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这一天,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资控股子公司“浙报传媒”鸣锣上市。这是全国首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也是浙江省首家国有文化上市企业。
党报集团借助资本的力量求新求变,充满了光荣与梦想:上市目的不仅仅在于融资,更在于推动传媒企业转型升级,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
此前, 浙江文化企业已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写下多个第一:“内地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
多种所有制企业构成的文化产业浙军,正成为资本市场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
而这,正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近几年来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生产力,推动了全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据统计,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跨过千亿元大关,达1056.09亿元,比2009年增长30.71%,位列全国第四。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今年,我省正式颁布《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以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集聚。
(一)
当国产影片《唐山大地震》、《非诚勿扰》、《建党伟业》在电影市场掀起观影热潮时,人们也许没有想到,投拍这些影片的华谊兄弟是一家注册地在浙江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
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重要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两个月后,拍摄了众多商业大片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批准通过,成为内地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虽然这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件寻常事,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如今,华谊兄弟已成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影视集团。一方面,用高质量影片与进口大片抗衡;另一方面,借助其品牌价值,积极尝试产业链的拓展。2010年,华谊兄弟宣布斥资2000万元将“Hello Kitty黑色城堡主题乐园”引进中国内地,迈开跨界进入动漫娱乐产业的第一步。
定位“电视剧第一股”的浙江华策影视,近两年在电视市场上频频发力,《中国往事》、《倾城之恋》等电视剧叫好又叫座。目前,华策影视已经形成年产300集的电视剧生产规模,并向院线、网络游戏等渠道及衍生领域拓展。
与之相呼应,宋城股份则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上做足文章,他们采用“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分享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双重增长。一台《宋城千古情》不断改进创新,10多年来共演出1.1万场,接待中外观众2800多万人次,创造了目前全球年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奇迹。
作为全国演出市场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我省目前注册登记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达500多家,年演出15.8万余场,观众7900万余人次,营业额3.88亿元,民营表演团体已成为繁荣演出市场的生力军。
到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的各类民营文化企业有4万余家,覆盖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旅游、广告和会展等10余个行业,总投资1300亿元以上,就业人员75万人以上。
作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我省将遴选并重点培育100家以上文化企业,扶持这些文化企业做强做优,成为引领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二)
动漫是一门“想入非非”的艺术,在我们身后开凿了一个广阔的天窗,让人相信梦想的价值和想象的力量。10月7日,2011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落幕,杭州动漫展团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影视交易擂台上“全面开花”。
连续6天参展,我省12家重点影视动漫企业进行了200余场现场洽谈,直接签约项目20个,比去年增加了30%,达成初步意向近60个,涉及金额1亿多元,24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表达了合作意向。
作为杭州动漫界的领军人物,中南卡通的吴建荣忙得不可开交。今年是他进军动漫产业的第7个年头,这位曾经在建筑界叱咤风云的中南集团董事长,在7年里让中南卡通这家年轻的子公司不仅迈入了全国一流动漫企业的行列,更是在动漫主题产品开发、动漫舞台剧、4D动画影院和动漫主题乐园等动漫衍生产业同步突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问吴建荣,你的秘诀是什么?就是一个创新梦想:“让我们的原创动漫也走出屏幕,走出书本,走进每个中国孩子的生活。”
从建筑到动漫,这个跨越让吴建荣交了不少学费。艺术的创作、节目的发行、音像制品的授权、衍生产品的开发……一个个新课题使他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不过所有的付出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
从第一部动画《天眼》,到《乐比悠悠》、《郑和下西洋》等,8年里原创了35部近4万分钟的精品动画,其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了62%,利润增长26.54%。
同样是做动漫,翻翻动漫董事长沈浩却有着另外不同的故事。
国庆长假,大部分年轻人都在扎堆旅游,杭州滨江翻翻动漫的办公室里,一群“宅男宅女”却死守电脑,没日没夜地赶工。他们正在为本土漫画家米沙的最新漫画连载《偃师》调色、配音效。
沈浩说,他看中的是新模式、新技术、新创意带来的新市场。漫画登录数字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不只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这样的终端都可以看漫画。年轻一代的动漫人都很看好这个机遇,都在为这个新时代定制新产品。目前,我省漫画家姚非拉的《鬼吹灯》即将登上iPad平台,夏达的《长恨歌》也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平台亮相。
端起动漫这碗“饭”,内容、创意、科技,已经成为我省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浙商正把这餐“饭”吃得风生水起,回味无穷。
仅仅在六七年前,浙江省影视动画作品产量几乎为零,杭州甚至还不能生产一部完整的动漫游戏原创作品。而到了2010年,杭州生产原创动画达43000分钟,居全国第二;动漫游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27亿元,利润总额达8.15亿元。
(三)
眺望市场蓝海中的浙江文化企业,不能不提率先“下海”的横店集团。
横店,一个浙中小镇。2004年的春天,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在此落户。由政府部门主管、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影视产业实验区,担负起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中国影视产业从此揭开了发展新篇章。
如今,已有425家影视企业入驻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这里每天有几十部片子同时拍摄,去年全国约四分之一产量的影视剧在这里拍摄。由此带动的影视服务业,引来了超强人气,带活了旅游。截至2011年9月,横店累计接待游客已达867.68万人次。每逢节假日,这里逾万床位的接待能力还是供不应求,要向东阳市其它地方、磐安、永康、义乌等周边地区分流。
横店影视城的成功试验,创造了一种全新模式。那就是搭建广阔的、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以基地园区的形式吸引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发展,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如今,我省正抓紧复制着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的“横店模式”。
西溪创意产业园,省内影视大鳄的聚集地。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城影视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浙江影视集团等8家企业总部在此扎根。刘恒、余华、麦家、邹静之、刘星等20位著名影视编剧也在园区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整个园区已经基本建成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制作、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形成了年出产电影5部、电视剧10部、影视剧600集的作品制作能力。2010年,园区实现影视产业总产值3.7亿元。
这只是浙江众多创意产业园的一隅。
在湖州吴兴区,国内动漫产业巨头——上海新长宁集团,投资12亿元,从无到有,在当地打造了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多媒体文化产业园,如今园区内已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企业;在浙西小城云和,那里有2万人参与着木制玩具的设计加工,因为添加了童话故事的创意设计,那里的玩具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宁波出现了一大批年产量和出口量为国内龙头的文体产品制造企业,形成了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文体用品制造之都”……
目前全省各类创意产业园多达70余个,这些集中了软件、工业设计、广告、传媒、艺术品创作和交易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集聚区,正呈现出日益明显的集聚优势,吸引着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据了解,2010年,仅杭州市的文创产业增加值就达702亿元,占GDP比重11.8%。
按照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今后将扶持20个以上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成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高地,引领浙江未来的文化产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