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响亮的“曹娥江十八里景观长廊”,是上虞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上虞治理曹娥江城区段的一个样板。
上虞坚持“水岸同治、标本兼治,长短结合、长效管理”,强化资金队伍保障,力争全年治水投资30亿元以上,确保全面打赢治水攻坚战。至8月,全区12个市级考核断面中,水质达到了Ⅳ类及优于Ⅳ类的断面达到了91.7%。在5月的全区50个断面水质考核中,达到了Ⅲ类水及以上的有3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6个;Ⅴ类及Ⅴ类以上仅有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8个。
狐尾藻加电子监控,“三江”治理有神器
用狐尾藻治污水,是绍兴市上虞区最早使出的一个治水“绝招”。
去年4月开始,上虞区在绍兴市率先引进了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并在城区的滨江河、丰产河两条河道进行试种。试验结果表明:经南美狐尾藻处理,污水中的COD和氨氮两项指标远远低于污水入管标准,治污效果十分明显。
此举得到了省里的肯定,全省现场会也因此放在上虞召开,这一净化河道的“神器”迅速在各地推开。
至目前,上虞区在河道种植狐尾藻共计27.9公里,全区7个乡镇街道33条河道完成推广应用这一治污技术。
在线电子监控,是上虞治水的又一“利器”。
大力投入科技监管设施设备,通过实行污染源在线监控,推行总量刷卡排污,推行重点区域清下水(雨水)排放口智能化监控系统,利用环保科技监管手段,环保部门通过中控平台,远程控制企业清下水口排水阀门开合、排水时间,并在排水过程中远程控制自动采样,强化企业外排水质监管,迫使企业守法生产经营。
目前,已建成82家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省控以上企业全覆盖,24小时全过程关注重点污染隐患。完成71家重点企业刷卡排污系统建设,一旦排污量超过规定量,环保部门远程操作平台将控制企业排放口阀门自动关闭,严禁企业超总量排污。
对集聚了大量企业的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实行重点监管,在园区推行重点区域清下水(雨水)排放口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已安装企业34家39套。通过在线监测执法监管,今年,针对该园区已行政处罚4起,罚款20.84万元。
水岸同治,打好治污硬仗
两个多月前,上虞区东关街道的后濠湖、担山河,水质发黑,散发着异味。至8月,经攻坚整治,水质已从劣五类转变为四类,明显得到改善。
这是该区“清三河”达标创建工作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后的一幕。
绍兴河长大会后,上虞在全区摸排出46条水质较差河道,详细制定“一河一策”,由区级领导“一对一”包河整治,全面落实各级河长责任,实行“区级河长半月一督查,镇级河长一周一巡查,村级河长一日一检查”,确保今年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截污堵源,是“水岸同治”的前提与保障。
上虞治水,首治曹娥江。明确由区委书记担任河长,副区长担任副河长,沿河7个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镇级河长,全面落实分级负责制。
对沿江的17家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其中4家企业已关停取缔,4家企业实施停产。曹娥江两侧200米禁养区内42家畜禽养殖场中,40家关停拆除、1家完成污染治理通过验收、1家实施整体搬迁。沿线33个行政村中,去年16个村完成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另有17个村将于今年近期完成建设。
此外,关停曹娥江沿线无证砂场11家,取缔超范围经营砂场10家,对14家有证砂企进行全面整治。曹娥江平均浊度从整治前的170左右下降到60以下,上虞区曹娥江沿线最后一个砂场已于去年11月按期关闭取缔,曹娥江上虞段实现全面禁止采砂。
据相关部门检测,2014年,曹娥江(上虞段)5个市级考核断面,2个为Ⅱ类,3个为Ⅲ类;至今年8月,平均水质3个断面为Ⅱ类,2个断面水质为Ⅲ类,全部达到三类水功能区标准。曹娥江变美变靓了,也吸引了更多游人纷至沓来。
上虞是曾经的“化工”大市。从去年开始,对污染严重的四大行业进行了重点整治,实施重污染行业强制性改造提升“新三年”行动,出台低效化工企业退出和二次改造政策,对整改无力、污染严重企业,开展环境资源利用率综合考评,加大兼并重组和关停力度,进一步压缩重污染企业生存空间,倒逼企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产业层次。
至7月,上虞区累计检查企业4978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21份,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56起,依法责令停产整改企业57家,移送公安部门环境违法案件10起,刑事拘留7人,行政拘留2人。
目前,全区企业累计投入整改资金8亿余元,淘汰更新落后设备1600台(套),新建改造“三废”处理设施800台(套),完成清污分流系统改造30万米,厂房推倒重建18家,强制淘汰重污染项目39个,强制性改造企业71家,退出低效化工企业14家,重污染行业企业单位环境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今年,又排定了21个重点工业治污项目,目前已开工20个。
点线面结合,
推进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壮观美丽的钱江潮,绍兴“第一大河”曹娥江,让上虞有了与兄弟县市不一样的“水环境”。强岸固堤,对上虞有着特别的意义。
杭州湾标准海塘建设、曹娥江标准江堤加固工程、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整治工程,就成了上虞治水的几大亮点。
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总投资11.76亿元的杭州湾标准海塘建设,目前已完成5.9公里一期工程,5.3公里的二期工程已完成整体工程的80%,工程已具备防台汛能力。围涂规模8000亩的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
曹娥江“一江两岸”,不仅是上虞市民最爱的“十八里景观长廊”,同时又是沿江数十万居民的生命屏障。目前,城区段“一江两岸”景观工程一标段已按防汛标准完工,二标段工程也接近完工。同时,曹娥江五甲新塘标准海塘加固工程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
投资9.55亿元的虞北平原滨江河——沥北河、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是增强平原河网排涝能力的省级重点水利项目,目前一标段已完工,二标段也已动工,明年5月底前打通滨江河。
按照平原联网供水、山区提质改造的思路,切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今年,已完成了山区农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4个村,同时有5个村在建,到目前为止全区新建供水管网15公里,改造管网15公里,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点线面相结合,统筹推进,有效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水平。去年以来,该区共安排防洪排涝项目68个,总投资超过170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在抵御“灿鸿”台风等极端气候影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