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越来越成为普通人的必需消费品。浙江旅游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04年的1.1亿人次、1010.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2亿人次、7139.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在万亿旅游产业目标渐行渐近之时,如何破解浙江旅游当下发展面临的痛点?浙江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对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很多关键措施。浙江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傅玮对意见作深度解读。
“旅游+”还要大发力
国内旅游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长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国内旅游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创新业态供给回应消费升级,成了当前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针对此,这次《意见》,提出了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更为明确细化的“11条”内容。《意见》中首当其冲的是“大力开发旅游新业态”,要求积极推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浙江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到现在,早已突破“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的发展范畴。如今,“旅游+现代农业化”、“旅游+新型工业化”、“旅游+新型城镇化”让旅游加出更多新业态,派生出大量经济活动和关联产业。未来,浙江省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工业展陈、研学旅行、商务会展、运动休闲等新型旅游业态。
拉长旅游商品短板
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而言,旅游商品还是一块短板。有统计显示,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而在我国,旅游购物仅占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浙江省的占比是24%。
《意见》中提到,充分发挥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在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开发中的带动作用,加强旅游商品信息收集与推广,研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根据《意见》,浙江省将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探索推出浙江省特色旅游商品名录;同时挖掘十大历史经典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加大对浙江老字号品牌的保护传播力度,促进旅游商品推陈出新。
新资本推动新增长
和过去旅游发展依托资源不同,当下的旅游发展更需要资本的青睐。在浙江省的旅游投资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社会资本的身影,尤其是大项目的引进。像海盐山水六旗等10多个旅游项目投资均超百亿元。不过,大项目虽多,但浙江省的旅游产业布局中缺少像携程、途牛这样的龙头企业。《意见》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更大限度地整合提升旅游企业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资源,在模式上创新、专业上着力、产业上融合,最终打造一批引领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旗舰型企业。
《意见》还设专章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及民宿,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寻求符合浙江省实际的旅游产业新增长点。这不仅因为浙江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还因为乡村旅游是打通城乡一体化、让现代化建设成果共建共享的重要载体。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35亿人次,同比增长20.5%;旅游经营总收入230.69亿元,增长28%;全省旅游业从业人员达44.6万人。为此,《意见》中提到要积极培育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慢生活休闲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精品民宿。
全域化做强大旅游
国内旅游业进入了基于优美生态环境的全域旅游发展时代。未来五年,浙江将按照“全省大景区”的布局要求,围绕四大都市区核心,东扩大力发展海洋海岛旅游,西进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形成涵盖县、乡、村多层级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这就要求浙江要跳出旅游谋旅游,按照“多规合一”的理念,加强各类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打造良好的软硬条件。软环境上,《意见》提到要强化各级政府对旅游市场治理规范的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虚假广告、强制购物、欺客宰客等突出违法行为,探索推出面向全省居民的省域旅游“一卡通”;硬环境上,《意见》鼓励加强以旅游休闲度假体系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铁、航空省内1小时交通圈,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
未来浙江省将开展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探索构建“旅游+互联网”、“旅游+特色小镇”、“旅游+新生活方式”的优质生态系统,将浙江建设成全国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富民惠民样板区。
据《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