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于9月16日公布了“首批浙江双十佳特色旅游模式”入围名单 (详见浙江日报9月16日第8版),第二轮投票结束后,将有20种特色旅游模式最终上榜。活动公告推出后,读者、网友、参选单位热烈响应,积极参与第二轮投票,据统计,截止发稿前大众投票达100多万人次。
不少读者反映,如今各地都在打旅游牌,很多游客也都有出游的计划,却常常不知道该往何处去。该活动公告为他们“十一”长假出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且有不少新的旅游目的地,几乎每位游客都能在60种入围旅游模式中找到自己想去的旅游目的地。
据悉,本次推选活动受到了全省许多市、县(市、区)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集团的高度重视,他们纷纷表示要努力争取最终上榜。其中民生旅游、采摘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以及旅游项目创新模式、特色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特色旅游合作模式受到了当地政府、旅游局和旅游集团的特别关注,不少单位开专题会议研究本地区入围的旅游模式,且打来电话感谢组委会为当地总结归纳的旅游模式,为本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衢州、临海、富阳、普陀山等地在当地媒体积极宣传本次活动,鼓励市民为家乡投票,争取以“特色旅游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
业内人士指出,“特色旅游模式”,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20种特色旅游模式代表了浙江旅游系统的20个单项奖,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求当地的某一种旅游资源和旅游机制在全省有“一技之长”。成功的旅游模式,指通过多年的努力,当地旅游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20种旅游模式可谓是全省20个旅游发展范本,成就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因此值得继承和发扬,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专家表示:“我们真诚期待这些旅游模式能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
据活动组委会透露,本月开始本报将陆续展示最终入选的特色旅游模式,最终上榜的20种特色旅游模式将由专家来具体诠释和点评,向全省读者展示旅游模式的概念、特征、内涵、价值以及启示,并在全省加以推广。
走,到永嘉采摘早香柚
报道组 叶圣义
在永嘉县碧莲镇石背凹早香柚基地,笔者看到一个个沉甸甸的香柚压弯了枝头,香气扑鼻。早香柚种植户徐福强说,永嘉早香柚一般在10月初开始采摘,陆续上市。他期待有更多的游客参与早香柚之乡自驾游或采摘游。
永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以山水风光著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就在其境内。此外,该县农业特产丰富,有早香柚、板栗、红柿等。永嘉早香柚是从土柚变异优株中筛选出来的柚类良种,具有早收丰产等优良性状。其特点是:果实梨形,单果重1000~1500克,果面光滑,果色橙黄;果肉乳白色,肉质脆嫩化渣,糖多酸少,可溶性固形物11%~13%。1997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柚类早熟品种,定名“永嘉早香柚”,后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果树优良品种推广。2004年评为“浙江十大名牌柑橘”。 2009年11月,永嘉县获“中国早香柚之乡” 称号。
据永嘉县农业局有关人员介绍,该县早香柚基地主要集中在小楠溪的大若岩、碧莲、巽宅等乡镇。这些乡镇拥有大若岩风景区、石斑岩森林公园、茗岙梯田风光等。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参与早香柚采摘活动。
石文化助推旅游发展
中国(温岭)石文化研讨会近日召开
徐怜恤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聚集温岭,与本地的石文化研究人士和对石文化感兴趣的温岭市民一起,共同开展中国(温岭)石文化研讨,旨在进一步挖掘石文化内涵,弘扬石文化精髓,提高温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温岭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叶廷芳、从维熙、赵瑜等作家作了发言。
温岭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石犁、石斧等,在15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宝贵的石文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石景观、石文物、石遗迹、石工艺、石风俗。
