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汽车业版图谋变

来源:浙江日报 2011/07/06 发布时间:2020-11-28 浏览量:12

日前,一条“中国汽车销量增幅大幅回落,连涨27个月后首现负增长”的消息,引起汽车行业人士的关注,并有了中国车市“拐点”临近的说法。而事实上,2011年时已过半,半年来国内车市销量增幅确实大幅回落。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中国汽车市场整车销售同比增幅仅约为6%,而5月、6月,中国车市依旧低迷。预计中国车市的季节性回落走势,在短期内仍将持续。

中国车业增速放缓已成趋势。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车市曾经的“井喷”将逐渐远去,车市将回归理性:“井喷行情不可能长期维持,这是规律。”浙江省经信委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朱因加分析:“合理回归有利于长期发展。所以换个角度看,产销回落也同时蕴含着新的调整机会。”

汽车产销出现变局,将给我省汽车产业带来哪些影响?该如何重新审视我省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新形势意味着可能酝酿新格局。这样的变化,对于我省汽车产业,蕴含着哪些挑战和机遇?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汽车行业的多位人士,请他们共同分析我省汽车产业的状况和前景。

整车制造:蓄势待发的亮点与软肋

我们浙江是个汽车消费大省。相比之下,我省整车产业、汽车主机生产的爆发式发展较晚,所以浙江汽车产业相对而言比较薄弱。

事实上,杭州汽车业起步很早,是我国最早发展汽车业的城市之一,1958年、1966年便自己生产或组装过汽车。然而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整车制造方面没有大的突破,虽然有机制灵活的众多民营车企,呈现多点出击、四面开花的局面,但比起那些与国际品牌合作、合资的“国字号”车企而言,总有些“底气不足”,属于“小打小闹”。

浙江省经信委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朱因加说,我省汽车产业在全国来说,规模、比重较低。去年,我省车企的产量为 62.47万辆,占全国1800万辆产销量的3.42%,增长0.25%。而另一个数据说,作为汽车消费大省,我省去年的汽车上牌量为124万辆。今年,虽然车市季节性回落,但预计我省汽车产量可达到77万辆,增长23%,在全国的份额将提高到4%。目前,我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竞争力也处在上升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全国汽车销量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为何我省汽车产业呈现出比较乐观的景象?这是因为浙江车企的“五朵金花”呈现出不少让人惊喜的亮点、在市场竞争上各有“独门奇技”:吉利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了沃尔沃、品牌形象提升,一些新款车型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青年豪华客车销量领先,成功导入德国曼(MAN)卡车品牌,旗下莲花汽车开始提升品牌知名度;众泰实现了“第一辆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正式挂牌上路”等创新,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重要角色;吉奥与广汽合资,微面市场反应热烈;东风裕隆在杭成立合资企业,共创自主品牌“纳智捷”……

据朱因加介绍,在上一个发展阶段,我省的整车制造主要集中在台州、宁波和金华等地。然而近年来,杭州已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整车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后起之秀”杭州的地位会巩固及强化,金华的规模会上升,宁波也会有新的扩张,台州则保持稳定。总体而言,我省汽车产业将向杭州湾沿岸集聚,这也符合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

杭州市经贸委机械处(汽车工业处)处长何秀林表示,去年杭州汽车产业的产值为910多亿元,虽然整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存在“整弱零强”的态势。“十二五”期间,杭州要大力发展整车制造,并提升其竞争力;在零部件方面,要引进高质量的产品;专用车、改装车要谋求发展;此外,新能源汽车也要探索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杭州模式”。根据杭州市政府的计划,到2012年,汽车工业销售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到2015年,汽车工业销售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再来看我省汽车的龙头企业——吉利,从它造车的口号,就可以看出这些年浙江汽车制造从无到有、从低端逐渐向中高端的发展脉络: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从“技术吉利”到“品质吉利”。尤其是去年,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了沃尔沃,更是当年中国乃至全球车市的一大盛事,被认为是一宗里程碑式的交易,凸显中国汽车业正走向全球。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吉利在浙江能称得上是“龙头老大”,但在全国的销量只是进入了前十的位置,比起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第一梯队”,综合实力还远显不足。过去的“十一五”阶段,我省车企的科技研发投入为2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7.8%,增长明显。但比之国内各大车企,绝对值还是较低的;去年我省在整车和零部件申请专利1700多项,其中有1500多项是吉利集团申请的,我省车企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全面开花。

朱因加说,在“十二五”期间,我省汽车产业应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产品及行业龙头企业新车型的研发。

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会长方曦表示,我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关注。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将通过产业调研、产需对接、培训与信息交流、行业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甘当政府的参谋部、行业的联络站、企业的服务员、创新的推进器,为推进浙江汽车产业的发展作出努力。

