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一片“热火朝天”

来源:温州日报 2020-06-1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3

瓯海

本报讯 (黄冰娥 陈伟超) 炎炎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瓯海的46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现场,城市建设者顶着高温与烈日,依然奋斗在机器轰鸣的工地上,一如既往地忙着手上的活。

昨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仙岩街道凤池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工程处,880余名工人坚守岗位,扎钢筋、装模块、浇水泥……顾不上汗流浃背,熟练地劳作着。项目负责人谢其兴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45万平方米,将建成17栋15-24层不等的住宅,总户数1062户。

自去年3月份正式开工以来,项目顺利完成打桩、土方开挖、地下室建设等任务,正进行主体结构建设阶段。但今年初,受疫情影响,工程停工约40天。“我们调整了进度计划,增加人员投入,日夜施工抢进度。”谢其兴说,目前,项目已超额完成计划工期,比总进度计划工期提前约15天。

现场可见,各幢主体结构最低已完成11层楼面,较快的已建至14层。“平均每幢5至6天建1层,1个月总共能建85个楼面。”居高不下的高温丝毫没有影响工期进度,通过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夏季错峰施工,工人们每天清晨5点便开始作业,上午10点前全部下班,下午2点半后再开工至晚上六七点钟。用汗水筑起高度,预计8月底前,主体结构将全面封顶。

在工人们“给力”建设的同时,建设单位也做好“战高温”的充足准备,不仅有凉茶、人丹、藿香正气水等消暑物品持续供应,洒水车、喷雾机、喷淋系统、塔吊空调等降温设备也是开足马力、持续喷洒,为工人们带来丝丝清凉。

苍南

本报讯 (记者 林思思) 昨天下午,位于苍南县台商小镇的一块工地上,150余名施工人员顶着高温正在赶建一个工业项目。该项目是温州知良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5000吨编织袋生产线,占地面积42.23亩,总投资近1.8亿元。

浇筑混凝土,搭设模板,安装水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各自忙碌。“连日来施工现场的气温均达30多℃,项目建设需要兼顾建设进度和安全生产。”项目承建方温州铸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建介绍,为了避开高温作业时间,从今年6月开始,项目施工时间就调整为上午5时至9时30分和下午2时至7时。为了防暑避暑,在施工人员作业期间,他们安排了一辆雾炮车不间断对场地进行喷淋降温。此外,承建方还为施工人员准备了正气水、人丹、茶水等物品用于解暑。“我们现在平均作业时间约8小时,大家都希望项目能尽快完工。”钢筋工冉崇海说,他参与作业的钢筋工序预计还有20多天就能全部完工。

温州知良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专业生产、销售各类编织袋、集装袋,阀口袋,铝塑袋、纸塑复合袋等包装产品。公司总经理蒋今生告诉记者,正在建设的这个项目分别要建设一栋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厂房、一栋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其中,综合楼已结顶,厂房已完成四分之三工程进度。整个工程力争今年11月竣工,年底前投入使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塑料编织袋25000吨,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余元。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将可助力苍南塑编行业转型升级。

泰顺

本报讯 (记者 郭乐燕 报道组 赖淼莲) 昨天下午3点半左右,在泰顺大山里,气温虽然仍高居37℃,但暑热渐渐散去。在泰顺县山区群众的“大水缸”——樟嫩梓水库工程1号工区大坝施工现场,午休了近5个小时的200多位工人拎着水壶,开始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自入夏以来,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人的作业时间,早上提早至5点钟上班、10点半下班,下午延迟至3点半上班、6点下班,错开高温时段。”中电建泰顺供水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柳告诉记者,1号工区是整个工程的主体工程和关键线路,眼下正好进入关键性的趾板开挖阶段,为确保9月份实现大坝坝体填筑的目标,连日来正在抢抓工程进度。

为了实现避暑、工期两不误,项目部还结合泰顺山里夜间凉爽的天气特点,通过做足夜间施工现场照明,合理开展夜间施工。记者了解到,施工现场全面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提供西瓜、藿香正气水及一些应急的药品,并准备应急医药箱,预防突发事件。此外,加强夜间施工巡视检查、普及安全知识、增加人员轮班等,确保夜间施工安全开展。

作为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樟嫩梓水库及供水工程自2017年底正式开工以来,已完成截流验收,导流洞具备过流条件;引水隧洞工程累计完成洞挖78%,预计今年12月底隧洞全线贯通。建成后,可实现最高6万吨日供水量,确保13万山区群众的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