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该书是旅游研究院首部针对具体区域进行的综合研究,旅游发展的“浙江模式”对业界、学界和政府部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业内人士称此为“中国旅游业提升发展的一大盛事”。
一年前,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赶赴浙江,开始了对“浙江旅游创新模式”的调研,课题组专家辗转省内各知名旅游城市、旅游景区进行深入探索。一年后,浙江旅游创新模式被写进书本,并以研讨会的形式,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成果。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告诉记者,浙江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边缘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浙江旅游发展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创新,如发达的民营经济使浙江旅游业具备了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的特征。浙江模式将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浙江旅游模式,创造了何种奇迹?
旅游部门介入大学设计
严谨别致的建筑与自然灵动的水体相互穿插,形成河、溪、池、岛、堤等丰富的湿地景观,建筑就如同从湿地中生长出来一样,构成独一无二的“湿地书院”——杭州的余杭仓前,河网密布、港湾纵横,今后杭州师范大学主校区就在这里,占地约3000亩。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校园设计中,旅游部门也参与到了其中。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告诉记者,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它打造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成就杭州的“哈佛”、“斯坦福”梦想。要成就这个梦想,先要“让大学变成一个大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而后,通过景观、人文情怀的积淀,通过学校知名度的扩张,完全有可能成为如徐志摩笔下诗意剑桥般的知名大学。
旅游部门介入大学校园设计,这在国内尚属首例,而这也是杭州旅游创新模式的又一表现。
以一体化的思路发展城市旅游,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义乌市结合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要求,优化整合、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重点发展购物旅游,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和城市休闲旅游,使义乌市旅游业的差异化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温州市通过民营经济、多元投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让老百姓更多地从参与旅游业中受益,不断寻求突破,推动旅游业发展模式创新,借助温州商业网络和商人网络在全球的影响力提高温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独特的体制机制特征。浙江民营经济投资旅游业的区域还在进一步拓宽,已经开始有企业将触角伸向旅游资源丰富而资金缺乏的邻近省份(如安徽),甚至于偏远的西北省份(如青海)。
作为现代港口城市,宁波市是长三角区域中的重要一极。与杭州旅游错位发展,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项会展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要方向,以及强化购物娱乐、餐饮等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系列举措,积极促进了城市建设与旅游功能的融合,使旅游业在帮助宁波市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城市在长三角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杭州城市形象从“旅游城市”转向“城市旅游”,从“风景旅游城市”向“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新跨越,就是杭州旅游创新的最大成绩。如今的杭州,让人感受到了国际大都会的繁华,而偏于一隅的西溪湿地,让人有了乡村的野趣,“城市即是景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从2002年开始,杭州市开始“还湖于民”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通过对西湖沿线八大公园、市属博物馆等实现免票,使之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破除门票制的5A级旅游区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于敞开“免费西湖”的大门,虽由此造成门票收入的减少,但杭州算的是本长远的“账”。如星级宾馆、酒店的入住率此后呈加速度增加,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时间进一步延长,游客人均消费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免费西湖”不仅使西湖的美誉度以及杭州市的整体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综合带动效应也得到充分发挥,并推动了将整个城市打造为目的地的建设目标。
最近,杭州旅游在更多的细节层面上进行着创新,李虹告诉记者,目前杭州正与国际上最著名的旅行读本公司“孤单星球”(LONELY PLANET)接触,让国外专业的旅游人士来写杭州旅游给老外看,让台湾人做杭州旅游网站推荐给台湾人,与境外出版商合作出版旅游书籍来宣传推广杭州旅游……这些都是全新的尝试,此外,杭州目前正在建设20个高品质的国际旅游综合体,并加速开辟国际航路提高通达性,频繁在海外投放旅游形象广告,目的就是通过全新的手段来增加境外游客比例,提高杭州旅游国际化水平。而这一切,都将给城市旅游带来新的机会,同时带动城市本身的发展。
村里办起“摄影节”
以温泉为核心,引入企业资本,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这是遂昌大柘镇大田村目前正在努力完善的农家乐新机制,大企业作为“领头人”,建设乡村旅游主体设施,包括娱乐、餐饮等大项目建设,村里的农户则各尽所长,将自己的家庭改造成乡村旅店。据了解,如今大柘镇大田村以30多亩已封山150多年的阔叶林为资源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成了亚洲第一家森林温泉,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城里人纷至沓来,呼吸新鲜空气,泡温泉,吃农家菜,游玩周边景点,给大田村38个农户带来了超过50万元的旅游收入。春天来到,大田村千亩茶园又将成为主角,吸引游客体验农事活动。
