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责任银行 助推浙江升级

来源:浙江日报 2013/12/12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量:12

打造责任银行 助推浙江升级

——对话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

文/朱凤娟 夏水夫  图/钱良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为作为经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的金融改革描绘出了一幅“路线图”。作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改革、投身改革?如何诠释国有商业银行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日前就此与我们进行了对话。

在浙江金融业中,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该行拥有物理机构935个,自助网点1484个,在岗员工2万多人,在省内可比银行中机构、人员最多,电子化网络最大,客户群体最为广泛。到2013年11月末,农行浙江省分行总资产(不含宁波)达7697亿元,居全国农行系统第3位,在浙江金融业中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对话过程中,冯行长提到最多的词汇是“责任”和“担当”,但最令我们感动的还是农行关于金融如何普惠民生,农行如何助力浙江发展的一个个真实案例,小到村村落落的“惠农通”,大到四大战略的支持和推进,每一个环节都见证着农行关于“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今天,农行浙江省分行的金融业务早已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贴心关怀各个阶层的金融需求。伴随着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新举措,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农行浙江省分行正紧跟时代步伐,致力“金融普惠”,打造“责任银行”,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战略部署再立新功。

放眼长远:不唯“金融GDP”

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中,金融改革是重头戏之一。三中全会也对金融改革特别是银行业改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您如何认识这种改革的必要性?如何理解银行业面临的改革任务?

冯:无论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还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都要求银行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目前,银行业或多或少存在贷款垒大户,忽视小微和“三农”,存量资金错配、偏离实体方向,习惯批发、轻视零售,不用心做客户而是不惜成本做“理财”冲时点等一些只追求量的扩张、不注重质的提高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唯GDP思想在金融业的翻版。

单纯追求“金融GDP”,思想根源在于盲目全盘接受西方所谓的先进商业银行理论,而忽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度注重资产回报,而忽视了国家(全民)这个最大股东的意志;过度注重当期报表,而忽视了长远发展。长此以往,银行非但不能很好服务实体经济,不能有效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自身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即使是美国,也因华尔街无节制的扩张欲望导致金融衍生品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风险失控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更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和标准,而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端正经营思想,合理设定价值回报等指标,坚决摈弃单纯追求金融GDP的现象,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金融改革要求,在加快银行业自身改革中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引领、示范作用。

问:面对不断加速的利率市场化脚步,农行浙江省分行如何应对?

冯: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大方向,实质是让市场在资金价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过,我们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存升贷降”。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说明了一个方向,就是金融活动最终要按价值规律来开展。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靠高息产品揽储,中间业务靠“息转费”的模式将走入死胡同。商业银行要把发展模式转到追求质量效益型的路子上来,只有尽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把握主动权,才能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问:浙江是全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地区,温州、丽水、义乌等地的金改试点都在积极推进中,农行浙江省分行是如何参与这些金改进程的?

冯:在浙江推进的这一系列金改试点,对农行来讲是难得的改革和发展机遇,我们始终全力支持、全身心投入。

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农总行确定温州分行为“中国农业银行产品创新试验行”,在产品创新上赋予先行先试的权限。去年底,农行浙江省分行与温州市政府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3年为温州提供500亿元意向信用额度,在温州金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惠农通”以及市重点项目贷款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今年,农行浙江省分行又与丽水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未来3年,农行将向丽水市提供150亿元融资意向,支持丽水市经济发展。同时,还将把农行丽水分行作为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的试点行,扩大贷款审批权限,优先提供各类新产品和新服务。

农行义乌分行也围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向上级行申请信贷规模,加快融资产品创新,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抓好服务“三农”渠道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力争全年新增贷款30亿元以上。

“三个负责”:打造“责任银行”

问:农行的主题广告词“大行德广,伴您成长”非常响亮、大气。请问您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

冯:2011年6月诞生的《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共同宣言》第一条便是:“我们承诺:弘扬责任文化,加强责任管理,通过深化责任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履责氛围。”

建设“责任银行”,是我们的长期战略目标。我在内部提出的是“三个负责”:“向一级法人负责,向发展历史负责,向广大员工负责”。这是我们现阶段发展的指导思想。“向一级法人负责”,就是要讲求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与总行步调一致。“向广大员工负责”,要求我们坚持“发展依靠员工、发展为了员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围绕广大员工。“向发展历史负责”,则是强调了科学发展,使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有质量的。

问:我们走访了农行网点的员工,他们对您真切关心一线员工都赞美有加,还特别提到今年9月您通过视频的形式,与全省万名柜员进行了真情对话,“很接地气、增活力”。在我们看来,省行行长与柜员层级隔了很远,平时工作又千头万绪,请问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冯:作为一家银行,营业网点是最重要的基础,临柜员工又是员工最多的群体。所以,解决网点柜员的实际困难,既是解放生产力的现实要求,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

为查找我们在基层网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月初,我以个人名义向全省农行11000多名网点员工发出了《致全体柜员的公开征求意见信》,邀请大家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开展讨论,及时将问题、建议发送到我的信箱,并承诺对所有问题进行集中研究,逐项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这一措施在基层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个人收到的邮件有129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逐一进行分析论证,对涉及省分行层面的当即明确解决方案,对员工关切的共性问题,我自己通过视频对话的形式公开解答。

我始终认为,员工事、无小事,员工是效益的直接创造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接下去,我们还进行了“客户经理对话”、“管理层对话”,一如既往地在解决一线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上动真情、出实招。

问:要做到“向发展历史负责”,业绩考核的“指挥棒”非常重要。我们在新华社《内参选编》上看到您写的文章,里面多次谈到,对金融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平衡好“潜绩”与“显绩”之间的关系。请问农行浙江省分行如何实现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平衡?

