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行动者 共护“湖州绿”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8/8/15 发布时间:2020-11-18 浏览量:11

——写在第四个“湖州生态文明日”之际

生态是湖州的鲜明标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全市上下矢志不渝共护“湖州绿”。

2015年,我市确立8月15日为“湖州生态文明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成为了湖州人民的共同节日。四年来,节日的仪式感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天,呵护“湖州绿”已成为每个湖州人的自觉行为。

全民共建美丽家园

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村民姚林法,对村里的《护水公约》烂熟于心:“家家落实门前三包,家家爱水呵护河道,家家惜水节约使用,家家监督互相劝导。”每天对照约定,他不仅养成了卫生好习惯,还自发巡河,带动身边人一起爱护环境。

人人争当“河长”,清水恢复畅流。截至7月底, 77个县控及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

近年来,全民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画面不断上演,换来的是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入太湖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Ⅲ类以上、 PM2.5浓度逐年下降、在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9成村庄成为美丽乡村。

在今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治水“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行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行动、现代渔业绿色振兴行动等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中,老百姓再一次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在全市上下铁腕治理养殖尾水之际,不少养殖户主动投入,改善环境。绿色的养殖废水层层通关后变清澈,这是德清县钟管镇东舍墩村养殖户吴建荣的水产养殖场的常态。“以前,没有经过处理的养殖原水含有亚硝酸盐、氨氮、磷化氢等,直排河道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为改变这一情况,吴建荣主动投入近50万元建起了尾水处理系统,现在经过排水沉淀渠道、过滤吸附坝、曝气池、净化池、人工湿地等环节,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养殖场堪比湿地公园。

全民共享生态经济

共建共享,相辅相成。自觉呵护生态环境,让广大老百姓尝到了增收致富的甜头。钟玉英是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村民,一家人种植400多亩白茶。为呵护好山好水好茶叶,在茶树植保上采用无残留无污染生物和物理的防治方法,做到不污染环境。“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这些茶山是金山银山,必须要保护好。 ”钟玉英说,付出有回报,这片茶山一年能带来上百万元收入。

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是全民共享的关键。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绿色金改、乡村振兴等重大载体建设,持续打通和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通道,成效不断显现。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气,全域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直观的体现。这段时间,在长兴县水口乡开农家乐的王强忙得不亦乐乎,既要安排好上海来的游客住宿、吃饭、游玩等相关事宜,还要接待周边来采摘葡萄的自驾游游客。“我这农家乐30多个房间早就已经住满,但每天打电话来订房的人还是接连不断,周边其他农家乐也基本没有空房了。”王强说,虽然现在每天都很忙,但收入比之前在外打工翻了好几番。

随着全市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像王强这样返乡创业,依托美丽山水资源发家致富的人,在我市各区县比比皆是,吸引他们的便是“生态红利”的持续释放。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乡村游客2200万人次,增长14%以上;实现经营收入45亿元,增长14%以上。

全民践行绿色生活

近日,在第四个“湖州生态文明日”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市民杨凤英带着6岁的孙子来体验垃圾分类。“菜叶子是厨余垃圾,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杨凤英说,垃圾怎么分类,连我的小孙子都知道。

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湖州百姓对于垃圾分类的高度自觉,生态、绿色已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去年,我市基本完成中心城市499个小区及全市845个宜建村生活垃圾分类设备建设。今年,出台实施《湖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中心城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行小区精准分类试点,基本建成焚烧处理为主、资源化利用为辅的多元垃圾分类处置体系。“绿色,是湖州的发展底色,一切向绿看齐,更是每个湖州人的行为准则。”市生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绿色生活实践。

今年以来,从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培养绿色生活习惯、拓展绿色消费市场等方面入手,各县区开展了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空调控温、光盘行动五大试点活动,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参与。

一边群众自觉,一边政府搭台。为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我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同时,发挥志愿者引导公众参与的“桥梁”作用。目前,已拥有志愿者2.52万名,蚂蚁公益、飞英环保队、“爱飞扬”、“滴水公益”、“四叶草”等生态公益组织力量日益壮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肩负责任,砥砺前行,让我们一起争做绿色发展的行动者,为“湖州绿”再添浓墨一笔。(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