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建一个沼气池,这些日常行为可能给你带来收益。收益从何而来?就从碳排放权交易中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明年我国将统一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现货市场,若还能发展期货市场,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达4000亿元。
我省近日出台《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我省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准备工作,启动碳交易,到2020年建立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什么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怎么建?对浙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华富。
低成本实现温控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是以碳排放权为商品,通过发挥市场作用,较低成本实现温控目标的减排机制。众多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近年来备受关注。
碳交易并非新鲜事。早在199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首次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允许进行交易。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欧盟2005年制定排放交易体系,建立总量交易机制,2008年正式运行碳市场,目前已经处于第三个交易期,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美国加州2013年动态发展碳交易体系运行,加拿大魁北克省2014年正式将其总量控制和交易计划与加州的碳市场相连接,成为北美第一个跨国连接的碳交易体系,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碳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是生态文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区域性要素交易综合平台,推动碳排放权自由交易和市场化配置,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1年,我国选择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和奥巴马总统一起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首批纳入约400家企业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目前,省发改委已经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历史碳排放数据核查,提前算好碳交易“买卖账单”,为参与全国碳交易铺好“奠基石”。
分步推进企业碳报告工作。2014年,我省在电力、钢铁、化工等10个行业中选取96家重点企业开展碳报告工作,2015年扩大到电力、钢铁、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14个行业590家重点企业。
2016年,我省碳排放数据核查将实现全面覆盖,开展所有符合国家要求的1900家左右重点企业的碳报告工作,重点做好碳交易纳入企业的名单确认、碳报告编报、数据核算、核查复查、汇总上报等各项工作。
按照我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工作部署,结合省情和工作实际,我省碳市场建设工作分为两大阶段性目标。
准备启动阶段(2016年至2017年),主要目标是完成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准备工作,启动碳交易。首批碳交易纳入企业约400家,涵盖电力、化工、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工作体系。
运行完善阶段(2018年至2020年),主要目标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健全配额分配、管理和履约机制,建立碳排放抵消机制,鼓励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和交易。
根据碳市场运行情况,适时扩大交易主体,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碳金融、咨询等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改善,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完成五大重点任务
推进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配额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交易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加强支撑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碳产业等五方面内容。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和管理是碳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具体工作包括确定配额分配方案、加强配额管理、设定配额抵消机制。
交易监管体系是确保碳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手段。研究制定有关罚则制度,对参与碳交易的纳入企业、投资机构、核查机构、交易机构等责任主体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把碳排放报告报送、核查复查、配额交易、履约等碳排放权交易相关领域的失信行为纳入“信用浙江”平台。
健全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是开展碳交易的前提条件。要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的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测、事后有报告和第三方核查的工作体系,确保企(事)业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将依托浙江省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大数据示范工程,建立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清单管理系统、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在线监测和年度报告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建成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数据库。
此外,我省还将积极培育碳产业,碳产业与碳市场相依相存。运行碳市场,能带动发展碳产业,对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倒逼企业主动减排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我省经济影响几何?首先体现在能耗较大、排放较大的行业。
根据2014年我省温室气体清单,电力、热力供应业是我省化石能源使用的最大行业,也是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一行业,该行业的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占全省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比重高达58%。
钢铁、造纸、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除了直接消耗化石能源产生碳排放,还消耗大量的电力、热力,相应产生间接碳排放,此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碳排放,这些行业的排放之和占全省碳排放的比重在30%以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我省有1900家左右工业企业达到国家重点企(事)业碳报告工作要求。其中,纳入2017年启动的首批碳交易企业约400家,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
而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纳入碳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将促进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获得更多收益,倒逼落后企业加快转型、削减规模或退出经营,从而实现经济低碳化和转型升级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