冯:处理“潜绩”与“显绩”之间的问题,既关系到群众利益,也关乎我们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目标不光是追求利润,它承担着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应该支持什么、怎样支持等职责,而应该支持什么涉及自身的价值判断和追求。比如在信贷投向上,对追求短期GDP、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破坏环境的项目,银行非但不能支持,还要给予信贷抑制。而对于创新发展、改善民生、节约资源、有利生态的项目就应加大支持力度。

在银行内部管理上,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自身效益又看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正能量。

问:对农行浙江省分行来说,重点是抓什么?

冯:注重追求规模增长的资本占用最小化和资本约束下的价值创造最大化是我们的努力目标,要为股东的资本创造真正的价值。不靠贷款拉动存款而是要注重做客户,要从比“数字”转向比“服务”,比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注重服务营销中的细节,致力于以真心、专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赢得客户。

坚守“三农”:致力“金融普惠”

问: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贷款难、贷款贵限制了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人。那么,普惠金融的理念对于农民来说,到底该怎样落到实处?

冯: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共享发展成果,这是普惠金融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金融要求,就是要围绕“三农”实实在在的需求,切实破解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取款、贷款、转账、刷卡消费等基础金融普惠的难题,让金融普惠阳光照到广大农村。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大力推广“惠农通”工程,真正把金融服务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惠农通”既满足了农民取款、贷款、转账、查询、刷卡消费等基础金融需求,也解决了政府惠农资金快捷、安全到达农民手中的难题。目前我们已发放370多万张“惠农卡”,安装13000多台“惠农通”机具,分别覆盖了全省50%以上农户和80%以上的重点区域行政村,取得了“银行愿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政府满意”的良好成效。

问:农行这几年坚持走群众路线,不仅赢得了农村广阔的市场,而且与农民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金融自治”模式应该说是其中的亮点?

冯:是的。去年,我们在永康市支行进行了依靠村级组织搭建“金融自治”模式的试点。这是一种通过“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授信自励”的方式,发挥村两委组织的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村民互助互利、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合作共赢的区域自治机制,从而将村民自治与农村金融需求、金融供给、农行普惠金融政策有机结合,努力打造自给自足、自律高效、风险可控、信用递增的和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到现在,永康支行农户贷款已逾2亿元,实现了农户、农村、农行多赢局面。目前,这个模式已在全省50多个县域支行推广,全省农行农户贷款余额达83亿元,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问:农行是从“三农”业务起家的,近些年又将如何围绕支持农民进城、助力城镇化发展等新课题创新金融服务?

冯:我们通过对城镇化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拓宽城镇化业务范围、加大资源倾斜等措施推动城镇化业务快速发展。近3年,已支持浙江大型城镇化建设项目87个,累计发放贷款259亿元,城镇化贷款余额达265亿元,全省53个县支行全部开展了城镇化业务,业务覆盖率达100%。下一阶段,浙江农行将继续围绕“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的建设重点,牢牢抓住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这条主线,努力在政策契合点、发展切入点、创新落脚点、价值支撑点上进一步探索城镇化服务的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农业银行城镇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问:凡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也是农行紧紧跟随的,比如为契合“美丽浙江”主题,农行提出了 “绿色银行”理念,农行在“绿色信贷”方面有些什么举措?

冯:在绿色信贷业务中,我们采取了“促新改旧”的策略。在“促新”方面,主要是大力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对“绿色信贷”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准入、优先审批、优先支持;在“改旧”方面,主要是对存量企业在污染源治理、节能减排等“绿色”项目上的信贷需求给予积极支持,助推企业改善环境。

问:把握社会民生真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面对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农行浙江省分行进行了哪些探索?

冯:中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的基础,也是农行最主要的客户群体。这几年,我们积极创新,建立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准入、高效审批、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并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此同时,还推出包括“差异化准入政策、差异化授权政策、差异化审批流程、差异化不良贷款容忍度”在内的四大差异化信贷政策,想方设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目前,我们有小微企业客户3万多户,贷款余额2000多个亿,不仅在全国农行系统中名列前茅,在省内同行中也是最多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确保中小微企业“借得到”、“放得快”、“贷得省”。

问:农行浙江省分行是省内贷款余额最大、客户最多的银行之一,风险控制在同业中也有着较好的表现,真的很不简单。请问对于风险控制,农行浙江省分行是如何把握的呢?

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首先是正确对待风险本身,不盲目、不夸大、不缩小,不消极对待,而是主动出击。凡事预则立,一定要提前开展困难企业排查,对产品有市场、有需求、发展前景好、经营管理较规范、符合转型升级要求,但出现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企业,做到不压贷、不抽资;对出现到期贷款一时难以归还的,可给予贷款展期,切实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对担保企业也要区别对待,不是盲目逃避风险,而是要和企业、银行同业一起化解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生死死很正常,但要看到转型升级是大方向。大浪淘沙,银行要培育和扶持的就是经过市场考验的优质企业,以及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这也是银行推动社会发展、参与历史进程的重要使命。

问:面对浙江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农行浙江省分行如何更好地服务浙江实体经济,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冯:浙江省有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农行一直以来的重点市场区域。今年1~9月,全省农行(含宁波)各项贷款达到7238亿元,占全国农行贷款的10.65%,连续多年居全国农行第一位。同时我们积极创新融资渠道,1~9月,通过贷款以外方式引入浙江的资金总量达到468亿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这一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农行省分行,我们责无旁贷,将尽全力支持,做好同步服务。

10月28日,我们总行与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5年,农行将向浙江省提供3000亿元以上意向性信用额度,重点支持浙江“四大国家战略”、重大民生工程、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农行将一如既往地根据浙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体经济的需求,在信贷政策、信贷规模、业务运作效率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浙江经济发展最大的支持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