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份。
转眼一年过去,标准化不仅融入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成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浙江省紧紧围绕“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努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目前,浙江省标准化综合改革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试点已基本完成,在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构建标准化工作共治格局、建设新型浙江标准体系、释放“标准化+”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浙江制造”
竞争力全面提升
嵊州的亿田电器集成灶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后,打上品字标的集成灶每台售价上涨近千元,市场占有率从8%快速提升到12%;台州智能马桶产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后,全国市场占有率提升到60%以上,并出口到欧洲等地……随着一个个标准的实施,“浙江制造”产品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标准化路径,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催化效应,是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10+1”传统产业、八大万亿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浙江省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品字标“浙江制造”日益成为高品质高标准产品的代名词。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布“浙江制造”产品标准294项,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0%以上聚焦高端装备和消费品,并引入国际知名标准化机构实质性参与制定39项标准。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围绕“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浙江省逐一开展与国际先进标准比对分析,发布了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产业对标报告;建立了国际、全国标技委对接浙江的产业机制,先后组织50多家国际、国家标技委与浙江省企业开展对接,打通了先进标准供需渠道,推动企业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围绕纺织服装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浙江省实施了标准化重大示范试点10大项目,探索出产业标准提升的新路径。目前,浙江省121个块状产业已制定并实施先进标准,采标企业达5.4万家,带动技改项目近3000项,技改资金投入近120亿元。
“最多跑一次”
跑出加速度
“以前办理住房公积金审批,我要在银行、公积金中心、房管局等多个部门往返跑,至少要花上两天时间,这次只要跑一个窗口、等两个小时。”这是衢州市民孙先生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感受到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变化。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要素。浙江省全方位构建政府治理体系,明确职责权限,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标准、引用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
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浙江省在行政改革中以“互联网+行政审批+标准化”为手段,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提高政府效能。今年初,浙江省质监局联合省编办等部门制定了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为浙江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
试点建设一年来,浙江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教育、社保、医疗等8个方面、16个重要领域构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完善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清单,有效缓解了资源配置、服务供给、公众享受等不均问题。截至目前,浙江省共发布了58项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国家要求。
“标准互认”
助力国际化
今年10月,在第23届义博会“浙江制造”标准发布会上,宁波东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利时工厂和宁波工厂同时获得“浙江制造”与法国BV认证集团双标志证书。这是“浙江制造”认证开展三年来,首次进行海外工厂认证,意味着东海集团比利时工厂和宁波工厂依照“浙江制造”标准生产的品牌水表可同时在国内及欧洲多地实现贸易互通。
记者了解到,试点建设一年来,浙江省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技术标准的跟踪研究,积极推动与主要贸易国标准化合作,共同制定优势领域国际标准和标准互认,提升“浙江标准”国际化水平,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今年9月,浙江省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金砖国家标准化(浙江)研究中心。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研究金砖国家标准化战略、产业政策、标准体系、法律法规和贸易政策,支撑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机制的综合性平台,该研究中心未来将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提供标准化支撑。
跨境电商标准化水平也是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内容之一。依托杭州这一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平台,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电商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一批电商交易和监管标准,建立“标准+大数据”模式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助推浙江省电商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落户浙江省,并在全力争取国际电子商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占领电商产业标准制高点。
据《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