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众 服务老人
——浙江老年关怀医院15年发展历程
在秋高气爽、喜迎丰收的金秋时节,浙江老年关怀医院迎来了建院十五周年华诞。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这个坐落在杭州古京杭大运河拱宸桥畔、浙江省第一所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面向大众、服务老人,不断提升老年病专科品牌优势,用智慧、坚韧和奉献谱写了老年关怀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回顾15年发展历程,医院从建院初期职工人数70余人、医疗用房总面积3590平方米,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职工总数210人(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其中高中级职称68名)、4个病区、核定床位300张、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施设备齐全,具有中医特色的老年病专科品牌医院。
回顾15年发展历程,医院始终秉承“民生至上、健康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15年来,医院老年关怀病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省青年文明示范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杭州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受到老年朋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回顾15年发展历程,浙江老年关怀医院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来——
创业维艰
敏锐开创新的蓝海
历史退回到1995年。这年4月,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需要,在省领导亲自过问和关心下,在省老龄委的具体指导下,经省卫生厅批准,在杭州市拱墅区中医医院的基础上,医院正式增挂“浙江关怀医院”的牌子,为高龄老人、重病老人提供集医疗、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于一体的专业化、整体化服务。
万事开头难。作为浙江省第一所集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医院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由于知名度不高,患者还不认同,医院新设的80张床位经常处于空床状态。
尤其是1997年,医院所处的杭州拱宸桥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医院几乎成了废墟中的一座孤岛。旧城改造期间带来的人群、交通、生活设施等方面的负效应,一时使医院陷入低谷。而此时,众多区级医院也正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苦苦支撑。在这样的形势下,医院要发展,职工要生存,怎么办?
“怨天尤人不能解决问题,只会错失良机!”面对这样的困难,医院上至领导、下至全体职工都没有气馁,而是主动选择迎接挑战。以院长刘英斌为首的院领导班子以敏锐的视角捕捉着一切有利于医院发展的信息,以科学的发展观精心规划着医院的发展蓝图。他们紧紧抓住社会老龄化问题日渐突显、医疗市场出现新的需求这一契机,果断定位,确立医院发展方向: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为目的,开拓医疗、护理、康复三位一体的老年医疗模式,在老年关怀这一领域里施展拳脚,并将其做成品牌!
发展的“蓝海”一旦明晰,全院上下便信心百倍。医院领导主动出击,想方设法联系杭城各大医院,转接手术住院后的康复老人,同时深入社区,与敬老院、托老所等机构建立医疗护理联系,拓展老年病源;全体医护人员则坚持为民、便民服务宗旨,投身激情创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全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升老年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整体水平,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让老人满意,让家属放心。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足,医院苦练内功、提高医疗质量、狠抓队伍建设。医院严格岗位责任制,严格三级查房制度,定期组织对疑难危重病例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院科两级领导从实际出发,根据现有人才资源,制定培养计划,请外院专家进来讲课指导,派院内骨干出去进修学习,促进知识的沟通交流,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的提高,让医院很快就度过了最初的阵痛期。到2000年底,老年病人纷纷慕名而来,全院80张床位全部爆满。
奇迹崛起 爱心赢得病人信赖
进入21世纪,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面对越来越多的患者需求,医院领导萌生了进一步改扩建医院、服务更多老年病人的想法。
省市区各级领导对此给予了全力支持。2001年4月,省领导率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亲临医院视察,在现场考察了医疗环境、看望病人之后,当即落实了扩建项目和经费。
2002年1月,医院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时刻:医院一期新大楼改建动工,省领导亲自参加工程奠基典礼。改建之后,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浙江老年关怀医院”,开放床位200张。
