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山色秋意浓。9月20日,记者来到海拔500多米的青田县阜山乡陈宅村。村庄三面环山,古民居错落有致,村边满眼是生机盎然的皇菊。同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岳春说,这就是近年来陈宅百姓的致富花,每年能给村民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
陈宅村是北宋年间开基的千年古村,以古道、古桥群、古民居、古祠、古树为村庄特色,为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全村现有477户、1354人,耕地面积391亩,山林面积4273亩,森林覆盖率87%。
过去,因为没有产业,陈宅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出国或者外出经商,留在村里的中老年村民守着几亩田地,过着清苦的生活。
2016年底,村党支部改选和皇菊基地的引进,给陈宅村带来了华丽变身的契机。阜山乡宣传委员季双丰介绍,为加快陈宅村各方面的发展,根据村民要求和乡党委的考察,在北京创业有成的陈岳春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而此时,丽水市轩德皇菊公司因为陈宅原生态环境优良、负氧离子高等特点,选择在该村建设种植、加工基地。
面对皇菊基地刚落地时面临的各种困难,陈岳春带领村两委全力配合,党员干部带头将土地流转给公司,保证只要基地用到的土地,都无条件配合。陈岳春说,刚开始,许多村民对项目不理解,不同意流转土地。于是,他和村两委干部就一家一家地做思想工作,一周内就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并协助公司18天完成以陈宅为主要生产地的1200亩生产基地。村民不仅可以出租土地获得收益,村里闲散劳动力和归国华侨通过到基地劳动,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愿望。
细雨中,记者看到十几位村民正在田地上清除皇菊周边的杂草。说起皇菊带来的好处,村民朱木成夫妻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只是守着一亩多地过日子,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到基地打工,自家的农活照样不误,两夫妻一年至少有5万元收入,生活有了大变样。”
从种植管理到采摘加工,都需要人工,村中除了老弱的村民,每天有50多位村民在基地打工。皇菊公司负责人金文波介绍,今年已支付劳务费80多万元,4年来仅村民劳务等费用就发放了1100多万元。目前,公司和乡村合作,修建了观景台、观景亭、游步道等设施,打造1200多亩集旅游、观赏、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皇菊园,成为国内最大的皇菊生产基地之一。今年引进百余种观赏菊,建设全国首家以皇菊为主题的农业公园。
同时,陈宅村保护古村落,挖掘历史文化,打造“花海+”立体化发展模式,将连绵花海与古村、古桥、古道、古民居等构成别样的山水景观,让农旅融合真正成为农民增收、集体致富、振兴乡村的“聚宝盆”。
2018年,陈宅村被列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得到700万元财政补助,用于15栋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乡党委书记陈慧介绍,根据陈宅原有村落的自然环境,以古河道、古道路两边错落的15栋建筑为载体,植入当地特有文化。其中3栋列为“青田县阜山乡陈宅村历史文化展示项目”,其余12栋建筑为“青田县阜山乡陈宅村古民居修缮项目”。同时引入外来资本建设稻菊体验馆、华侨文化展示馆、乡村文化展示馆等为陈宅村农旅融合发展添砖加瓦。
以前来村庄游玩的游客很少,更没有在村食宿的。皇菊公司落户村里后,来赏花看古村的游客越来越多。陈宅村首家民宿经营者徐雪玲说,现在村中有了两家民宿,经常满客,还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漫步陈宅古村,只见村民都在忙碌着。近年来村里还相继引进了黄精、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基地,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发展渠道。陈岳春说,过去,村民只想办法出国赚钱;如今,不少人回国在家门口挣钱了。民宿、农家乐悄然升起,笋干、番薯粉、黑米等农产品有了销路,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陈宅村确定了“古村农耕”的新定位,通过稻米、皇菊两大优势产业打造,结合**禅寺旅游景区以及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化“农、禅、文”与旅游相融合,以村庄为主体打造AAAA级旅游风景区,为村民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成为游客向往的“云雾中的世外桃源”。
来源:丽水日报 记 者 孙晓敏 通讯员 陈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