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来源:浙江日报 2011/12/26 发布时间:2020-12-01 浏览量:11

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波动加大。随着2010年以来欧盟多国**债务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欧盟经济转入低迷,世界受到牵连。金融等传统主导行业受创而在较长时间内又缺乏新兴产业支撑,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很可能进入长达10年左右的低增长阶段,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明显减慢。

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2010年底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也从原来宽松型转向稳健型。经济重心由注重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国内经济增长率也有所回落。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尤其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颇为敏感的浙江,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近年来浙江经济增速也出现了回落,一些中小企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目前环境下,树立信心、挖掘潜力、化压力为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浙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正确认识浙江经济增长阶段与特点

按照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等的实证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与工业化阶段有密切关系。2008年,浙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参照与浙江地理、人文、资源与要素环境较为接近的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等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工业化发达阶段的主要特征有: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由投资为主体转为消费为主导,三产增加值超过二产,城市经济壮大、城市化率超过75%,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并将超过吸收外来投资,经济出现虚拟化、经济产生较大泡沫同时也会很快破裂,企业分化加剧、小企业生存困难加重,区域、城乡与社会阶层差距扩大等。

相比较而言,浙江在2008年三产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低于二产13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更远低于同阶段中国台湾、韩国达20个百分点以上。由于这两方面严重滞后,也使浙江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中国台湾、韩国在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前相对较高的水平。加之浙江为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国内多数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快速成长的市场与巨大的劳动力等资源,因此,参照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等的发展经验,在多年内浙江经济增长仍可保持在8%以上的较高水平。

防止两种不健康观点的误导

针对浙江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存在着两种颇有代表性的片面观点:

一种观点是不考虑时势的巨大变化,观念仍固守定势。习惯了30年的高速增长,认为浙江经济增速下滑不正常,仍喜欢将浙江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作比较,不切实际地提出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千方百计地要求浙江“经济增长也走在全国前列”;另一种观点认为浙江经过30年高速发展,尤其在目前较为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增速下滑是必然的。认为不必关心增长速度,主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可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偏颇性。前者静止地看问题,没有意识到浙江经济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后的环境变化,只重速度不重调整,片面追求高速度;后者则片面强调困难,没有充分认识到浙江经济增长的潜力,没有认识到经济适度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我们必须谨防这两种观点对浙江经济发展的误导性。

在目前阶段,浙江要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以保持浙江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同时,要在不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避免经济增长大幅回落,规避低增长给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冲击。

实施创新型工业化战略促进经济增长

未来十年是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率先进入发达经济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通过实施“创新型工业化战略”,是浙江突破资源与要素瓶颈、突破机制与市场制约的必然选择。

浙江要以全球化大视野、战略性大思维和创新性政策、务实性措施推进工业化,以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为两大驱动力,以城市化与开放为两大牵引力,依托三大国家战略,稳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切实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两色经济”(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以生态经济为主体的“绿色经济”),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两大支柱”,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业与生态农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工业再升级、再超越,从而使浙江在本世纪20年代初顺利实现现代化,率先进入工业化发达社会。

调整挖潜优化拉动经济增长

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以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主要抓手,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鼓励龙头企业或中心企业“占领两厢、让出中央”(即将重心转移向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两个高附加值“微笑曲线”两端,给中小企业让出制造加工的中间环节),并通过购并、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强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促进产品新颖化、品牌化、精品化与高知化(高创意高技术含量),再造浙江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针对浙江城市化相对工业化严重滞后的现象,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加快城市化带动投资、促进消费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根据目前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宜重点推进区域中心城市与中心城镇的培育。尽早将温州与金华等市列入中心城市培育,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种要素向中心城市与中心城镇集聚,尤其要重视适当调整新农村建设重点,通过政府补助、以房换地、鼓励农民创业等政策,引导农村居民向中心城镇集聚。

优化开放,同步推进区际开放与国际开放,引导浙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出口与进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在目前环境下,要重新重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引导企业转变营销战略,从“量大价低”走向“质优价高”;大力拓展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以品牌提升力保欧美传统主要市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扶持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两区一库”(保税区、保税仓库和出口加工区)建设与出口生产基地建设。使出口贸易能在关键时期为浙江稳增长再立新功。

解决实际困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根据目前制约浙江经济发展的问题,有针对性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推进机制创新与政策创新,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让民间资本流回本省,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引进与培育人才,为技术创新做好人才支撑;推进“两湾开发”(三门湾与乐清湾),发展山区生态经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革,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挖掘土地潜力,为浙江工业化提供相适应的土地容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升劳动生产率,减缓劳动成本上升带来的冲击;加强同资源富裕国家与省份的合作,建立稳定的资源供给渠道,建设大宗产品储备体系,避免资源与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为浙江经济长远稳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防范风险规避潜在冲击

近期要特别关注房地产投资下降、地方偿还债务能力减弱、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突显、浙东北与浙西南区域差距拉大等引发的冲击浙江经济的风险,要未雨绸缪,认真做好重点防范工作。

引入市场机制,加快保障房建设、中心城市与中心镇建设,适当提高公共建设投资规模,防范明年房地产投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高区域协调能力,发行地方公债,推进融资机制市场化改革,保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的延续性,减少地方融资平台变革带来的冲击;借鉴“苏北崛起”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加快温州中心城市培育与民间金融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温台发展模式转变,避免“浙南沉降”拉大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运行监测,落实减税、减费与帮扶政策,借助国家地方金融改革试点,发展民间金融业,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流向中小企业,规避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引发债务风险。

【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