芽头才能炒制一斤茶”苏国崇分享的这一组数据,让屏幕前的网友们忍不住掰起了手指头,“一颗芽头一毛钱。一颗颗都是采茶工冒着春雨绵绵里摘下来的,不容易。”
温州早茶从立春开始采摘,到春分批量上市,因此被誉为“浙江春茶第一早”。然而,往年让温州人引以为傲的这个“早”字,今年却平添了几分苦涩。
受疫情影响,茶农们辛辛苦苦抢收的茶青,由于“茶商进不来、物流出不去”导致销售难,本报记者下乡采访发现这一情况后,通过新闻助农吆喝卖茶之余,还想方设法助力茶企、茶农复工复产。借助传媒优势,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特产站,在腾讯直播平台(酷摇)发起本次“云上茶市”,直播期间,与温州日报新媒体矩阵密切联动,在带货直播过程中,滚动推送多条实时动态消息,在互动中既吸粉又带货。
云上来客,并不远。在乐清经营着一家茶坊的西安女子秦清,昨天和朋友特意赶来茶园,看看“一喝就爱上了” 的黄汤茶的原产地。“三年前,我因为迷上雁荡毛峰,留在了乐清,前不久喝到平阳黄汤,回味到现在,觉得一定要来看看。”碰巧赶上直播,她欣然入镜当起“代言人”,还发动自己的茶友们云上看直播购茶。
当天,直播引流7.5万人次,现场带货4万元余。说起这一 “战绩”,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商务部部长苏永周坦言有些“小激动”,据他介绍,近期公司虽然也承受着压力,为保障茶农,仍然按照协议对茶农的茶青应收尽收。这次直播是一次让茶产品融合新产业的尝试,不仅限于茶叶销路打开的助农效应,也是对平阳黄汤及公司本身的品牌宣传。当然,也需要时间和资金成本的持续投入。
山中茶园——四大项目下月落成
看着“云”上宾朋满座,土生土长的朝阳山人、平阳黄汤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钟维标乐呵呵地直播演示起 “九烘九焖”,这是专属于平阳黄汤特殊的制作工艺。他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黄汤茶已经走出了从湮灭到艰难重生的发展之路,未来,希望云端茶市贵客盈门,还希望全国茶友通过云端了解黄汤、了解朝阳,有更多人走下云端,走进这片茶园,“坐下来喝杯黄汤茶”。
朝阳山茶场所在的水头镇朝阳社区新联村,因其山高路偏地穷,被戏称为“平阳西藏”。一年多之前,浙江传媒学院驻新联村第一书记周军辉从省城刚到村子里时,也是这么想的,但如今,他和眼前这个小山村,都变了。“那里是村民们众筹盖起的茶园帐篷酒店,正在内部装修,4月底就可以试营业了。”周军辉指着不远处说道,除了帐篷酒店外,古茶工坊体验馆、进村盘山公路提升工程、以及村口的地标建筑,都在和时间赛跑,下月能基本完工。
“再过一个月,变化又是翻天覆地了,去年平阳黄汤茶博园刚评上了国家3A景区。”市温州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茶学博士董占波即将结束任期。他说,这4年多,看着万亩茶园里一点点“绣”上游客长廊、休闲亭,游客中心与餐厅等设施,村子也从过去的寂寥,到现在的“热腾”,很值得!眼下,平阳县正在探索茶旅融合新模式,致力将村子打造成为中国黄汤第一村,新联村更是入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在家家户户都有茶园、都能做茶的新联村,一片茶叶,无疑是带领百姓高质量奔小康的催化器。”早在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尹军峰参与省重点科技项目时,就曾来到路还难通的朝阳山茶场,昨日再回茶园,他说,平阳黄汤是历史名茶,前景看好,其发展关键还是树立品牌,其中尤其要重视做好品质和宣传两件事,比如这场直播,助农同时挖掘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少有人知的是,常住人口仅300余人的小山村新联,还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畲族村。随着近年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面貌的日新月异,能歌善舞的畲民们还成立了乡村文化艺术团、大鼓队等村民文娱队伍。忙完眼下的农季,浙江传媒学院的专业老师会亲自到村里授课。不久的将来,当地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还将与慕名而来的游客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