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12月18日
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建设法治浙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自觉而有效地把建设法治浙江结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去,确保我省法治建设工作整体上走在全国前列。
2007年6月
中共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报告时强调,加快建设法治浙江。
2012年6月
中共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4年9月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专题调研法治浙江建设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努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2014年12月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旨在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化法治浙江建设。
2016年1月
2015年
11月26日
作为我省最先开始权力清单制度的试点,杭州市富阳区已形成四单一图一改一整套制度,即一张权力清单、一张责任清单、一张服务清单、一张负面清单、一张权力运行图、一系列行政审批改革、一整套配套制度保障。同时,对各部门服务群众的事项进行梳理,划分成基础性服务、经济性服务、安全性服务、社会性服务四大类,并对具体事项进行细化,划清职责边界,明确责任主体,由有关部门进行监督。
2013年11月
省委召开十三届四次全会将“建立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作为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
2014年1月
富阳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权力清单制度唯一试点市。
2014年3月
发布关于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
2014年6月
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
2014年7月
2014年12月
在全国率先部署“责任清单”工作。
全省所有市、县两级政府公布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
2014年10月
全省所有市、县(市、区)政府公布政府部门的责任清单。
2015年11月
我省出台《关于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工作的意见》。
【数字点击】
截至2016年4月底,省级共有行政权力4092项,包括省级保留1687项,市县属地管理2397项,共性权力8项;市级平均权力数量3900项、县级平均权力数量4100项。省级部门主要职责543项、具体工作事项3941项;市级部门平均主要职责496项、具体工作事项3204项;县级部门平均主要职责448项、具体工作事项2030项。
【典型样本】
关键词:四张清单一张网
近几年来,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突破口,为政府的行为划定红线,以政府的自我限权,激发市场的无限活力。
【浙江实践】
浙报制图:戚建卫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施行以人为本的人口管理方式,已成为法治浙江建设的一大重要内涵。
【浙江实践】
2013年9月
2015年12月底
【典型样本】
2015年12月
我省11个试点县(市、区)的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2015年11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正在制定的《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建议,并通过他们问计于民。这是该市人大常委会最大规模的一次开门立法。29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带着法规草案,走进街道、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了488名市人大代表和341名群众代表的发言,收集意见、建议1769条。目前,宁波市共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573个,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已全部编入各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行全员接待制,2015年共收到社情民意7426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606个,其中27个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共协调解决问题479个。
2013年12月9日,“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新闻发布会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这是全国法院系统发布的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是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对浙江省3级103个法院独立开展测评、历时5个月得出的分析报告。测评内容包括审务公开、立案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和保障机制5大板块。浙江法院以实施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为抓手,构建开放、透明、便民、信息化的阳光司法新机制,这一做法在全国法院系统具有首创性和示范价值。
在桐乡乌镇,有一支由2681名普通群众组成的“乌镇管家”队伍,他们头戴印有专属标志的帽子,挂着写有自己姓名和编号胸牌,或当“老娘舅”调解矛盾,或当生态环境建设的督查员。“乌镇管家”成立于2015年11月,通过“传统+科技”、“网格+行业”、“管家+管事”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和全覆盖的社会信息网络。自成立以来,“乌镇管家”们已报送各类信息千余条,处置率达到98.98%。
关键词:阳光司法
近年来,浙江“阳光司法”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司法的公平正义以一种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浙江实践】
2013年1月
宁波鄞州、北仑法院等在全国率先尝试网络司法拍卖。
省高院发布国内首个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
2012年7月
2013年12月
2014年7月
2014年9月
2015年10月
“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省高院开通浙江法院公开网。
全省三级检察机关开通“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
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微信查询法院诉讼信息服务。
【数字点击】
2015年,我省法院共公布裁判文书165万份,居全国法院首位。坚持“公开网拍优先”,全年成交1.6万件,总成交额355亿元,平均溢价率39.2%,比传统委托拍卖方式分别提高了14%和17%,为当事人节省佣金7.7亿元。浙江法院开发了“浙江法院律师服务平台”,为全省1240余家律师事务所的1.5万余名律师提供网上全流程诉讼服务。
【典型样本】
99.8%的涉诉资产通过网络公开拍卖
99.8%
网拍成交率达90.1%
90.1%
关键词:法治政府
我省通过以行政复议、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为抓手,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2015年9月10日,义乌市行政复议局正式挂牌。以往,行政复议案件往往根据案卷审理,透明度不高。行政复议局成立后,复杂案件要举行听证会,群众可以和行政机关当面“对辩”。2016年1月至5月中旬,该局已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3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300%,是同级法院同期行政案件收案数的1.7倍,信访案件数也相应大幅下降。
【浙江实践】
2014年
嘉兴、舟山两市被确定为全面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
2014年7月
2015年2月
2015年9月
2015年10月
省政府下发《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的意见》。
我省11个市都被国家列入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
2003年
衢州、义乌两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
我省确定4个首批推行网上公开行政复议决定书的试点城市。
2015年12月
义乌市成立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局。
出台《浙江省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办法》。
【数字点击】
自义乌市行政复议局成立以来,复议案件直接纠错率达22%
【典型样本】
2015年,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612件,结案率为89.8%
89.8%
22%
【浙江实践】
2010年7月
省民政厅下发《浙江省村民代表会议工作规程(试行)》。
我省印发《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
2008年12月
2011年6月
2012年3月
2013年起
我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桐乡市率先在省内建立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和信息工作平台。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
【典型样本】
关键词:社会治理
从全国率先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到“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服务;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省平安建设信息平台”两网融合,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基层治理新机制……10年来,我省社会治理越来越科学、高效、规范。
2015年
【数字点击】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村居(社区)调委会32582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387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6068个,区域性等其他调委会166个。全省推进建成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582个,涉及15个行业或领域。