新能源车:浙江车业崛起的突破与希望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最热门的话题。新能源车承载着人们对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殷殷期望、承载着公众的热切关注,也是汽车产业对未来的向往和隐喻。这里,我省走出了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浙江省发改委产业处副处长潘建勇说,去年,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省将形成1万辆新能源客车、5万辆以上新能源轿车的生产能力,整车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形成关键零部件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杭州和金华,将成为浙江新能源汽车的两大产业集聚区。这为我们勾勒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杭州是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城市之一,也是对私人开放新能源车销售的城市之一。目前,杭州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已达20余家,除了万向、众泰、东风裕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厂家,还有赛恩斯、铁城信息科技、万好万家、谷神能源等企业进入电控、电机、电池等领域。去年,国家和杭州相继出台了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贴方案。在我省乃至于全国,众泰是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吃螃蟹者”而进入大众视野的。众泰先是取得工信部公告的“准生证”;2008年11月,众泰汽车入选国家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并获得电动汽车生产销售许可;2009年3月,众泰汽车挂上了中国第一块电动汽车牌照,摘得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数个“第一”。众泰使用“以租代售”的商业模式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如今,杭州已有157辆纯电动车投入使用,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我省另一个规划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金华,当地政府把汽车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中的第一大产业予以重点扶持,青年汽车、康迪车业、正宇机电、日普公司等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新能源汽车。康迪公司近年来专注于小型电动车,目前已经开发了多个车型。日前,永康汽车产业联盟中的“众泰—正宇”纯电动载货车,被列入国家汽车产业目录。这意味着,浙江正宇机电有限公司拿到了我国第一张可上牌、上路的微卡型纯电动载货车“准生证”。

台州永源汽车与美国ZAP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动汽车,整合了最新的交流推进和锂电池系统技术。在温州,南洋集团等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抱团,进军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车,或许是浙江汽车产业崛起并跻身汽车强省的一个突破点。

零部件业:养狼目标的现实与可能

浙江汽车产业主要分为整车与零部件两大块,而浙江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我省现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7000余家,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300余家,2010年产值达2500亿元。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浙江省汽车工业在企业数量、产值规模和就业人数方面领先于上海市、江苏省和广东省,总体上进入了第一阵营。在国内的各大小汽车零部件相关展会上,浙江省企业占到半数以上,有时甚至达到六七成之多。

浙江省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涵盖整车制造的五大类零部件系列,用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不出浙江就能采购到各个零部件,拼出一辆整车来。

如今,我省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大量占领国内的售后市场,并已进入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东南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国内主要主机厂的配套体系,同时还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的配套体系以及维修和售后服务市场。

浙江汽车零部件产业以杭州、宁波、温州、台州为主力,块状经济特色十分明显。各个地区各具特点和优势:杭州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单是下沙就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30余家,除了家轿发动机和变速箱,几乎涵盖所有汽车零部件。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更被授予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称号。在温州,仅瑞安的塘下镇就有300家至400家企业生产空气滤清器,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化程度极高,所提供的产品质优价廉。台州,除了是吉利、吉奥等车企的“老家”,更有近3000家生产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宁波有不少是引进外资的零部件企业,产品走较高端的路线。绍兴的车用仪表和蓄电池等汽车配件技术含量较高,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中国汽车摩托车产业基地”的金华,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产品门类全、拳头产品多、配套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其汽车、摩托车轮毂占国内市场份额20%。

曾有行业分析师表示,未来5年,我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将逐渐赶超整车,同时这个行业中将会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零部件市场佼佼者。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东教授说,浙江民营汽车产业具有优越的运营机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的是,虽然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但真正具有品牌竞争力的企业为数不多。当汽车产业面临回落和调整时,我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更应思考:如何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怎样积极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并积极参与这一标准体系的制定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集聚,并争取把小狗群体(经济学家钟朋荣把浙江经济称为“小狗经济”)养成“狼狮虎豹”……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商用车:

蓝海在前的

抉择与思考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的一个朝阳产业,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汽车产业链很长,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就业,或是拉动GDP以及税收上,都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要促使其健康发展,必须进行综合考虑: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对汽车产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相关的合理规划和扶持政策,也能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引导作用。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加大,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基本面;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顾及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

在《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汽车产业被列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11个重点产业之首。该文提出“重点发展轿车、豪华大客车、微型车、运动型多功能车、皮卡车等五大系列整车产品和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品,以及配套的动力、制动、转向、电子等关键零部件产品”。

汽车产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创新密集度很高的行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制约因素,有一个长期投入和积累的过程。虽然我省汽车产业也显现出不少让人惊喜的亮点和发展的势头,但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寻找更多的突破点。

比如,除了在新能源汽车和细分市场上寻求优势外,商用车生产也是我省汽车产业可以考虑的一片“蓝海”:如青年集团跻身国家客车企业十强,生产的200万元以上豪华大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中汽商用的改装车、南明专用汽车公司的自卸车和槽罐车、湖州客车厂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高空消防车、中誉公司采用奔驰底盘推出的高端商用房车等,都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对于我省而言,比较现实的路径是:利用本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的优势,通过零部件与整车的互动发展,在整车规模上图谋新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零部件汽车的研发能力,打造出浙江汽车零部件自己的品牌,将成为我省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