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只小猴子跟着大猴子跳上跳下,会自己爬了吗?”“会一点点了,玩的时候也摔过几次。”“因为它是今年六月一日生的,我们就取名‘小六一’了。”
酷暑来临,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庆元贤良镇避暑,镇政府所在地贤良村一处幽静的山坳里,每天都会传出猕猴追逐打闹的声音,面对满脸新奇的外地游客,饲养员叶发长每天都要作类似介绍,关于“小六一”讲得最多,看似单调重复,但他乐此不疲。对于他和贤良人来说,30年前开始,面对不断“入侵”的猕猴,镇党委政府和村民选择步步退让,直到如今一群野生猕猴在这里安家,带动村里生态经济的发展,才意识到这是“最好的褒奖”。
30年前,正是现年70岁的党员叶学成担任贤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时候。他回忆说,那时候猕猴常年活跃在凤阳山—百山祖一带,享受着丽水最为优渥的生态环境,贤良村所属青龙山上的猴群驻扎时间长达数百年,“相比村民(贤良村创建于明洪武年间),猕猴才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
对于“路无十米直、地无三尺平”的贤良,扁担宽的平地都被村民利用为菜地,偏偏猴子总在农历九、十月份下山搞“破坏”,板栗、萝卜、竹笋等都要被洗劫一番。“矛盾集中爆发于2012年。”叶学成说,刚露头的竹笋就被猴群“拔了尖”,其余的就烂在了山上,村民损失不小。
大家组织起来轮番守夜,遇到猴群就放鞭炮驱赶,可效果甚微。“武当山不是有猴子和人抢食,还成了一个卖点吗?我们何不尝试把猴子引下山来?”村民提议后,贤良镇党委政府进行尝试,2017年,一个规模15只的猴群就在现在的猕猴乐园安了家。
“贤良有野生猕猴群”的消息不胫而走,慕名前来的人渐渐从县城扩展到了丽水、杭州、上海、福建等地。养在深山人不识的贤良,凭借着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成了都市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此后,兴办于2014年的“贤良泼水节”,迎来了越来越多前来体验“漫闲凉”的游客,他们乐得在绿水青山间嬉戏打闹,就近在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用餐、住宿,茶余饭后总要结伴前去逗逗猕猴,临行前还要在农户家中“淘”点山珍。90多岁的村民叶余库感慨道:“想不到,小小的猕猴还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实打实的好处。”
引猴下山,因猴闻名。在贤良大山更深处的国家级大鲵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也受到了外地投资商的青睐。浙江山鼎大鲵有限公司在贤良建起了全省唯一的大鲵仿生态繁殖规模化基地。近年来,公司在人工养殖大鲵产品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娃娃鱼体表粘液药用价值得到了专家认可;以娃娃鱼材料为核心的保健品进入了研发阶段;娃娃鱼鱼皮在坚韧性、耐久性上通过了行业检测,不久后以此为原材料的皮制品也有望出现。“贤良娃娃鱼”还入选了“丽水山耕”产品库。
贤良山林面积近10万亩,大部分海拔适中,气候适宜,是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首选之地。庆商回归代表吴淑梅,承包贤良村集体山林1000余亩,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每年可为贤良村集体带来5万元经济收入,并为周边农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现已成功收获三叶青200余亩、黄精50亩,获得经济效益270余万元,向贤良村集体支付租金20余万元,累计发放村民工资140余万元。今年3月,石川村还将158亩锥栗山,流转给福建隆兴木业有限公司种植中药材,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30年间,“猴进人退”持续上演,继本世纪初取消对东部乡镇的经济考核后,2017至2019年,庆元有计划组织3173户9654人“生态移民”。其中,涉及贤良镇的有162户536人,还有两个村实施整体搬迁,猕猴乐园就建在其中一个村的集体林地里。
“步步退让,我们反而‘让’出了更大的生态经济发展空间。”贤良镇党委书记李一娇介绍说,2019年,全镇发放的公益林补助金就有150余万元,村民们对于走“两山”路有了更强的信心。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杨敏 吴丽萍 通讯员 朱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