我省已在全省行政村、社区以下科学划分10.9万个网格,建立一支拥有23.4万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开通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PC终端9万个和“平安通”移动终端近10万个。
2015年,我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34%
96.34%
在浙南小城庆元县城,有一家奇特的“超市”——庆元县法律服务中心。作为我省首家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庆元县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等多元、便利的法律服务,可供群众免费选取。自中心运行以来,日均有约30人前去主动“选购”法律服务,年均接到来访来电咨询2.4万余人次。
关键词:普法尊法
10年来,浙江的普法、法律服务等工作扎实推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不断增强。
【浙江实践】
2013年6月
2014年底
2015年12月
【数字点击】
【典型样本】
省司法厅制定《关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我省实现县级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
2015年11月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将“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写入浙江“十三五”规划。
“浙江公共法律服务网”正式上线。
德清成为全省首个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县。
截至2015年底,全省7个地市建起市级法律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000余人,年接待法律咨询近40万人次,直接调处矛盾纠纷7万余件,办理法律援助9万余件,引导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有偿法律服务5万余人次。
目前,全省建有普法志愿者队伍2083支,成员71000余人;普法讲师团300个,成员近7000人。全省有乡镇(街道)法治辅导站2700余个。全省共建有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400余个,其中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52个。
省普法办在全国率先建立综合性法治门户网站“浙江法治在线”,目前,全省已形成“浙江普法网群”;全省已建立法治文化基地1200余个。
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3年9月,德清县率先启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县43万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延用了近60年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称谓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户籍性质差异背后附属的26项政策也逐步得到调整。例如在户籍制度改革后,德清县法院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开始试行的统一城乡赔偿标准。继德清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后,湖州市“再进一步”:从2016年1月1日起,取消常住人口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以及由此派生的自理口粮户口、蓝印户口等各种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在嘉兴等6个市、县(区)的试点基础上,我省将逐步推广IC卡式居住证,逐步把居住证建成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金融、商业应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卡证,让我省2300余万名“新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2016年3月3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查批准杭州、宁波、温州等11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报批的13件法规。至此,我省11个设区市均有本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关键词:地方立法
我省不断丰富和完善立法活动,实现中央、省级和市县之间权力的科学合理配置,有力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城乡统筹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浙江实践】
2015年7月
温州、金华、台州、湖州、衢州5个设区市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准制定地方性法规。
2015年9月
2016年1月
嘉兴、绍兴、舟山、丽水4个设区市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准制定地方性法规。
省人代会通过关于修改《浙江省地方立法条例》的决定。
2016年3月1日,《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温州拥有地方立法权后自行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早在1987年,温州就开始了争取地方立法权的努力。2015年7月,经省人大常委会决定,温州正式获得地方立法权;同年12月30日,《温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诞生。
【数字点击】
关键词:人大代表联络站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全省各级人大“两个联系、一个发挥”工作,不断深化代表联络站和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浙江实践】
浙江尝试在乡镇、街道建立形式各异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室)。
2003年11月
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正式启用。
2014年8月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数字点击】
截至2016年1月,全省已建成近3000个代表联络站和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初步形成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体系,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新阵地、新渠道,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纳米”。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全覆盖。
【典型样本】
【典型样本】
2015年11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针对正在制定的《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建议,并通过他们问计于民。29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带着法规草案,走进街道、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了488名市人大代表和341名群众代表的发言,收集意见、建议1769条。目前,宁波市共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573个,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已全部编入各人大代表联络站,2015年共收到社情民意7426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606个,其中27个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共协调解决问题479个。
2015年,省政协9个专委会和32个界别单独或联合与省有关部门开展了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港澳华侨委员和特邀委员,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议商交流;围绕43件提案开展网络协商办理试点;有364名政协委员、104名界别群众代表和82人次省直部门负责人参加民生论坛,报送情况报告12期、协商建议188条。
关键词:协商民主
近年来,我省充分运用法治理念,深入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着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人民政协民主协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浙江实践】
以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专题政治协商会议为主要形式,重点围绕省委全会重大决策、“一府两院”报告、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贯彻执行、省政协年度重点履职课题等开展专题协商。
2013年,省政协创办每季度一次的“浙江政协·民生论坛”;2015年起改为每月一次。
突出小型灵活、专业对口、议题集中、与党政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深入交流的特点,以小型座谈会、联合调研视察、定期走访交流等方式开展协商,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协商。
坚持和完善省委主要领导阅批党派重要提案制度,健全省委省政府领导领办、省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机制,探索深化专题类提案“打包”集中办理协商、专委会和界别组共同参与督办协商、提案多轮跟踪反复协商、网络直播提案办理协商等。
专题协商
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
提案办理协商
“浙江政协·民生论坛”
协商平台
【数字点击】
2016年3月18日,省政协在杭州第十四中学举行第二十次“浙江政协·民生论坛”,围绕“校园餐饮卫生与质量”协商建言。这是省政协民生论坛首次探索在实地召开。29位省政协委员和8位界别群众代表参加论坛,现场发言踊跃,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有关部门负责人作回应发言。
【典型样本】
2003年起
【数字点击】
2006年
4月25日至26日
省委举行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
2005年
3月16日
省委召开常委会议,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深入研究和扎实推进建设法治浙江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是省委常委会议第一次研究建设法治浙江。
2005年
省委把建设法治浙江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主持,时任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