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原貌长存 促生态红利共享 ——国家公园,我们来了

来源:丽水日报 2020-04-02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12

“国家公园”成了眼下丽水上下讨论的一个热词。就在上周,丽水郑重发出动员令,将按照浙江国家公园“一园两区”架构,以全国唯一进入国家公园设立序列的非体制试点单位身份,举全市之力创建攻坚,争取今年年中顺利通过验收,年底前同步设立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 

在这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我们城市中央,驱车几小时就能到达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是瓯江和闽江的源头,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一直为学界津津乐道。那里有保护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是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最后的“基因保护地”。虽然生态和科研价值无可取代,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山水却出不了什么风头,反而淹没在江南数不尽的奇山秀水中。

如今,随着“国家公园”在这里创建与亮相,对于这块秘境的探索将进入全国视野、全球关注。这不仅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丽水的正式启幕,也宣告着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迈进一个新时代 

一个半世纪前,美国在怀俄明州西北部成立黄石国家公园,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就此诞生。100多年过去,国家公园成为广受认可的保护地形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国家公园都意在通过适度有限的开放,保护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

而在中国,它刚刚萌芽。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及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两年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建立国家公园是我国一项全新的探索与实践,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从重发展、轻保护,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的第一批国家公园就在这样的背景中逐步向我们走来。

丽水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有非常优越的资源禀赋,在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独树一帜,特别是在生态系统完整性、垂直带谱丰富性、百山祖冷杉唯一性等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在长三角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这一区域创建国家公园,全力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打造华东安全生态屏障,对全国来说具有典型意义。

2017年,我市结合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建设,着手谋划和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两年多来,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年10月,中央深改办、国家林草局对丽水的创建准备工作表示肯定。

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的重大部署,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部署相关工作,并在2019年和2020年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支持丽水创建国家公园。2019年2月13日,全市两山发展大会提出,要创建国家公园“优”生态,把百山祖国家公园打造成为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既体现国家战略、承担国家使命,又立足丽水优势、服务绿色发展的模范样本、最佳实践。

今年1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丽水凤阳山-百山祖等区域按“一园两区”思路与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整合为一个国家公园(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于2020年体制试点结束前一并验收。

就此,我们即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为全球守护一片稀有的自然景观 

正在进行中的10个国家公园试点,分布于云南、海南、四川、浙江、福建等12个省市,约占2%的国土总面积。

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公园,意义非凡。它们是中国不同海拔、不同纬度上极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百山祖国家公园是中国沿海地区自北向南的第一处高地,平均海拔1122.9米,范围涉及龙泉、庆元、景宁3县(市)10个乡镇33个行政村,面积505平方公里。在这里,峰岭、峡谷、瀑布、湿地、古夷平面遗址等地貌,复杂多样。只是一直以来,在江南数不尽的小景里,这里遗世独立,默默无名,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从江浙的发达城市驱车几个小时就能到达一片原始森林,但在植物学家眼里, 它的地位无可取代。

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丽水国家公园创建的核心区块,在这里,百山祖管理处、凤阳山管理处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合作,自2002年起先后开始建立监测样地。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青苔爬满山路,即使是深冬,林木也只在星星点点的地方褪了色,天际还是被层叠的树叶遮盖着。

如果在地图上搜索,会发现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多为荒漠或荒漠草原,但是在中国却很不一样。在丽水这处江南秘境,又格外特殊。由于海拔差异大,在垂直尺度上跨越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4个气候带,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成为了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在那里,是云豹、金钱豹、黑麂等珍稀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那里,可见资源冷杉、红豆杉、钟萼木等中国特有物种;

在那里,香菇文化、青瓷文化、宝剑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等文化资源,大放异彩。

原真性、完整性、多样性保护,成为了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关键词。

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不同于美国国家公园无人的荒野,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中,处处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人与自然的“交锋”早早开启,从最初的捕猎、砍伐、开山、围垦,到之后的开矿设厂、旅游民宿,数百年来,人们从勉强糊口,到在自然里获得一席之地,逐渐形成世代赖以生存的生计。当野生动物的种群不断减少,原生性森林节节“败退”,国家公园的设立,重新定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百山祖国家公园,这并非抽象的疆域,而是一个又一个村落和鲜活的人。通过他们,我们得以窥探数十年、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微观历史。

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祥地,2014年,“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2009年,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元是廊桥之乡,境内仍保留着100多座风格各异的古廊桥;域内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畲族文化发展的高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所有这些都印证了,在这里,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传承。于是,我们在创建这个国家公园,不再是简单的将人迁出,而是努力找到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根据相关规划,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将着重建设百山祖国家公园三个主入口社区、特色小镇等;还将谋划国家公园大道、“国家公园+大数据”“国家公园+科普教育”“国家公园+康养旅游”“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国家公园+体育运动”“国家公园+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国家公园将是一个引领全市域绿色发展、惠及全市人民的大工程,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兼顾保护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通讯员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