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能源与利用状况

来源:浙江日报 2010/09/28 发布时间:2020-11-30 浏览量:11

2009年浙江能源与利用状况

9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经信委和省统计局发布《2009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并通报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一、2009年浙江能源状况

(一)能源供应

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38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0.7%。其中,水、核、风电共发电3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原煤产量1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省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395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其中从外省净调入能源量11011万吨标准煤,净进口2944万吨标准煤。全省一次能源自产率为3.4%(当量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1.一次能源

煤炭:全年共调入和进口煤炭131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国外进口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77倍。外省调入12728万吨,比上年下降2.0%。全省煤炭自产率仅为0.1%。

原油与天然气:全省共进口和调入原油2519万吨,比上年增长9.7%。天然气调入19.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9%,净增加供应量1.4亿立方米。

核能与水能:本省域内核电总装机容量307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5%。全年核电生产电量240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10.7%。

全省水电装机容量649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机组),比上年增长10.1%,年发电量12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3%。全省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3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抽水蓄能调峰机组年发电量29.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9.2%。

2.二次能源

电力生产: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56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其中华东和省统调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97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342万千瓦。淘汰小火电(小油机)80万千瓦。全省6000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发电量22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其中火电机组发电量18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2%。省统调最高负荷37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全年从外省净调入电量2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1%。

热电联产:全省供热机组装机容量548万千瓦,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9.8%。其中地方热电联产企业126家,装机容量382万千瓦,占全省供热机组的69.7%,年发电量20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3%;年集中供热量3.2亿吉焦,比上年增长2.9%。

原油加工生产:全省加工原油2502万吨,比上年增长9.8%。生产各类成品油及石油制品2511万吨,比上年增长3.2%,增幅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加工产出汽油321万吨,柴油82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2%和下降 3.7%。

3.可再生能源

风能利用:全省已建成投产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4%。风力发电量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倍。

太阳能利用:全省已建成投产的光伏利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4375千瓦,比上年增长1.6倍。

垃圾及生物质焚烧发电:全省已有城镇垃圾及生物质焚烧发电企业25家,焚烧处理城镇垃圾总能力14640吨/日。已建成投产的垃圾焚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2%,年发电量约16.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3%。垃圾焚烧年供热能力约647万吉焦,实际供热量359万吉焦,比上年增长4.4%。生物质利用量640吨/日,年发电量201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2%,供热量68万吉焦。

农村生物质能:全省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能中,秸秆消费折合标准煤62.9万吨,薪柴消费折合标准煤92.8万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折合标准煤49.0万吨。全省沼气用户14.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7059处,总容积95.6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4亿万立方米,折合10万吨标准煤。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中,养殖排泄物资源量约1514万吨,年可产沼气19.1亿立方米,相当于可替代常规能源136万吨标准煤。

(二)能源消费

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556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增幅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消费13276万吨,比上年增长1.8%;石油及制品消费2312万吨,比上年增长11.9%;天然气消费19.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9%;水、核、风电消费3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24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占2.2%,消费34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6%。第二产业占73.5%,消费1144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其中工业占71.7%,消费1116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占14.6%,消费226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5%。生活用能占9.7%,消费151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

全社会电力消费中,第一产业占0.6%,消费16亿千瓦时。第二产业占78.3%,消费19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其中,工业用电占77.1%,消费19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3%。第三产业占9.8%,消费24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8%。生活用电占11.3%,消费28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7%。

二、2009年浙江能源利用状况

(一)单位GDP能耗(电耗)水平

全省生产总值22990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万元GDP能耗0.74吨标准煤(按2005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4%。万元GDP能耗水平位居全国省、市第四位,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位居全国第16位。其中,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34吨标煤,比上年下降2.9%。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04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6%。其中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1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2%。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2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7.4%。万元GDP电耗1176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3%。

(二)能源利用效率

全省能源利用效率39.5%,比上年提高约0.7个百分点。终端能源利用效率56.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中间环节能源利用效率70.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转换能源利用效率67.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能源输配效率98.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三)能源经济效益

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GDP13.5元,比上年上升5.4%。其中,第一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29.5元,比上年上升3.8%。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9.7元,比上年上升5.4%。工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8.8元,比上年上升3.5%。第三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39.5元,比上年上升4.8%。每千瓦时电力产出GDP8.5元,比上年上升2.4%。

(四)人均能源消费水平

全省人均能源消费3.01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0%。其中人均生活用能292千克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1%。人均用电4770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1%。其中人均生活用电541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五)重点用能企业

全省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19吨标煤,比上年下降6.9%,降幅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六)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水平

全省重点监测的34种高耗能产品中,29种产品的单位能耗比上年下降。炼油、火电、钢铁、合成氨、玻璃等13种高能耗产品单耗继续保持国内同行领先水平。全省81条新型干法回转窑中,72条已配套建成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5万千瓦,年发电能力26亿千瓦时。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利用比例逐年提高。

三、全省节能降耗工作情况

2009年,我省紧紧围绕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努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稳步推进能源节约与利用工作。

(一)抓工作机制的建设

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层层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到“三个100%”,并进一步落实到年用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和非工业用能单位,将节能目标落实到责任主体,切实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落实。

(二)抓法规、标准和配套政策措施的完善

完成了《浙江省实施<节能法>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制订了11项强制性地方产品能耗及耗能设备运行能效限额标准和11项建筑节能标准,制定公布了《浙江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导向目录》(第五批)等30项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节能基础工作。

(三)抓能源监察、统计队伍力量的充实

省级统计部门增设了能源统计处,新增专职能源统计人员5名,100个县、区专职能源统计人员配备达到了80%以上。省、市、县三级能源监察(测)机构总数达49个。全省年耗能百万吨标煤以上的县(市、区)中,69.4%设立了能源监察机构。能源监察、能源统计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四)抓节能项目的实施

围绕工业、建筑、交通和绿色照明等领域,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全省仅工业领域就完成重点项目260个,总投资75亿元,可形成年节能约200万吨标煤,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节能改造项目3464项。关停并网小火电机组63.3万千瓦,淘汰水泥小磨机产能560万吨,关停炼钢小电炉产能30万吨。完成推广国家下达的600万只节能灯任务。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最后一年。但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全省节能目标完成进度远远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下一步全省上下要按照“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要求,从严控制用电过快增长,认真落实高耗能行业有序用电方案,严格控制重点能耗大户新增耗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加强社会节能,严肃节能降耗责任制目标考核,加强节能降耗形势分析与监测预警,坚决打赢这场“百日攻坚战”,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中央交给我省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