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来了“浙江兄弟”

来源:浙江日报 2020/07/20 发布时间:2020-11-27 浏览量:11

草树云山如锦绣,石栈天梯三百尺。

苍茫的四川大凉山,风景优美,人民淳朴。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原因,这里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举目都是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个通关游戏,那么四川的凉山州绝对是全S级难度的存在。”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凉山州也打响了脱贫攻坚的总攻,财政支持、社会帮扶,大量资源投入大凉山,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根据浙江省对口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今年4月,德清县与凉山州布拖县俄里坪乡实施东西部扶贫挂牌督战重点结对,6月初,两名德清干部徐金松和吴铿来到俄里坪乡两个挂牌督战贫困村驻村扶贫。6月30日到7月2日,在他们驻村快满月之际,我们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这里采访。

无论是一条条新修的公路、一幢幢漂亮的民房,还是这些来自他乡的扶贫干部,都在向大家诉说着古老的大凉山不断前行、奔向小康的故事。

山路弯弯

曾长期阻碍大凉山发展

山路何止十八弯!

38公里,是布拖县城到俄里坪乡的公路里程;3小时,是目前两地之间正常状态下的行车用时。

山高谷深,川流相间。6月30日早晨6时30分,我们坐车从布拖县城出发,一路领略了大凉山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也不时担心泥泞狭窄的路况。

“高高的山,弯弯的路,曾长期阻碍大凉山与外界的联系,影响经济的发展。”与我们同行的布拖县林草局俄里坪乡嘎吉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王琪说,过去,一到雨季,因为塌方被困上一整天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现在好多了!”见我们有点担心,王琪把话锋一转,这几年中央和地方为凉山州交通状况的改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很多路段完成硬化,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目前,凉山州共有16个项目、2801公里高速公路进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不久的将来,凉山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果然,一个急弯之后,是一段新铺的柏油路,这是刚修好的县道。往前一段坑坑洼洼的泥路也正在施工,将在今年9月前完成硬化。

“徐干部!”上午10时,我们来到俄里坪乡嘎吉村村委会附近,只见一位穿着冲锋衣、身材瘦长、头顶微秃的男子匆匆前行,凭着直觉我们喊了一声。

“是浙江的记者吧!”男子的回应证实了我们的猜测。“看你们迟迟未到,我就准备先去村民家走访,一起吧!”

徐金松今年55岁,现任德清钟管镇党建办主任、工会专职副主席。5月下旬,得知县里要派干部去凉山州驻村扶贫,他第一个举手报名。

嘎吉村面积6平方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农户134户、5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297人。我们先去最远的一组,距离村委会1.8公里。

雨中的山间小道更加难走,不少路段需要四肢并用才能前行,才走出不到百米,我们身上就全被淋湿,鞋子上也都是泥。1.8公里山路,我们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

“走着走着,倒也习惯了,不过我一直在想,怎样让乡亲们的路走得更好一点。”徐金松说,这些日子不少村民搬入新居,有很多拆旧房的废料,他向俄里坪乡政府提了个建议,用这些废料把路修一下。

“乡里很认可我的想法,我马上向德清县政府经济合作中心和德清县邮政管理局请求资金支持。现在,首批5万元资金已经到位,最艰难的200多米路马上要动工修建了。”徐金松说,“相比高速、国道这样的大工程,村里的小道或许并不起眼,但它关系到每位村民每天的出行,也非常重要。”

返程途中,我们遇见了另一位德清干部,入驻俄里坪村的德清禹越镇干部吴铿,这位平时出门习惯开车的80后干部,对每天在山中的步行也颇感不适。

俄里坪村面积12平方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组与组之间以泥泞山路相连,从最远的组到村委会需要步行3小时。“记得我第一天走访村民,路上就用了7个小时,村里没有交通工具,村民将农产品运出来非常艰难。”吴铿说,他驻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村里添了一台车,这是他联系德清一家企业出资两万元买的农用三轮摩托车。

“6月10日,这辆车开进了村,大家开心得和过节一样。”吴铿相信,随着扶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村里很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卡车、轿车,弯弯的山路一样可以通向小康。

动员搬家 全乡385户贫困户住新房

大山深处新居美!

6月30日12时30分,我们和徐金松来到嘎吉村一组居民点,连片新楼房错落有致,这是村里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徐大哥,快去家里坐坐!”见到徐金松,村民俄的比日开心地把他迎到家里。

两周前,48岁的俄的比日带着家人从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里搬出来,住进新房。我们看到,两层楼房共有6个房间,通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卫星电视,还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配置了崭新的沙发和衣柜。

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2016年,凉山州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目标是让7.44万户35.32万名贫困群众搬入新居,今年是这项工程的收官之年。6月4日徐金松和吴铿来到俄里坪乡时,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已全部建成,但还有很多村民没有搬入新家,有些是不愿搬,俄的比日就是其中之一。

“驻村后,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动员、帮助贫困户尽快搬家。”徐金松说,他走访的第一户村民就是俄的比日,不过初次交往,似乎并不顺利。

“主要是怪我!”回忆当时的情景,俄的比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第一次见到徐大哥,我拿出啤酒,希望他喝几瓶再谈事情,但徐大哥却说,工作时间不能饮酒,我不高兴了。”

眼看交流进入了僵局,徐金松拍了拍俄的比日的肩膀:“我晚上再来你们家,一起喝!”