怎样的旅游产品受人追捧?稀、奇、古、怪。稀,指稀少;奇,指奇特;古,指时间古老;怪,指另类。游客在温岭可以一一找到答案。温岭的石头多数是不规则的,无数不规则构筑了独具特色的石文化,最终成就了一大奇迹——长屿硐天,也让一代代温岭人悟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空白处创业,敢于大胆创新,团结就是力量。温岭长屿硐天景区内有28个硐窟、1314个石硐,硐套硐、硐连硐、硐叠硐,硐中天、硐中水、硐中画,让人不得不惊叹温岭先人的智慧。石破天惊,别有“硐”天——这是大自然和先人共同的杰作,被温岭人传承到今天,来自远古的千年生态理念和文明也代代相传,且被当代人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温岭石文化研究课题组组长陈耀华表示,温岭石文化是以特殊的地质条件为基础,独特的采石文化为底蕴,优美的山体、石窟景观以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石工建筑和融入其中的历史文化为表征,采石、用石、赏石三位一体,开山、护山、观山有机结合,用山而不毁山,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
记者 应舍法
坐椭圆形木桶采摘菱角体验农活乐趣,湖中划小舟观看白鹭、野鸭水草间出没,徜徉木栈道欣赏白芦摇曳飞舞……金秋十月,德清下渚湖绚丽多彩的景致和别具特色的参与活动,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从地图上看,下渚湖宛如一块镶嵌在“人间天堂”杭州边缘的翡翠。下渚湖位于德清县城武康郊区,距杭州50公里,整个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中心湖区面积1.26平方公里。下渚湖的神奇在于湖面或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或狭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荡的岛屿沙渚土墩形态各异,隐伏岛屿台墩600余座。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进入河汊曲折的深处、穿越幽然静谧的水巷长廊,就像走在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里,观赏着这一大片近年开发、少为人知的水乡胜景,令人流连忘返。
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管委会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下渚湖。近年来,在湖中不同岛屿种植了梅树、桃树、梨树,以及葵花、草莓、葡萄等。在港汊,种植了大片荷花、菱角,形成壮观景象。今年夏季,当湿地公园300亩向日葵开花时,上万朵金色葵花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景区还投资300万元,新建了下渚湖湿地动植物标本博物馆。馆中展出动植物标本1419种,其中大部分标本是在下渚湖景区采集的,像野生大豆、猫头鹰、白鹭、水鸡等各种鸟类、蝴蝶及水生植物等,生动再现了下渚湖景区的生物多样性。动植物标本博物馆开放后,引起游客的极大兴趣,来自杭州的一位中学老师参观后高兴地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这是中小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好场所,城里的学生对农村原始风貌和生物知识太需要了,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50多年前,浙江曾有朱鹮生活的记录,为了让朱鹮重新回到浙江,2008年4月由国家林业局、浙江大学和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实施了“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当时从陕西引进了10只朱鹮,经过技术人员两年多的精心饲养,如今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的朱鹮已经达到了35只。去年年底由日本返还给中国的10只朱鹮也落户到了这里,使这里的朱鹮种群达到45只。“十一”黄金周,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堂。
如今,下渚湖如同一座美丽的公园,游客可领略到四时不同的景致。春天,桃红柳绿,梅花吐艳;夏日,绿荷翠裳,云浮半空;金秋,桂子飘香,苇风芦影;冬季,瑞雪飘飘,银装素裹。眼下,坐游船沿曲水通幽的港道前行,可近距离观赏大片野生芦苇荡,风舞芦荻,颇具野趣。芦苇丛中野鸭、白鹭、沙鸥等飞禽随处可见,水鸟成群,自由出没于湖上水草间。这里的自然植被葱郁,有大量野生鸟类禽类繁衍生息,与湿地原生态共同呈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美景。
融湖泊、青山、果园、山林、村落为一体的下渚湖,一幢幢两层、三层的崭新农家乐、渔家乐或掩映在芦苇绿树中,或点缀在碧波荡漾的湖畔,美不胜收。走近看,一家家农家乐、渔家乐前,张灯结彩,酒旗飘扬。而这些农家乐、渔家乐的名字也颇有诗情画意,诸如“渔家乐”、“快乐渔家”、“休闲农家”、“温馨客栈”等,令人回味无穷。随着下渚湖知名度的提高,杭州游客来了,无锡游客来了,上海游客来了,外国游客来了……他们来这里,除了品尝农家土菜,还游览风光如画的下渚湖,体验采摘水果,其乐无穷。
下渚湖:“天堂”边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