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提升我国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住机遇,抓准切入点,寻求突破点,创造新亮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合作共赢中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深刻领会规划精神,抢抓机遇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主动接轨上海、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两省一市充分发挥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的优势,在产业、基础设施、科技、文化、信息、环境等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9年长三角生产总值达到71794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关口,占全国比重达到21.4%。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规划》的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给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突出表现在:
——为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方兴未艾,亚太地区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规划》提出长三角地区要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一新的战略定位赋予了长三角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交流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浙江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在更深程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为浙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按照优化开发区域的总体要求,长三角区域规划提出了“一核九带”的空间布局,其中与我省密切相关的就有“七带”,即沪宁和沪杭甬沿线发展带、沿湾发展带、沿海发展带、宁湖杭沿线发展带、沿湖发展带、沿运河发展带和沿温丽金衢线发展带,充分反映了我省产业发展在长三角区域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产业带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区域间产业的整合提升,有利于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我省要以这“七带”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为我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平台、新的增长极。
——为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发展,特别是《规划》的颁布实施,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我省要抢抓机遇,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中求实效,努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我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切实把握规划定位,抓准切入点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已具备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及时赋予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新的历史使命,要努力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浙江要始终围绕着这三个战略定位,立足比较优势,切实抓住浙江转型发展的切入点:
——始终围绕着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的定位,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大力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逐步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持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着力构建我国重要的枢纽港;二是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建设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为龙头,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建立与小商品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服务平台、贸易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积极推进以舟山群岛为重点的海岛开发开放,积极研究舟山开发开放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及相关政策建议,加快推动舟山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始终围绕着打造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宁波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服务业,浙西南地区主要城市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以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园区)为依托,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杭州、宁波、嘉兴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三是加快培育生物、新能源、先进装备、节能环保、海洋开发、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核电关联产业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等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基地。
——始终围绕着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的区域经济极核功能,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区域;二是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金华、衢州、丽水要依托核心区,引导浙西南地区产业和人口有序集聚,加快浙中城市群建设;三是培育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着力培育200个左右的中心镇,在此基础上培育发展一批小城市,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
全面落实规划任务,寻求突破点
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了“八大任务”,我省要立足本地实际,在全面落实规划任务的过程中,注重与“十二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注重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注重与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设结合起来,抓好五个重点,力求新突破:
编制实施一批配套专项规划。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基础,要结合《规划》的目标定位、工作任务和发展重点等,编制实施我省“十二五”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是编制实施《长三角规划实施方案》、《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等规划;协同上海市、江苏省联合开展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长三角区域城际轨道交通、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实施。
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抓手,要结合《规划》的重点任务和我省发展客观需求,统筹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是: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杭州、宁波综合运输枢纽港建设,大力推进以高铁、城际轨道为重点的铁路网和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网建设;构建区域能源安全体系,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共同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浙东引水工程和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推进“三大清水环境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布局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平台,要以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点、着力打造发展制高点为目标,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整合区域空间、发挥特色优势、集约利用资源、推动功能集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规划建设14个左右集产业、科技、人才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积极实施一批创新改革试点。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突破口,要以认真实施国家发改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为动力,开展多层面、多层次、多主题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在综合配套改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海洋开发、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改革新突破。
深入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专题。这是贯彻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要逐步完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策机制作用,不断健全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强化长三角联席会议办公室、长三角合作办公室、长三角重点合作专题组及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合作组等执行机制,会同沪苏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10个重点合作专题组的工作。明年浙江轮值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要结合《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施,进一步深化合作专题、提升合作水平、创新合作模式。
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事关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我省要在现有合作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监督评估,把《规划》理解好、实施好,努力推动浙江在高起点上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长三角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