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喈喈 秋集浙江

来源:浙江日报 2010/10/20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量:12

秋季的天空注定不平静。成千上万的候鸟掠过碧空,如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谱写生命延续的篇章。

今秋到访浙江的“天外来客”中,有不少是新面孔。

在临安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淡出浙江人民视线几十年的淡绿鵙鹛和白眉地鸫重现林宇;

几乎同时,头顶“凤冠”,喜食蜜蜂的猛禽凤头蜂鹰也结队盘旋于宁波鄞州公园上空……

新候鸟们成群迁徙经过浙江的踪迹,首次暴露在人们眼前。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鸟类多样性同样如此。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在今年10月下旬即将召开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国际力量将重点讨论201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目标。

也是在2010年,我国政府成立了由李克强副总理担任主席的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明确了我国6个方面的生物多样性年行动,并于9月15日的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在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态功能,以及物种的丰富程度、珍稀濒危程度、受威胁因素、地区代表性、经济用途、科学研究价值、分布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后,该计划在全国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包括32个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3个海洋与海岸保护优先区。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浙江的鸟类多样性保护,正是这大背景下的小小片段。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野鸟会会长陈水华告诉记者:“珍稀鸟类在浙江不断被发现,除了近年来调查手段的革新,物种累积效应的影响和物种本身的动态扩散外,还与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密切相关。”

湿地污染,栖息地堪忧

在浙江省10.18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全省森林覆盖率60.5%,名列全国前茅。山地与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身场所。

此外,浙江的沿海湿地是黑嘴鸥、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和雁鸭类、鸻鹬类等国际性候鸟的主要越冬地或迁徙停息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有林有海,为浙江生物多样性资源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

翻阅文献不难发现,近年来首现浙江的珍稀鸟类有很多。

2004年于韭山列岛发现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又称中华凤头燕鸥),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当前全世界总量不到50只,只在福建马祖、浙江韭山列岛和五峙山列岛存在繁殖群。

同样珍贵的还有已在地球生存了一千多万年,被称为鸟类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因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极其稀少(全球仅存不足1000只),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同为中国国宝。

除此之外,白鹤、海南鳽等鸟类也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禽。

因此,虽然栖息地条件不及四川、云南等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省份优越,但仅占全国面积1.06%的浙江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一直处于全国中上游。

现有的成绩无疑是值得骄傲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浙江的鸟类数量仍在不断减少。

陈水华介绍说,从前在田间地头十分常见的乌鸦类,现在已经难得一见;人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猫头鹰、啄木鸟、老鹰等栖息在高大树木上的鸟类,随着城镇、乡村大树数量减少,也渐渐与童年记忆一起埋没在时间的洪流中。另外,白腿小隼、秃鹫和普通等曾经生活在浙江,有明确文字记载的鸟类也多年未出现在林间地头。

总体来说,浙江鸟类多样性现状喜忧参半。 

“生存环境变化和栖息地消失,是鸟类种类、数量减少最重要的因素,”陈水华说,近十年,浙江在封山育林方面做出较大努力,森林植被乱砍乱伐等现象较以往明显减少,但在湿地、沿海滩涂地区,由于相关保护机制未完全建立,污染、开垦现象较为严重,鸟类栖息地情况并不乐观。

众所周知,著名的生态保护区是地方的“金名片”,在山林地区,当地政府普遍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会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规划保护区域。

但在滨海地区,不断升级的人地矛盾掀起围垦滩涂,向海要地的热潮,要想在这股热潮面前划出大片滨海区域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实为不易。

栖息地不断缩小,令沿海水鸟、候鸟等鸟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农药的大规模使用对生活在农垦区附近的鸟类有较强的毒害作用;近海地区的污水排放会对水鸟造成致命伤害;不法分子的捕猎也是鸟类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鸟类减少,环境会改变

小小鸟类,竟会让世界为之改变?

