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巽林 叶凝碧
办企业8年,让浙江逸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东有了一份“愿望清单”:希望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投融资一视同仁;希望进一步破除熟人经济,提升社会公正透明度和效率……他期盼政商关系的不断改善,让“不怎么喜欢爱打点关系”的企业也能“没顾虑”地一心发展。
令“王晓东们”感到心定的是——昨天,温州成立民营经济学院,并举行了亲清政商学堂、青蓝新学开班仪式。107名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和48名党政干部,成为亲清政商学堂的首批学员。改善政商关系的新通道将从这里打开。
在政商关系备受关注的今天,“民营之都”温州率先搭建这一前所未有的企业家和干部学习培训交流平台,有何首创价值?对促进政商“亲”“清”有何意义?
呼应需求让政商关系亲清有道
和王晓东一样,不少企业家深有体会的是:近年来政府明显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许多部门送服务送政策上门,令企业感到暖心,也坚定了信心。
这种转变并非凭空而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这“两个健康”上。去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两个健康”的明确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有力举措。
对民营企业的这份尊重,不仅呼应了企业家的心愿,也成为当下温州最需答好时代命题。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温州民营企业数量已占总量的99.5%。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温州发展。在此背景下,温州去年启动了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一揽子惠企举措相继推出、落地。
作为“两个健康”的举措之一,温州民营经济学院昨天挂牌,同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统战部等单位参与共建、温州商学院和市委党校主要承办的亲清政商学堂也开了“第一堂课”。
做实平台让企业家干部共成长
民营经济学院设立主体班次(即学堂模式)和专题研习班次两种课程模块,目前开设亲清政商学堂、青蓝新学、法商学堂、国际学堂、儒商学堂;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研修班、自主创新研习班、全国温州商会会长研习班、产业培育研习班、侨商国情研修班等。
备受关注的亲清政商学堂,培训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家及新生代温商,包括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创业创新人才、在外温州商会骨干人员,县(市、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分管领导以及涉企单位领导干部、科处(室)中层干部、优秀的年轻干部等。课程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政策法规解读、企业急需的新知识新金融培训、企业管理实务培训、实地考察、政治历练、理解教育、寻根认同教育等7个方面。
“像培训干部一样培训企业家”。据市委组织部介绍,当前,很多干部和企业家热衷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但往往是“各学各的、各顾各的”。亲清政商学堂将促使干部和企业家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中找到以学促用的爆发点。学堂还将探索建立“短期培训、长期服务”机制,让更多的干部和企业家同步提升、同步成长。同时,设置理解教育模块,通过机关干部到企业学习、企业家到机关单位挂职等方式,让干部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让企业切身感受机关情况,推动双方相互尊重、更加包容。
温州大学教授、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小燕认为,亲清政商学堂把政商双方引进同一个学堂,同校、同学、同桌,同窗共读,促膝谈心,面对面肩并肩,官德商道有机交融,构建有深厚学缘的命运共同体,有了了解理解才有谅解,政商携手,顺境有福同享,逆境有难同当。
组合拳推进政府企业携手共进
瞄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温州正打出一套“组合拳”:着手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导师帮带机制、跟踪服务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机制,探索创设温商亲清创业服务中心、温州亲清政商研究中心、线上服务平台,并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出导师大讲坛、学员开讲吧、政商直通车、年度温商论坛等活动……一个个举措全面铺好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政府与企业、干部与企业家携手共进。
成为亲清政商学堂首批学员,令南通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黄晓凡很高兴。他说,亲清政商学堂正是根据政企所需而创建,这个综合平台能为我们精准对接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高质量”资源。
新生代企业家、浙江振中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高峻最关注的是亲清政商学堂中的“传承班”。他说,大部分新生代企业家受教育程度比较好,学历比较高,对于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有很多想法,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政府部门关系、如何有效利用政府政策等方面的能力是薄弱的。这样的传承班能让新生代企业家了解当前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增强和坚定我们传承接班做好企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