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当下,有民营经济“风向标”之称的浙江却呈现有效投资较快增长的可喜局面。
翻看浙江的“投资账本”可见,民间投资稳坐“头把交椅”再次成为浙江经济的亮点。一些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新三十六条”实施细则积极效应逐渐显现,民营企业对实体经济信心进一步回升、创新发展驱动进一步增强。
民间投资强劲增长经济回升势头明显
在外需持续不振、内需平稳小幅增长的整体形势下,浙江今年把“加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增后劲的重要策略之一,前三季度投资呈现出“稳步回升、以稳促调”的态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浙江制造业包括一批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磨砺了身心,在调整中积累了经验,进一步激发了创新动力,并与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良性互动。
人称“老冯头”的浙江铭仕集团董事长冯剑铭,已经快60岁,却忙得马不停蹄,堪称“空中飞人”。上半年,铭仕集团也受到外围担保链风险加大影响,一度让“老冯头”颇为担心,但很快他就在市场上发现了更多的商机。
“我最近手头还有好多事情,要带公司高管去俄罗斯等地进一步开拓管业阀门的销售市场,还要投资一个‘北斗二代’的导航项目。”冯剑铭说。
处在金融危机冲击前沿的浙江,一些地方去年下半年出现了举国关注的“民间债务危机”,预先感知了外贸和资金链风险;而今,“春江水暖鸭先知”,浙江一批有远见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大批中小微企业,正通过技术研发、打造品牌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纷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根据最新统计,浙江省自6月份以来投资呈现明显加快势头,连续4个月累计增幅均稳定在23%以上,民间投资7724亿元,增速达到26%,占投资总额的63.3%,占比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王杰认为,民间投资再现活力,不仅反映了浙江经济企稳回升的走势,也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了新动力。
主动把握加市场倒逼结构呈“双优化”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工业投资增长了17.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8%,服务业投资增长27.3%,扣除房地产外的服务业投资增长32.7%,连续5个月超过三产投资增速。
采访中,不少地方官员和企业主表示,浙江投资总体以民资为主,这种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呈现“双优化”的态势,是政府引导企业主动把握机遇和外部环境倒逼双重作用的结果。
义乌市伊琳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功泉过去因为某项排污不达标,被当地环保部门罚款7万元。张功泉痛定思痛,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改造设备和改良生产流程。公司过去直排的重金属、硫酸等污染物,通过技术改造都实现了回收再利用,并初步实现了“增产不增污”,提高了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张功泉说:“这一罚,逼出了企业的生命力。”
从全省经济运行态势来看,浙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正在进一步显现: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浙江创新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2.5个百分点,拉动增长1.9个百分点。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和6.2%,占比分别达到24.1%和32.6%。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幅1.5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驱动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浙江省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了34.1%和28.2%。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6.9%,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15.4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成激活民企投资长效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经济从持续回落、企稳趋升到目前稳中有升,走出了一条“V”型线。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6和0.3个百分点。
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浙江既要继续抓好今年“稳增长”,又要为明年“打基础”,通过稳固转型成果,投资和工业经济“决战四季度”,使全年增长保持“趋稳、回升、向好”的势头。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表示,“当前民间资本的热情来之不易,要善用和延续这种热情,要依靠改革推动、创新驱动。”
据统计,受到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新区和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实施的吸引力和基于对浙江未来形势的看好,浙商回归资金在第三季度就达到了1102.3亿元。
为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浙江省提出将确保今年中央各部委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利好以及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细则及时兑现,支持企业稳定开拓市场,扩大有效生产。四季度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可按新增产能用电量给予适当财政资金奖励,并将进一步稳定外贸出口,加快落实“国八条”,力争四季度再建100家境外营销网络。
为进一步激发“民资活力”,浙江在深入推进义乌、温州等与民间资本密切相关的“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同时,正抓紧制定出台落实促进民间投资42项实施细则的省级部门分工方案,有望在民资进入铁路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突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