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浙江工业现代化

来源:浙江日报 2010/07/26 发布时间:2020-11-29 浏览量:12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所谓工业现代化,一般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新兴工业部门不断产生和增长,原有工业部门持续变革和发展, 并由此导致工业结构变化和整体工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最终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明确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根据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浙江工业现代化的新起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在我省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不断提高。从1978年到2009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38.0%增加到45.8%,工业增加值增长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8%。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带动了我省消费、投资与出口的快速增长。二是工业经济发展对我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工业企业数量与农村工业产值不断增加,也使工业部门已经成为吸纳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还加快推动了全省城市化进程。三是工业经济发展对我省财政和居民收入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了创业创新的发展道路。具体地说,一是坚持以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二是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开放发展理念;三是持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激发了各类工业企业的发展活力;四是充分发扬以创业创新精神为主体、“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浙江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浙江工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现阶段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

自主创新能力弱与高新技术自主化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我省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占1/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然主要依赖引进,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企业创新投入总体较低,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企业的发明专利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每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远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较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对较低。

工业结构高度化不足与结构优化升级要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传统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很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带动力比较有限;三是产品附加值低;四是传统块状经济竞争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横向分工不发达,而且产品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方式盛行。

资源要素制约趋紧、环境压力加大与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省在节能降耗上取得了突出成效,无论是单位GDP综合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还是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在全国都位居前列,进一步改善的难度大大增加。同时,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体制机制先发优势不断弱化与制度创新要求之间的矛盾。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目前正面临着不断弱化的危险。在政策制定方面,产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相关政策尚不能很好适应工业发展,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机制建设方面,新产业发展要求的大资本集聚机制建设、新产品产业化保障机制建设和项目库管理机制建设等,都是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

浙江工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从工业发展的情况看,浙江工业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可以用四个“期”来概括:

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期。随着工业化进程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加速推进,加快提升工业化水平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工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不断增强,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将由过多地依赖轻工业向重化工业为主转变,由过多地依赖传统产业向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转变。

要素瓶颈制约进入凸显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土地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约束进一步加大,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工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生产要素价格趋高导致原有竞争优势弱化,以粗放型发展、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工业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工业部门管理进入创新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政府管理体制转轨迫在眉睫,倒逼工业部门管理的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

力争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

我省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需要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通过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省委提出的“四大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现代化。

——以创新型企业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自主创新。一是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已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等范围内,选择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面向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三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工业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水平。四是深入实施标准化和知识产权战略。

——以“四大建设”为抓手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是以发展大产业为重点,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具有空间集聚优势的大产业,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加快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二是以大企业培育为重点,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促进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三是以大项目投资为重点,推进投资结构调整。重点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切实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向重点领域集聚,促进全省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四是以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空间结构调整。在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相对完善的配套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大平台,明确产业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以生态工业建设为方向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工业是生态文明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深入实施节能降耗工作。在继续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的基础上,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重点推动节能、节水、节材和节地。二是全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以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深入开展企业清洁生产,促进区域工业生态化,重点培育相关产业,推进试点示范,全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三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确定一批低碳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快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

——以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为目标推进制度创新。为加快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要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规范、协调、公正、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建设,提高工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实施制度的效率。二要大力培育中间组织。加快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第三部门,促使其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并完善监督机制。三要加强企业制度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四要大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在提升企业家素质、提高企业家生产经营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推动民营企业的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