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的浙江探索

来源:浙江日报 2011/11/10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量:12

2011年10月18日,这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文化振兴的号角在全国范围吹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征程。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个振奋人心的战略目标出炉。这,匹配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承接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文化,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在大胆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有效抵御西方的不良思想文化渗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竖起我们的“定海神针”。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面伟大旗帜的引领下,浙江有了新的使命、新的坐标、新的行动指南——开始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千年以降,浙江积淀和传承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

浙江的先民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在华夏文明之河留下了创造和进步的印记。早在其历史源头,就激荡着浙江文化中富于创造力的人文基因。

如今,在浙江地域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精神滋育下,浙江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一起托起了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浙江发达的经济支撑了文化的快速发展,浙江的文化力量又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比翼双飞。

时光的车轮转入21世纪,当代中国人都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化”:一个是纵向的现代化,一个是横向的全球化。在这两个标杆下,人们开始了匆忙的追逐,甚至忘却了自己出发时的文化原点。

“落后要挨打”是经济上的自警,“枕戈待旦”是军事上的自警,当下,我们还需要文化上的自警。

与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不相适应,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相比,我们的文化竞争力还不相匹配。

浙江省委省政府早早看到了这一点,在全国率先迈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

让我们回到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启动的元年——199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经过12个年头的寒暑磨砺,我们清晰地听到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引擎的隆隆轰鸣。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始终没有缺席过。在文化建设中,此理亦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方向、灵魂和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缩影和体现,折射在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上。

浙江精神渗透在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她是浙江大地财富充分涌流的经济创造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她是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她是核心的文化竞争力,促进了文化建设。

曾在我省理论战线担任领导工作的雷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身患胃癌,依然奋笔写作;台州市黄岩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友星,敢于碰硬,秉公执纪,无私无畏写人生;宁波电业局原副总工程师江小金,忘我工作,尽心履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还有许多,他们扬起的“道德旗帜”在浙江大地上猎猎招展。

在怎样的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下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浙江大地上的凡人善举同样给出了回答。

吴菊萍,徒手接住10楼掉下的2岁女孩,以臂断的代价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叶霄雯,顾不上抢运自家的东西,两进火场救出乡亲,而自己的家却烧成了灰烬;钟杏菊,守着孤岛三十六载,在“一个人的卫生站”里守护着海岛百姓的健康……一组组群像,汇成了浙江社会主义道德的主流和基本面,这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反应,正是浙江人的“基因身份证”。

无数浙江人用自己的道德答卷,证明了人生的价值,筑就了转型社会的道德“长城”。

浙江人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上一路走来。浙江的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紧跟着经济的腾飞,文化同样取得了长足进步——不断充盈的文化力量维护着浙江大地上每一个人的文化权利,丰富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促进着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文化领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文化形态封闭单一,一花独放。

改革开放后,从恢复到发展,再到繁荣——浙江掀起了文化的三次浪潮,也划出了一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曲线。

第一次浪潮,让群众享受到了本土文化的甘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被压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释缓,那时候,能坐在剧院里看上一场浙江“小百花”的越剧,那就是文化饕餮了。

第二次浪潮,把人们卷入了世界文化大潮中,争议声中,好莱坞大片、动漫游戏等舶来文化纷纷涌入,从单一到多元,群众的文化选择逐渐多样化,解决了短缺带来的饥渴。

如今,我们正身处第三次浪潮中。它,掀开了文化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新篇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徐徐展现,大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创造活动更加多姿多彩。

在浙江文化繁荣的坐标轴上:纵向的三次浪潮,波涛汹涌;横向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繁花似锦。

看一看浙江交出的那份傲人的“成绩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一张立体的文化惠民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85%的村有了文化活动室,95%的村享受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带来的便利;钱江浪花文艺直通车、千镇万村种文化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源源不断,普洒城乡;杭州西湖环湖公园全部24小时免费开放,浙江省博物馆在全国率先试行常年免费开放,全省92家博物馆纪念馆相继打出“免费牌”;新闻、出版、影视、文学、演艺、旅游等各个领域的文化精品层出不穷……

百花齐放的浙江文化春色满园。

文化要素在浙江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有多大?数据为证: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71%,首次跨过千亿大关,占GDP比重达3.8%。

作为绿色经济,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文化产业对浙江经济的贡献力逐年递增,已成不争的事实。

听,这是江、河、湖、海在浙江的磅礴交响。

钱塘江畔,千帆竞发,一个个文化创意企业带着梦想入驻,杭州国际动漫节已在这里收获了6年的硕果,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三江汇合之处,商帮传奇还在延续,续写的是文化产业的辉煌。

一条千古流淌的京杭古运河,以西湖文化广场为原点,沿河的10个文创园区一字排开,迎着新兴产业的曙光而生。

西子湖畔歌舞翩跹,印象西湖与宋城千古情交相辉映,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嫁接出了一片新天地。

沿海的浙江,文化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朱家尖沙雕文化、沈家门渔港文化、宁波港口文化、温州四海为家闯荡人生的开放文化,唱出了一阙阙海洋之歌。

在江河湖海的大交汇中,浙江文化产业蓬勃兴起——杭州高新区动画产业基地、宁波文具产业基地、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等70多个文化产业区块,涵盖了影视、动漫、出版等门类。杭州民间收藏品市场、温州文体用品市场等专业性文化市场相继涌现。浙江新华书店发行连锁等现代流通实体,西泠拍卖等一批文化经纪公司在浙江大地星罗棋布。我省还扶持发展了阿里巴巴等一批电子商务文化企业,培育了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等文化产品交易平台……

当然,我们也看到,文化产业仅刚刚起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挑战也是机遇,里面蕴含着无限空间和可能。文化产业必将给浙江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助推文化建设的“航船”驶出碧波万顷,开向更深远的广阔天地。

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历史契机正等着我们去把握。

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中,文化的魔力,将会演绎出一盘怎样的棋局?

注重文化自立、增强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省、实现文化自强,这是我们发出的铿锵誓言,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钢筋骨架已经搭起,浙江文化建设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新的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一幕正等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