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众的冷暖疾苦要感同身受时刻牵挂 胡海峰暗访察看“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情况

来源:丽水日报 2020-07-20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11

7月16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市委书记胡海峰第五次赴县(市、区)暗访察看。顶着酷暑骄阳,冒着灼人热浪,沿着狭窄蜿蜒的山路,这次,他深入到了龙泉市道太乡源口村、雁川村,屏南镇金何村和小梅镇黄南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下。 

屏南镇金何村的低保户徐美琴是一名重度肢体残疾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年迈的丈夫身体也不是很好,女儿不得已辞去杭州的工作回家专职照顾她。踏入这个三口之家,胡海峰仔细翻阅了《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表》,上面记录着徐美琴家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收支情况等。当问到他们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时,徐美琴的女儿回答说主要靠低保、公益林的补偿费等组成,有时候还会采摘包粽子的箬叶来售卖,算下来全家一年可支配收入仅1万余元。

“表格上写的是你家林地面积只有30亩,还有其他转移性收入是8246元,具体是由哪些收入组成的,你们清楚吗?”胡海峰问得非常细致,并跟身边的村干部进行再三核对,这才发现表格里的林地面积、家庭主要燃料类型、卫生厕所等几项内容,都与现在家庭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是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之所在。胡海峰叮嘱村干部,对徐美琴这样的重度残疾家庭更要格外牵挂特别关爱,符合条件的保障政策要覆盖到全家。他指出,贫困“退出”不仅要看农户的收入,也应该看其实际支出、增收的稳定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要常态对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进行“回头看”,强化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更新和录入,及时发现解决建档立卡信息更新不及时、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随时了解和掌握贫困户家庭状况和生产发展现状,切实巩固提升扶贫攻坚成果。

家住小梅镇黄南村的叶先华是一名年近七旬的低保户,自住房屋年久失修,漏水、墙体裂缝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像他一样,同村的沈春琴、陈水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今年上半年,他们三户人家的老房子被第三方检测机构评定为C级危房,房屋部分承重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正常的承载要求,甚至有些相邻的房屋也因此受到影响出现险情。

“现在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在黄南村,胡海峰让在场的镇村干部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没有客套语言,镇村干部在市委书记面前都是敞开心扉、单刀直入,汇报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有些危房乡里已经报上去维修了,但是农户自己积极性不高”“下雨天运输材料不方便,有些农户就等着雨季过去再修,9月底时间上可能赶不及”“有几栋危房没修但是人都搬出去了,我们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下雨天都会去危房巡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是热烈。

胡海峰强调,解决好农村群众住房问题,要时刻铭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条原则,感同身受群众的冷暖疾苦,带着对群众的朴素感情做好工作。要强化动态滚动排查,建立起常态化的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保障巡查机制,采取现场核验与入户访谈等方式,全面掌握低收入农户住房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变化,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要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改造方式和技术手段,丰富健全工作方案,降低农户建房修房的负担,努力让所有农民住上“安心房”。

在道太乡源口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黄松林正和副乡长毛传林讨论分析汛期灾情影响、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等工作。胡海峰向大家道一声辛苦。“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情况怎么样?群众反映如何?”“村子合并后班子如何搭配?”“村集体消薄情况怎么样?”胡海峰结合一路过来看到的情况与镇村干部交流,询问情况。他说,行政村规模优化调整事关乡村振兴发展,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破解村庄合并带来的村级基层治理新问题,大家非常关注。要做好凝聚人心、整合资源的工作,加强村社组织领导能力提高、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乡村人口集聚、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工作,着力释放融合发展活力,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来源:丽水日报 作者 赵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