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衍泰
今年以来,浙江的创业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作为全国中小企业大省和强省的内涵不断丰富,“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为特点的创新型创业和中小微企业新活力逐渐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这正在不断印证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几十年前发现并提出的破坏性创造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规律。
创业创新催生
新经济增长点
创业创新对浙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今年上半年,浙江GDP增长8.3%,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5.8%和11.4%。今年1-8月全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分别为6.2%、7.2%和7.0%,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3.5%,新产品产值率为30.0%,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增长明显快于大中型企业,前八个月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长5.1%,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3.9%和2.9%。
创业创新不断催生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新增长点围绕一些大的平台迸发,并以为数众多的、创新活跃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体。这些大平台既包括各类基于物理空间的形态,例如传统的产业集群、专业市场、高新园区、产业园区和新兴的“特色小镇”等;也包括各类基于互联网和信息空间的新形态,例如阿里巴巴网络交易平台、新涌现的创客空间等。近期以来,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和发展,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一是浙江的新兴产业不断催生和壮大。新一代信息产业、电子商务和大数据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和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快速成长。二是浙江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以阿里系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例如淘宝、支付宝、蚂蚁金服等,和以“义乌购”为代表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打破了传统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固有格局,催生“互联网+”的新格局;快的打车、车蚂蚁、时空电动汽车、挂号网、喵街等一批新创企业,正在颠覆传统的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三是新业态不断涌现,除了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引发的新业态,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O2O模式、节能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新业态也在被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推动下,浙江中小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广大新兴经济体的新市场。这些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了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创新提升了浙江中小微企业的景气情况,激发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中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是综合反映民营中小微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判断和预期而编制的一种指标。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编制的2015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浙江的中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排名全国前三,同比去年显著上升。反映中小微企业家信心与总体景气度的比较景气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近期以来浙江不断深化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降低了创新门槛和创业成本,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市场活力迸发。高层次人才不断聚集,开始爆发出创业创新的人才红利。民间资本活力不断提升,今年1-8月民间投资达到9810亿元,增长8.1%,占投资总额的59.9%。民间资本投资多数投资在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以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为主体。
顶层设计和草根
创新同时抓
迄今为止,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选择市场主导的“无形之手”或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有形之手”之争辩从未休止,但新时期浙江经济增长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的实践表明:只有市场主导和政府干预这“两只手”同时抓,才能推动经济增长和激发中小微企业迸发持续的活力。
以市场为主导的“草根精神”,顺应和引领时代新潮流,是近期浙江经济增长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以传统“四千精神”为代表的浙江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迹,这是典型的“草根精神”,具备启动快、门槛低、成本低等特征。但是这一类“生存型”创业创新活动有它的局限性,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无序分散和小规模、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代价比较大。当前新形势下浙江创业创新活动同样具备“草根精神”的特征,从个体、家庭,到社区和特色小镇,再到整个区域,全省各地无不涌现出欣欣向荣的创业创新新局面。同时,当前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浙江创业创新精神具备“机会型”特征,已从生存被动向主动选择良好的发展模式转型。经过三十多年的开放、全球学习和内部积累,浙江新一代创业者同样具备“草根精神”和创新精神,但更具有全球视野、首创精神、知识密集型和环境友好型等特征。当前逐渐形成了从“富二代”向“创二代”转型和新生代为代表的浙商系、阿里系(迄今约2.5万人从阿里巴巴离职出来新创企业)、以“千人计划”为代表的海归系,以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师生创业者为代表的高校系。这一批“机会型”创业者传承上一代浙江“草根精神”,同时更具有“新四千精神”,即:千方百计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全球市场、千方百计首创和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提升质量和改善管理。这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基业常青奠定了良好的草根基础。
顶层设计、提前布局,发挥“有所为”政府干预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弥补完全由市场主导带来的负外部性、系统失灵问题,是近期浙江经济增长和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继续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接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政府部门不断加快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制度供给之“鞋”对接新型草根创业创新之“脚”。把创业成本降得更低、创业氛围更浓、创业资金对接更充分、全球高端要素更加聚集于浙江;并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从深层次保障了创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省委、省政府围绕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已经在全省省市县三级全面建成“四张清单一张网”,运行成效明显,给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特别是大幅度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二是省各级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如,《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方案》《推广应用创新券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推动科技人员和团队、民间资本、创业资本和科技成果相结合的“三创业”。三是政府部门发挥“有形的手”积极作用,提升浙江区域优势和激发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创造能力。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不仅继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医疗保健等公共事业的投资,而且重视高端专门生产要素的培育,例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训练具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培养高级技工等人力资源战略,再例如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公共财政与社会资本“公私合营”、建设“基金小镇”等多种模式激活资本活力,打造“产业、城镇和人才”集聚的特色小镇,如创客小镇、梦想小镇、私募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为浙江民间创业创新提供高端要素保障。四是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让生产要素和浙江金融市场有序运营,强化安全与环境标准提升质量,并通过知识产权政策修订和专项行动,更加注重推进、激励和保护广大企业的自主创新。这些举措,符合全球先发达国家和区域提升竞争力的内在规律,也为浙江经济和中小企业持续繁荣奠定良好基础。
浙江创业创新
呈现新趋势
2014年浙江人均GDP为73312元,约折合11934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杭州、宁波和舟山人均GDP已经超过15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浙江已经进入属于中高收入发展阶段,正在处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过程和临界水平。根据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浙江未来的创业创新将可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浙江的创业创新发展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全球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浙江作为一个传统上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借助当前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未来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走集约、低碳和创新道路。不仅是培育新兴产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竞争力,更要顺应全球发展趋势,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与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的高端服务业。
第二,未来浙江的创业创新应以满足不断增强的需求导向为驱动力。当前浙江和中国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对商品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面对全球自由贸易不断的涌现,浙江的商品和服务面临着愈加激烈全球性的竞争。唯有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创新、质量提升、速度战略并实现高的性价比,浙江企业的创业创新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胜出。这不仅要求中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传递速度和便利性,也要求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质量更佳、性价比更高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
第三,从全球创业创新的组织模式看,基于某种类型的产品或服务平台基础上、能够提供批量生产且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的中小微企业组织模式,即“范围经济”,将替代当前以规模取胜的大企业组织模式,即“规模经济”。这不仅是浙江企业生产或服务组织模式变化的规律,也是全球产业组织模式演化的趋势。小规模、体制灵活、分布式、多样化、便利性和高质量的新型中小微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获胜。浙江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培育一些产品平台及一大批基于平台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这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获取全球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全球范围内产业发展正在不断呈现出去规制化的特征,要求政策制定部门和公共部门从传统的规制角色,向去规制化转型。省政府部门顺应产业发展大趋势,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开放体系、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以弥补市场失灵,这为下一步浙江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我们拭目以待,信心满满看浙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中小微企业的持续活力。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