农家乐、旅游村、观光园、农庄等旅游项目大量涌现,各地乡村旅游的创新举措也不断迸现出来。安吉县鼓励农家乐经营户申请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杭州桐庐县拥有江南古建筑、富春江自然生态、分水江田园风光和莪山民俗文化等优质的旅游资源,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以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严子陵钓台等优质景点为依托,将观光旅游项目融合到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长兴县开展农家乐服务精品特色化工程,通过实施农家乐服务精品特色化改造工程,从农家乐内部装修、餐具、庭院、从业人员着装等方面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
在德清,乡村旅游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紧密结合,统筹乡村旅游业与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融合,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原则规划发展了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村,构筑起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平台。
遂昌县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旅游业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县委书记葛学斌告诉记者,遂昌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休闲旅游业引领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开创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县相继成立了农家乐休闲领导工作小组、农家乐服务指导团、农家乐协会等,目的就是以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向农家乐产品注入人文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品质提升和产品升级。并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带动生态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发展,实现了大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纷至沓来的游客有力地助推了一方经济发展,目前,遂昌初步形成了十余个特色村:有体验湖光山色和洁净文明、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小山村”的珠村畈村;以连绵梯田古朴民居为特色、举办全国首个村级生态文化摄影节的大柯村;海拔千米、以高山避暑为特色的三井村;体验晚明文化的长濂村;体验乡村森林温泉的大田村;欣赏浙西南最大古树群的小岱村;欣赏万亩杜鹃花的茶树坪村;被红豆杉群所庇护的“千年无癌村”汤山头等等。
“演出名片”带你冬天看海
在去年12月31日,一场《印象普陀》跨年演出,让在场观众叹为观止。此后,作为普陀新名片的《印象普陀》每天能吸引数百名观众前来观看。
大部分人都知道,每年12月-3月间,是浙江海洋旅游最为清淡的季节,寒冷的天气,冷冽的海水和呼啸的海风,曾经让多少游人止步于海滩前。
一场让人惊叹的演出,给舟山市普陀区带来了全新的旅游突破点。舟山市旅游局局长干松章告诉记者,《印象普陀》将成为沈家门渔港、普陀观音道场、沈家门海鲜排档后,舟山又一张亮眼的旅游名片。
与海南发展海洋旅游不同的是,舟山四季分明,由此也带来了旅游上的缺陷:淡旺季分明,旺季人满为患,淡季门可罗雀。如何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创新旅游内涵,又让淡季旅游不淡,一直是舟山旅游部门在思考的问题。“只要做足淡季文章,舟山旅游就是一盘活棋。”
四季分明,就做足淡季的戏。如今,淡旺季的概念,正在模糊化:众所周知,舟山地区冬天的海鲜,是一年中最为鲜美的。在冬季举办美食节,不仅带旺了本地餐饮业,还拉长了旅游的产业链。
舟山市是浙江省渔家乐旅游发展的代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舟山将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悠久的渔农业文明、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融合在一起,开发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渔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尤其是在冬季,海滩缺乏魅力的时候,画渔民画、吹渔民号、织渔网、拉网垂钓、捡螺拾贝等活动与“吃渔农家饭、住渔农家屋、干渔农家活”结合起来,通过增强旅游项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将客人最大限度地留住。
据了解,2010年,舟山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139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21.9%,旅游业及其相关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连续7年超过20%以上,在全省位列前茅,在全国范围也处于领先水平。
海洋旅游已经成为舟山最具潜力和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舟山市“旅游创新”的步伐更大了。如今国际上最为热门的低碳、绿色、零排放等关键词,已经进入舟山旅游创新的思路中去,舟山海洋旅游,在新能源推广应用上早已开始布局。据了解,在舟山的衢山岛上,48台风机已经开始运作,除了风力发电作为岛内生活、工业用电外,风电观光旅游也是将来发展的目标。此外,在舟山市上千个岛屿中,已经圈定了数个岛屿,积极开发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时,“零排放岛屿”将成为全新的旅游概念,在国际上推广开来。
如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已获批,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精神的浙江人将站在国际化的视野,以新的高度谋划、创新旅游产业。
浙江旅游在新的征程中扬帆,又将再创何种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