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出卖纽扣起步,到现在超市开遍全国,乡村村民敢打敢拼—— 周坦“闯”成亿元村

来源:丽水日报 2020-09-03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13

在古稀之年,戴美球过着很安逸的生活:住着乡村别墅,每天早上,出去晨练,茶余饭后在村里遛弯、闲谈,偶尔也会看看电视,休闲惬意。 

戴美球有个能干的儿子,叫戴华盛。戴华盛长年在外经商,给母亲盖起三层小洋楼,徽派风格,庭院配有葱郁的垂直花园,非常气派。每个月,戴华盛都会给母亲打钱,供戴美球吃穿用度。

“儿子富足,我才有幸福晚年!”瘪着嘴,戴美球眯着眼笑道,以前过过苦日子,如今尝到甜日子,知足了。

在莲都区老竹畲族镇周坦村,戴美球式的幸福生活,俯仰皆是。

这生活,源自周坦村民不断挣到的真金白银。据市人力社保局公布,周坦村在2019年被评为丽水市超市创业村。全村700多户中,在外经商的有200多户,在外开出大小超市5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年利润收入2亿元以上,是个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周坦村以前穷过,农民在田里“刨”食吃,风吹日晒,靠天吃饭,即便是勤劳的农家也吃不饱肚子,村里人住的大多是木屋,有栋泥土房已经算是“大户”了。

“村里穷,别说村民吃不饱、住不好,就连年轻人讨老婆都受影响。”周坦村党支部书记范苏陈沉重地回忆起过往。

穷则思变!

闯出去,会有一片天!1978年冬,范苏陈、叶庆丰、叶荣伟、叶荣军等一批村中的热血青年踏上创业路,第一站是温州永嘉桥头纽扣市场,贩卖纽扣。

“当时,我们那群人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心一横就走出了周坦。”范苏陈介绍,做生意光凭闯劲是不够的,摸索进去才发现门道很多,并且很艰难。

起初,周坦村外出创业者将纽扣、表带等小商品买来,再销往全国各地。运输不便利、通讯不发达,做生意只能靠一双脚、一双手。每次出远门,他们都会将小商品打包,一个背在肩上,一个拎在手上,加起来最少有70斤重。

“那时候年轻,有一把子力气,提得越多越重,成本才会越少,赚钱才会越多。”叶庆丰回忆说,每到一个地方,以一粒纽扣几厘钱的价格,批发给当地有需求的供销社,赚个差价。

筚路蓝缕,周坦村的创业者走过来了。当时,火车速度缓慢,带着纽扣等小商品经常好几天都在车上度过。车上人多,有时只能睡在座位底下。

没有手机,周坦村的创业者彼此联系全靠汽车站、火车站前的留言板,谁先抵达就先找地方住下,随后去留言,让后到的找得到。当时,小旅馆从八毛钱到两块钱不等,为省钱,他们往往住最便宜的,偶尔还会因床位紧张,睡在走廊里。

吃苦耐劳,使周坦村外出创业者腰包鼓了起来。短短十年光景,他们的足迹踏遍全国10多个省市。周坦村创业者出门一趟10多天,最多能挣200元,远远高出当时在城里领工资的一个月的收入。

时代在变,周坦村创业者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上世纪九十年代,周坦村创业者转变了经营方式,开始尝试租柜台经营,即在当地供销社租柜台卖小商品,运货方式也改为托运,双手得到了解放。

改革开放,春风浩荡。周坦村农民江旭峰到上海后,从开始租柜台,到租店面,再后来开起大超市,一步步把生意做大。如今,江旭峰在上海经营的超市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年营业额超7000万元。

亲帮亲,邻带邻。富裕起来的周坦村民,没有忘怀周边的亲邻,很多人被带出了周坦村去创业。

戴华盛,就是在亲戚的带领下,走上创业的道路。1993年,戴华盛前往上海承包柜台经营小商品,随后转至嘉兴发展,生意越做越大。如今,戴华盛已拥有一家大型超市和一个配送中心,年销售额达1.5亿元。

“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周坦村人把超市开到了全国各地。经营范围甚至扩大到连锁店、宾馆等行业,不仅带动周坦村及附近村民致富,还创造出几万个就业岗位。”范苏陈介绍,年龄大的创业者有的住在城里享清福,或住在村里安度晚年,也有继续发挥余热的。

范苏陈回乡后,竞选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每天,范苏陈都会绕村走上一圈,与留守村民闲谈、看产业进展、查农作情况。2019年,周坦村成立乡贤会,外出乡贤慷慨解囊,捐款超过60万元支持村庄建设。

如今,行走在周坦村,乡村楼房鳞次栉比,家家户户整洁有序。“每逢过年,一辆辆小汽车开回村里,那才叫热闹呢!”范苏陈笑着说。

周坦村前,有一大片荷花池,恰逢花季,朵朵争艳。

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