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人们几乎都在警醒自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实现双赢?
近日,一份多国科学家参与调研的地球年度“体检报告”显示,2015年,包括温室气体浓度在内的多项与气候相关的纪录被打破,全球变暖仍未止步。今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比去年提前了5天,从8月8日起,我们已过上“赊账生活”——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72亿人口7个多月已消耗掉地球一年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深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把目光投向了浙江。他4次踏足浙江寻找答案:“为什么绿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习近平主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位列第三,我来到浙江寻找答案。”
清醒的领跑者:
不以牺牲环境换取GDP
为什么选择浙江?
库恩的回答是:“在中国,绿色发展已经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在经济发达的浙江,这一理念已经在带动一些产业和地区发生着质变,不管在中国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10年前,库恩就来过浙江,探寻中国经济崛起的浙江实践,却听到很多经济之外的话题,比如林地保护。
10年后,再次到浙江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的答案,库恩意识到,这并非偶然。浙江早已醒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GDP。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生态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作为资源小省,浙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21世纪初,浙江开始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并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办法,成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
去年,库恩带着“生态补偿”的命题来到淳安:新安江上下游如何共同治理和守护,一直困扰着浙江和安徽两地。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启动。
从淳安人的叙述中,库恩看到了生态补偿的新探索:补偿资金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3亿元,用于补助上游黄山地区水环境治理投入,浙皖两地各出1亿元。以两省交界处水域的水质为考核标准,上游安徽提供水质优于基本标准的,由下游浙江对安徽给予补偿;劣于基本标准的,由安徽对浙江给予补偿。此后,新安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生态补偿机制,在西方,是对生态本身进行补偿,使它获得恢复。而在中国,生态补偿是一个区域战略和政策,鼓励各地通过转移支付来保障环境。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库恩说。
在浙江,库恩收获的绝非这一项创新,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浙江探索超出他的预期。
果决的实践者:
壮士断腕治理水污染
“五水共治”,是库恩在浙江听到的新名词。
在浙江,几乎每个百姓都能形象地说出它的含义。伸出5个手指,治污水是大拇指,其他手指分别是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5个手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
这个拳头,是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的关键一招。它和“三改一拆”共同发力,去除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修复江河湖海溪生态,以环境治理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先污染后治理”,曾是莱茵河的真实写照。这条长1390公里、被誉为“德国父亲河”的河流,于上世纪50年代末沦为“死水”。大批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水质急剧恶化。深受污染之痛的德国,最终花30多年时间,让莱茵河污水变清、鱼儿重现。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度给浙江带来同样的问题,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让生态陷入危机。
“以治理防污染”,这是浙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反思。到2015年底,全省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1500公里,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提高11.8个百分点。
如今,浙江水环境治理仍在继续、深化。从工业污染整治到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从清理垃圾河、黑臭河到全面实施河道清淤,从斩断污染源到接好污水管道,浙江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全省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比例达80%以上。
每到夏天,浙江各地出现的天然游泳场,已成为展示百姓幸福生活的画卷。仅3年时光,就取得如此治水成效,库恩为之惊叹。
“这场名叫‘五水共治’的治水行动,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我感受到浙江绿色发展的决心,看到了有力的行动。”库恩说。
执著的探索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行走浙江,安吉的竹子、开化的农家乐、淳安的千岛湖,无不令库恩惊艳。
在安吉余村,库恩得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这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安吉的竹产业链,竟然把一根竹子从头到根全都利用起来,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头,并且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这不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吗?”库恩说。
在开化龙门村,库恩发现这个钱江源头的小山村,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环境不断变好,村民开始经营民宿和餐饮。“村民告诉我这叫农家乐,我想他们一定是快乐的。”库恩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浙江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而无论是生态补偿的创新做法,还是“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其最终目标,是指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浦江,浦阳江发源地,因水环境治理,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水晶加工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辉煌时期,这里曾有2.2万家水晶加工点,遍布城乡,聚居了28万外来人口。这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然而,这种低小散、高污染产业遍地开花,造成浦江90%的河流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沿河居民甚至不敢开窗生活。
2013年5月6日,浦江在全省率先打响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3年来共关停水晶加工点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
洗去污垢的浦江,已恢复清丽容颜,成为资本逐鹿的热土。如今,当地乡村旅游业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已涌入415万名游客,同比增长95.6%。
这种变化,吸引了美国摄影师约翰·胡贝。去年入秋后,他先后18次来到浦江拍摄当地的人文和美景,通过互联网发布到全世界。他说:“这里,真的越来越美了。”
浙江的变化,打动更多的人。在浙江之行后,库恩拍摄了一部6集英文电视纪录片,其中花了很大篇幅解读浙江的绿色发展之路。他说:“浙江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抉择,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境况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