医院领导深知,住院床位从80张增加到200张,建筑面积从3590增加到8500平方米,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飞跃,更意味着医院必须在护理质量上有全面的提升。尤其是作为一家特殊的老年关怀医院,病人大部分是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有中风偏瘫长期卧床的老人,痴呆患脑萎缩的老人,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及晚期肿瘤患者,他们中最高的达102岁,有的病人大小便失禁,有的病人创口流脓恶臭,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中,他们更需要特殊的关怀、特殊的关爱。
为此,医院精心推出了全程护工陪护和爱心陪护工程。在浙江老年关怀医院,这里住着的二百余位病人全部由经过院方培训并严格考核的护工负责陪护,不需要陪客,这样彻底解决了家属的后顾之忧。医护人员更是像上了弦的发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真挚的爱心,来温暖感动这些深受病痛折磨、痛苦而悲伤的心,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赖。除了日常护理,医护人员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干起了“分外事”,为病人代打电话、代买饭菜,指导协助功能锻炼、代写书信、缝补衣物。
在这里,病人肉体上的痛苦得到平复,心灵上的恐惧得到抚慰。有的病人全身长满褥疮,疮口爬着蛆虫,阵阵恶臭使病人的亲属也难以忍受,捂着鼻子避而远之,医护人员却一次次地清洗创口,一块块清除腐烂坏死组织,仔细地将一条条咀虫取出,强烈的恶臭熏得医护人员泪水直流;有的病人因长期卧床经常便秘,医护人员就用手将大便一点一点地挖出来;还有的肿瘤晚期病人情绪很低落,经常拒绝一切治疗,医护人员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争取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一位被多家医院“判了死刑”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护理救治下出现了奇迹,病人及家属非常感动,寄来了一封催人泪下的感谢信:“老年关怀医院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使母亲又一次体会了生的欲望,天伦之乐的情绪又一次在我们家庭中升温。感谢院领导能培养出这样的好医生,这是现代可贵的财富,也感谢院领导能培养出老年关怀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她们才是真正做到优质服务的群体。”
在这里,到处都是爱的奉献和温馨。医院涌现了一大批敬老爱老的先进人物,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老奉献杯、服务杯”获得者、“杭州市劳动模范”等。
凭借着医护人员的爱心和付出,凭借着在病人和社会各界心中的良好口碑,浙江老年关怀医院实现了奇迹般的崛起。医院知名度节节攀升,来院求诊的老年患者应接不暇,到2005年底,医院床位使用率连年保持在100%以上。而且,医院的办院模式、服务能力、社会影响等,已经在杭州市、浙江省遥遥领先,省外有关医院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科技兴院 打造一流专科医院
2006年2月,由于老年病人住院需求增加,老年关怀医院病床有限,省领导在率省、市各级领导来院视察指导工作后,再次决定进行老年关怀医院二期改造工程,增加新开设100张床位。至此,老年关怀医院拥有核定床位300张、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为下一轮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这一发展良机,医院深入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制定市中医名院建设目标,以中医药攀登工程活动为抓手,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在中风病、痴呆症、糖尿病的中医单病种诊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医疗科研创建服务精品,打造老年病品牌医院。
同时,医院通过引进人才,注重挖掘自身资源,实施卫生人才和卫生专业人才建设和培训计划,积极培养学科领头人和技术尖子,提供平台施展才能,拥有市级名中医1名,区级名医1名,承担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项目和省级老年病、老年康复两项专科落户医院,开展脑中风病、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的中医诊疗临床实践和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医院总结完成了中风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坚持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中风病人,在收治的8725例中风病人中,超过80%的中风病人实现了带病延年,减轻了病痛。
2008年,医院再度成为全国“十一五”中医老年病专科建设项目中的帕金森氏症病种的牵头研发单位,主持制定这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接连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这在全国同类医院非常少见。
到今天,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中风偏瘫、高血压,及肿瘤晚期、老年痴呆等老年病人21242例,其中约四分之三的老年病人康复出院或继续在医院治疗,约四分之一的老年病人在医院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为广大老年病人减轻了病痛,提高了生命质量,减轻了家属负担,为社会开辟了一种新的医疗康复模式,真正做到了“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站在15周年的新起点,乘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东风,医院将进一步发扬“创新、务实、勤奋”的精神,抓住改革契机,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推进老年关怀事业更上一层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 沈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