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是浙江省的省树,多作风水树、纳凉树。位于莲都区联城街道路湾村瓯江大溪边的晋樟园里,有一棵晋代千年古樟以其1600年以上的“高龄”被评为“浙江最古古树”,是全省最大最古老的樟树。
历经千年,路湾晋樟饱经风霜,经历着人们难以想象的沧桑变化,迄今依然顽强屹立。如今,在路湾古樟一侧的南明湖清澈澄碧,风光秀丽,另一侧的路湾山上一片山花浪漫。路湾古樟虽逾千年,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山、水与树交相辉映,千年古樟为丽水带来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成为自强不息、一往无前的精神写照。
代代相伴深得民心
路湾晋樟素有“浙江第一古樟”的美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这棵晋代古樟树高21米,胸径4.58米,冠幅南北向28米,东西向30米,树龄1600年以上。据《浙江林业志》记载和有关专家考证,它是全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樟树。
“我们小时候整天在古樟树下玩,那时候樟树的枝叶向四周蔓延,像一顶巨大的伞,遮阴面积近千平方米。当时,樟树的主干已经中空了,有时遇上下雨天,我们就会钻进空心树干里躲雨,最多的时候里面站了20多个人。”56岁的路湾村村民王建平,从小在村里长大,他告诉记者,在樟树西侧有一座名为樟津桥的古老石拱桥,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村里人说,桥和树相生相长,所以这古樟树也有这把年纪了。
“听老一辈说,现在古樟树所在的位置,在解放前是个渡口,以前瓯江上无桥梁,道路不畅,货物都经水路运输,经过渡口挑往各地。松阳、遂昌、龙泉等地的脚夫,从桃山渡口挑着重担艰难行来,古樟树下便是他们歇脚的好地方。据说,这古樟树干一圈能围18担盐呢。”王建平说。
路湾古樟经过千年洗礼,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成为十里八乡的精神寄托。无论何时,从远处眺望路湾古樟,都能看到枝干上飘扬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红丝带、红香包等,年复一年,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寄托着美好的祝福。
“在农村,自古就有认古樟为‘爹娘’的习俗,因此,早年在丽水,小名叫‘樟树儿’‘樟树女’的人特别多。逢年过节、每月初一十五时,不仅是附近村民,还有不少来自龙泉、青田、温州等地的人,专程来古樟下祭拜祈福。”王建平说,平时人数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人,“春节期间最热闹,每天村道上都停满了外地来的车。”
在2015年“浙江最美古树”评选中,路湾晋樟从全省21.84万棵古树名木中脱颖而出,当选“浙江最古古树”。
饱经风霜变身为景
在漫长的时光中,古樟以伟岸的身躯为人们挡雨遮阳,也经历了无数“烽火硝烟”。
“古樟主干的空洞,听说是解放前被侵华日军放火烧的。有好几根枝干因为被水淹烂而断裂,还有一些是被祭拜的人烧香时不小心给点燃的。”王建平指着古樟的各处“伤痕”说,古樟遭受数次火烧、水淹、“截肢”,但它依然生生不息,顽强地生存下来。
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千年古樟在经受多年洪水冲击后,南侧的泥堤和沙石已所剩无几,一半根部失去支撑,已经无法维持平衡,于是向一侧的桃碧线公路上倾倒,全凭一枝支撑于地,如同人失去一腿后依靠一根拐杖求生。这样的情形,牵动了当地村民、护树爱心人士的心。
“当时,我参加了丽水市政协组织的关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考察活动,期间发现这棵大樟树由于江边根基泥土受洪水冲刷流失,树身已严重倾斜,如不砌堤保护,再遇洪水袭击,随时可能翻倒。”莲都区政协老干部毛传书说,此事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意见很快反映到政协的会议上,写进了政协主席会议的《建议案》送到了市政府,“市政府迅速作出决定,由市林业局和市交通局具体落实保护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路湾晋樟终于转危为安。”
当时,市政府对此事极为重视,一场紧急救护古樟的行动全面展开。建委、林业、财税、交通、公路管理等部门和路湾村纷纷出资,由当时的联城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古樟常年受洪水侵袭,靠水一侧根部的泥土基本被冲刷殆尽,当时村民心急如焚,直到听说政府这么重视时,大家才松了口气。”路湾村村民史明良参与了当时的砌石加固保护工程,据他回忆,保护工程共花费4万多元,“我们在樟树四周填上泥土,加建了护栏,筑起一道下部约1米宽、上部约0.6米宽的石砌墙,长度有30多米,还在空心的树干里加入了石块、泥土,起到加固作用。”
1996年11月,树干成功被“扶正”,千年古樟再度精神焕发。1997年12月,路湾古樟作为县级丽水市的首批古树名木受到了挂牌保护。
古樟涅槃“劫后重生”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古樟树在经过数年洪水冲击之下一度陷入的是“倾倒之殇”,那么,在2006年受开潭水利枢纽工程蓄水而面临“溺水而亡”的生死劫,则让千年古樟命悬一线,让所有人都忧心忡忡。
2006年2月,开潭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首台机组计划同年7月投入试运行,蓄水在即。“开潭电站建成后,蓄水水位达47.5米,如果不采取特殊保护措施,位于瓯江边的古樟的整个根部将被淹没在水中。”时任市林业局林业政策处处长宋光裕说,樟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习性虽然喜湿润环境并耐短时水湿,但若根系长期浸水,必将导致死亡。
路湾晋樟是丽水优越生态环境的象征,谁也不愿看到千年老树被淹死。
面对难题,丽水市林业部门专门请来国家林业局有关专家研究保护方案,并在多次实地勘察、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路湾晋代古樟树保护方案》。据宋光裕介绍,保护的核心,是在古樟树外侧85米处,采用修建桥墩的原理,建起高52米、长420米的防洪堤,并将现有的公路改道至防洪堤。“由于古樟原本所处的位置地势较低,我们还用新土填高了好几米,以保持樟树原有的生长状态。同时,我们在古樟附近设置了一个自动抽水装置,一旦水位超过设定值,古樟树下的地下水就将被自动抽出。”宋光裕说。
2006年9月20日,古樟保护工程正式开工。在先后投入400多万元保护经费后,该工程于2007年底顺利完工。2008年4月,被命名为“晋樟园”的路湾千年古樟公园正式开园。
“在保护的基础上,我们还对古樟周围的环境进行绿化整治,建成了南明湖畔的新旅游景点——晋樟园,成为丽水人休闲旅游、乘凉消暑的好去处。”时任市林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梁炜参与了古樟保护后期工程的建设工作,对开园之初的热闹场面,他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春天开园时,古樟树又发出了很多新叶,长势喜人。当时这晋樟园的规模在市区公园里算数一数二的,专程来看树、看风景的人特别多。”
如今,这棵千年古樟在雅致的“晋樟园”里颐养天年。每天,晋樟园管理员吴云龙都会在古樟周围走走看看:“每天都得看到这棵古树才安心。我除了为公园做日常保洁工作外,最重要的任务是查看古樟附近的水位高低,以及查看樟树有没有遭遇病虫害。如果遇到连续下雨天,出现短时间内水溢到地面的情况,我们会在天晴后尽快清淤。逢年过节时,我们会随时提醒前来祭拜的人多加小心,绝不能伤着大树。”
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这棵千年古樟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这种坚韧顽强、绿满一生的精神,正是新时代丽水精神的最佳诠释。
古树名片
樟树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沈隽 余俞乐 通讯员 仇建习 王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