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树上石榴红 ——丽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综述

来源:丽水日报 2020-10-14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12

丽水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新时代,生活在丽水的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高扬“丽水之干”行动旗帜,全面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旋律。 

“处州十邑,无邑不有畲客”。回顾历史,丽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源远流长——既有以畲族为主体的世居少数民族,也有伴随改革开放从全国各地来到丽水务工经商、就学就业、安家乐业的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布依族、**尔族等少数民族同胞。10多万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同胞共同在秀山丽水合力建设着美丽幸福大花园。

2015年全市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创建“石榴籽工程”,争当全国民族乡村振兴排头兵,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发展,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眼下,大花园里秋意正浓,石榴树上的石榴红红火火。丽水正立足辖有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和民族乡村数量占全省多数这一实际,求是挺进,勇立潮头,确立建设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争当全国民族乡村振兴排头兵的新目标,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许多领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创新“丽水模式”,贡献“丽水经验”。

“像石榴果一样把日子过红火”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近年来,丽水始终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20年代的景宁敕木山村“道路是陡峭的,几乎像阶梯那样上升”“人们还保持着使用老式火篾照明的习惯”。如今已是一个美丽乡村,美丽公路贯穿村庄,电力、电视、自来水普及,汽车、电脑、手机进农家已是常态,村民过上了现代幸福生活。据统计,2019年敕木山村集体收入达85.2万元,经营性收入达22.2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这里的发展变迁,只是丽水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丽水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民族乡村振兴,组建民族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建立民族乡村振兴行动推进工作机制,出台针对民族乡村振兴的专项规划、发展指标体系、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不断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为民族乡村振兴赋能。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拓宽创业创新致富渠道,实现民族同胞“进城梦、安居梦、致富梦”。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扮靓特色,建成宜人的人居环境。全民医保,少数民族群众城乡居民医疗补助,让民族同胞看病有了兜底保障网。四好农村路通到家门口,告别山寨出门行路难,美丽公路和绿道建设,成了民族同胞美丽经济的通途。

新兴产业为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畲家民宿蓬勃发展,串起山居山景好风光。丽水山耕、景宁600、松阳香茶、云和雪梨,畲家山货卖出好价钱。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带出好山好水好产品。来料加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撑起百姓幸福梦。莲都利山,荷花飘香;龙泉竹垟,泼水世界;云和长汀,山里看海;景宁金坵,畲家风情;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遂昌东峰,土地流转铺就富民强村路。民族同胞的日子越过越好。全市16个民族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1个民族村创建成A级以上景区村,龙泉竹垟畲族乡获评浙江省首批旅游风情特色小镇,景宁李宝云中公社等一批具有畲族特色的农文旅综合体村寨,实现从美丽畲寨向美丽经济的蝶变。

丽水大地,正收获着丰收的喜悦。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1元,增幅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1元,年均增幅连续14年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36年来,人均生产总值从1984年的318元增加到2019年的62306元,增长19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4年的175元增加到2019年20005元,增长114倍,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旗)第四位。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丽水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270多万人口的丽水大家庭里,44个少数民族的同胞和汉族同胞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亲如一家,融为一体、情同手足。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全市各族人民以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携手一道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市经济实现“二季红、半年正”,交出“两手抓”“两战赢”的高分答卷。

在发展的道路上,在共克时艰的关头,各民族同胞齐心协力、和谐共进。可以说,民族团结已经融入了丽水人的血脉。

丽水扎实推进“六进”“四微”“石榴籽工程”等城市民族工作实践创新,6家单位获评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与万里之外的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开启民族团结进步合作交流新篇章,开展“运一车书去墨脱”等活动。缙云县新碧初中、青田县多迪斯泰保健器材公司、丽水开发区维克托电力设备公司等集体,都是流入少数民族较多的单位,在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员工和谐融入中创造了许多好办法好经验。庆元县高度重视城市少数民族工作,如帮助来自新疆墨玉县的**尔族同胞乃斯尔丁·穆伊丁协调解决烧烤经营难题。他深受感动,主动融入第二故乡,积极参与助残助困公益活动,今年还全力投入庆元抗击疫情志愿服务。

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对口援建工作,将之纳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全市每年筹集对口支援仅财政资金就达1亿多元,实施民族发展项目20多个。从江南秘境奔赴雪域高原、天山脚下……目前,丽水对口支援新疆新和县、西藏那曲市、青海海西州等地,5年来,各级党政交流持续深入,产业帮扶蓬勃开展,援建干部无私奉献,劳务合作有效推进,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贡献丽水力量。

丽水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屡获殊荣。景宁畬族自治县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列”重要嘱托,县委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并作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作交流发言,还先后承办全国民族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浙江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推进现场会等。丽水市农业农村局等4个集体和6名个人获得浙江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称号。

“像石榴花一样开出别样精彩” 

全面小康的路上,各民族同胞沐浴着春光快步前行,丽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了新硕果。

跨山统筹趟新路,依托畲乡民族风情优势,加快打造云景特色风情聚落区,民族地区发展开创新局面。改革创新展新姿,景宁县成为全国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国家级试点,景宁大均乡成为全国首个GEP核算乡镇,遂昌县大田民族村成为全国首个GEP、GDP双核算村,云和雾溪畲族乡全市率先开设“两山银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新实践中,民族地区敢为人先,已然在许多方面成为全省、全国民族地区标杆。问海借力增动能,民族地区在区域协作中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丽景民族工业园开辟生态工业发展新高地,景宁携手上海静安区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云和民族乡村振兴“飞地”产业园落户嘉兴,架起山海协作大桥梁,全市民族乡村振兴“飞地”经济有序推进。此外,“双百”结对行动、强村公司、“八个万元钱”工程、“政银保”“畲情贷”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变“输血”为“造血”,为民族同胞增收致富注入新活力。

民族地区发展的美丽蜕变,还体现在民族文化、体育、教育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民族文化大放异彩。丽水民族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保护绿色根脉,“红+绿+畲”互促融合,创建了莲都老竹畲族镇、龙泉竹垟畲族乡、云和安溪畲族乡、遂昌三仁畲族乡、松阳板桥畲族乡等5个红色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和景宁大张坑村、青田箬坑村等19个红色乡村振兴示范村。“畲家十大碗”“畲乡十小碟”“畲乡十药膳”等中国“好畲”系列产品,成为伴手礼,行销天下。“中国畲乡三月三”、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展演、“竹柳新桥”三月三畲乡歌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千年山哈》《畲娘》等民族文艺精品连获全国大奖,民族歌舞剧《畲山黎明》即将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畲族古村落、古祠堂、古建筑修缮和保护,畲族婚嫁、山歌、语言、祭祀、畲族字带、手工艺等非物质遗产传承,让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在丽水举办的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少数民族体育健儿分别为省市获得多项佳绩。

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全面实施教育提质行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民族地区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民族教育券、民族生凤凰励志奖学金,助力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景宁中学高考一本上线人数从2011年的3人跃升至2020年的151人,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位居全市第四,已然成为山城办出优质高中的丽水教育新样板。在高等教育领域,无论是过去被誉为浙江“民族教育摇篮”的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还是现在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都承载着为全省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任,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成了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全市上下全面厉行“丽水之干”,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为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汇聚起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姚驰 通讯员 钟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