当天晚上,徐金松扛着从村口小店买的两箱啤酒,再次来到了俄的比日家。

“徐大哥,我还以为你是说着玩呢,没想到真的来了。”见到满头大汗的徐金松,俄的比日的脸红了。

两三瓶啤酒下肚,俄的比日向徐金松吐露了自己不愿意搬家的原因:一是担心新家具被偷;二是怕搬迁新房后没有养猪、养鸡的场所;三是没有种菜的场地。他说,多数村民也都是因为这些原因不愿意搬家。

“其实,这些你们都不用担心!”徐金松说:“我们这次来,就要帮助你们发展养殖产业,今后你们不仅能养猪、养鸡,还要养得多一些,只是,和现在这样人畜混居不好,分开住干净。我们德清老家都是这样的。”

“真的?”俄的比日还有点不太相信。

“你看,这是我的家乡,以后你们的日子会比这更好。”徐金松说着,拿出手机,翻出自己来布拖前在德清钟管镇农村拍的民居照片。

“徐大哥不把我们当外人,你的话,我信!”说着,俄的比日举起酒瓶喝了一大口:“明天,我们就搬家,也说服周边的人搬。”

当天晚上,徐金松和俄的比日聊了很多心里话,也正是从那天起,俄的比日就成了徐金松在嘎吉村交的第一位知心朋友。

“新房子住着就是舒服。”当我们问起住进新家的感受,俄的比日显得非常开心:“现在每天回家可以洗澡,可以看电视、上网,感觉就像过上了城里的生活。”

“尽管习惯、风俗不同,但只要用心用情,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信赖。”徐金松说,在嘎吉村,他已经有了很多像俄的比日这样的朋友,走家串户,对他来说,如今就和走亲戚一样。

经过徐金松、吴铿在内的大量扶贫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俄里坪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到6月30日,全乡385户贫困户全部搬入新居,其中231户是在6月完成搬迁的。

幸福花开 靠奋斗和帮扶浇灌

索玛花开幸福来!

索玛花是杜鹃花的彝族语名,它也被当地村民称为“幸福花”。六七月间,正是俄里坪乡索玛花盛开的日子,满山的鲜花点缀在碧绿的大山间,格外迷人。

“幸福花”在怒放,嘎吉村和俄里坪村的村民说,幸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自己这么近。这离不开每一位凉山人的辛勤劳动,也有各地的支援和帮助——包括两位德清干部在内的一支支扶贫队伍带来了脱贫资金、致富项目,也带来了增收岗位。

回想6月29日下午,我们刚到布拖县城时,还一度经历了订不到宾馆房间的尴尬。原来,这几天,来自四川成都、广东佛山等地的好几个扶贫团队和一些参与扶贫的企业都来到这里,参与脱贫攻坚。当地一家宾馆服务员说,目前,布拖县每天都有大量参与扶贫的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从各地赶来,订不到房已成常态。

在俄里坪乡采访的两天里,我们也见到了多位扶贫干部,他们有的已经驻村很长时间。俄里坪乡党委副书记蔡启江说,通过开展脱贫攻坚,俄里坪乡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老百姓住进了宽敞的房子,孩子们实现了应读尽读,每个人有了医疗保障。“接下来,我们将把着力点放在农业产业的发展上,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真正实现全民富裕。”

虽然驻村才一个月,但徐金松和吴铿在各自驻扎的村里留下了很多痕迹,他们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浙江兄弟”。6月30日下午3时,我们来到嘎吉村村委会时,只见边上有一个仓库,村民们正从四处赶到这里,扛着大包小包的荞麦和玉米秸秆准备通过粉碎机加工,这台粉碎机就是徐金松通过争取德清爱心企业的支持帮村民购买的。

“目前嘎吉村种植玉米150亩,荞麦300亩,有了粉碎机后,可以把秸秆加工粉碎作为猪饲料,按照市场价估算,每年可增收15.75万元。其中56户建档立卡户267人,每年每户可以增收1175元。”徐金松给我们算了这么一笔账。

在俄里坪村村民曲木此伍家的猪圈,我们看到6头小猪正在欢快地吃食。曲木此伍说,前几天,驻村干部吴铿从德清县请来农业专家,专门为养殖户开展了一次技术培训。会后,大家建了工作群,今后养殖过程中碰到难题,养殖户都可以通过工作群随时与专家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云”上解决。

作为与俄里坪乡对口支援的县,德清除了派两名干部长期驻村外,还派出4批工作组共28人组往前俄里坪乡考察,并确定“企业+政府”帮扶模式,即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题,靶向制定增收计划,以送猪苗、传技术等方式,激活生猪养殖等产业,目前已带动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同时,德清县政府经济合作交流中心还组织6家民营企业赴俄里坪乡考察调研4次,发动多家企业开展资金帮扶,已拨付资金55万元。

我们来到俄里坪乡的第二天,德清县红十字会负责人也来到这里,支持嘎吉村和俄里坪村144户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资金每户1000元,并捐赠书包、洗涤液和急救包等物资5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两名驻村干部,继续对接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消费扶贫等项目。”德清县政府经济合作交流中心副主任厉谷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