陈水华说,现在许多人不知道鸟类数量、种类不断减少会对它们周围的环境造成哪些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影响是深刻又深远的。

举一个著名的例子:看过《爱丽丝漫游仙境》的人,一定不会对其中出现的渡渡鸟感到陌生。

渡渡鸟是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的特有鸟种,和鸽子是近亲,为大型地栖性鸟类,高1米左右,体重可达30磅。

16世纪后期,带着来复枪和猎犬的欧洲人来到了毛里求斯,不会飞又跑不快的渡渡鸟成了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遭到大规模捕杀,1681年,随着最后一只渡渡鸟的倒下,这一物种从此灭绝。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同样作为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树木——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全是树龄300年以上的老树,这种高30米的名贵树种眼看也要从地球上消失。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终于发现原来大颅榄树的种子藏在外壳坚硬的果实内,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发芽,唯有当果实被渡渡鸟吃下,果肉和种子外层的硬壳在鸟胃中被消化,种子被排出渡渡鸟体外才能发芽。

渡渡鸟与大颅榄树相依为命,鸟以果实为食,树以鸟来生根发芽,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渡渡鸟灭绝了,大颅榄树也因无法繁殖后代而濒临灭绝。

这个故事揭示的仅仅是鸟类对环境影响的一个小方面,鸟类在与植物共生共荣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食量惊人的雕鸮一个夏季就能吃掉千余只田鼠和姬鼠,保护农作物和森林、草场安全;杜鹃、山雀则是松毛虫的克星,一只大山雀的雏鸟能在半个月内吃掉6000条松毛虫,大杜鹃成鸟每天也能吃掉100条以上的松毛虫;分布在林地的鹛类、莺类等鸟类是鳞翅目有害昆虫的最大自然控制因子;鸟粪还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有机肥料,可有效回补林地或草场的地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基础。

此外,鸟类多样性程度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一个地方有多少种鸟类,有多少种珍稀鸟类,是当地环境好坏的指向标。鸟类数量减少将直接影响与之相生、相克的各类生物,破坏几亿年形成的生态平衡状态。

爱鸟护鸟,从你我开始

集鸟类专家和鸟类爱好者双重身份于一身的陈水华,对近年来浙江的鸟类保护工作感受颇深。

“从前,全省仅有几名相关专家在做鸟类调查,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野鸟会等民间力量的加入让调查涉及范围更广、更深入。许多爱鸟人士定期到各地拍摄珍稀鸟类,为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较大帮助。”

封山育林,兴建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广泛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建立候鸟监测巡查机制等行动都是浙江为保护鸟类做出的努力。

另外,我省从2001年开始,分别在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遂昌县等地成功举办了4届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每次会议都对促进同行间学术交流、增强公众和政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与所有公益事业一样,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工作向来不可能一帆风顺。

多年来,陈水华一直致力于保护的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与其他海鸟混下的蛋常被当地居民捡拾,没有鸟蛋,中华凤头燕鸥很可能再也无法繁殖,就此绝种。

“捡鸟蛋现象在浙江的海岛上很严重,由于人烟稀少,地点又不固定,海洋、林业等部门对这类行为的执法难度很大。最主要的是,当地人民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觉得捡个鸟蛋回去吃很正常,这类事情还需教育执法双管齐下。”每次提起这件事,陈水华都有些痛心疾首。

杭州湾沿岸非法捕捉野鸭的情况也很盛,不法分子在芦苇丛中挖一口鸭塘,在里面放几只家鸭,用叫声吸引空中迁徙而过的野鸭降落,再用设置好的捕鸭网集体捕获野鸭,每只野鸭能卖200至300元,丰厚的利润令此类活动屡禁不止。

“除了政府部门的执法保护和宣传外,咱们百姓也应该更多地了解身边的野生动物跟人类是互利共存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是人类口中的食物,”陈水华说。

如何保护鸟类,陈水华也跟我们分享了几条野生动物保护小贴士:不要去吃野生动物,也不要走入保护的误区。

“许多热心群众在街上看到有人贩卖野生动物,会不惜重金买下来,然后拿到野外放生,其实这样做会让不法分子获得暴利,尝到甜头的不法分子日后还会继续捕捉野生动物贩卖。” 

不仅如此,放生动物也有科学讲究,将在不同地点捕获的物种放生到陌生环境下,不但动物不易生存,还可能造成物种基因污染。

因此,发现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及时报警,才是妥善的解决方法。

喜欢养鸟的朋友也要注意,目前市面上贩卖的鸟类多数捕自野外,买鸟把玩会使捕鸟行为更加猖獗。必须牢记,能够自由翱翔于天际的鸟儿,才能发出沁人心脾的鸣叫。

“爱护鸟类,还需从小事做起。在许多国家,鸟类会主动飞到人跟前跟人亲近,而在中国,人们一靠近,鸟儿全都吓跑了,这就是区别,人与鸟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爱心来培育,非常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缩短人与鸟类的警戒距离。”陈水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