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一路走来|锻造“二次创业”腾飞翅膀

来源:丽水日报 2020-04-30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11

2003年,丽水提出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生态工业这个“新词”出现,成为丽水人重点解答的新课题。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丽水调研时,希望丽水“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从那时到现在,生态工业成为丽水人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并在丽水大地上书写出全新篇章。 

尽管在刚开始提出“生态工业”的前几年,对丽水来说,这个“新词”的内涵与路径都并不那么清晰与具体,但从这个命名上,也足以看出丽水工业的决心与雄心: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创出一条新路,并将生态理念铭刻进每个丽水人的骨髓与血脉中,从而让其成为丽水工业的特色标志。 

沿着这条全新的路,丽水生态工业大致经历了铁腕治污降耗、严格的空间布局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三个阶段。从提出、深化到提升,丽水生态工业的这段历程,每一步都难言轻松,每一步也成绩斐然。 

如今,走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上,丽水生态工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将走得更加自信和稳健。 

今年4月17日,丽水市生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再次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进一步推动全力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这是继全市“两山”发展大会后,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又一强有力之举。这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进一步生动实践,为丽水在工业发展新征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定位、找准了方向。

回顾历史,犹记得200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路前行的这十余年,也是丽水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阶段。展望未来,在推动平台“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下,丽水势必开辟出一条丽水新时代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自觉的觉醒先人一步 

从2005年落户丽水,到2010年前后开始勠力发展水性生态合成革,再到现在的在车间开展双封闭加新风系统,实现车间基本无臭味,新旭一路走来,难言轻松,却也见证了丽水工业时代迈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不凡历程。最让新旭负责人感慨的是,丽水对于生态自觉的觉醒比很多地方都来得早。

丽水合成革产业,曾是产业兴旺的代表,为城市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2003年,正处建设初期的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招商工作。因为紧邻温州的地域优势,不少温州合成革企业来此落户。作为最早进入园区投资建设的产业之一,通过跨越发展,开发区合成革行业没几年便成为了全国第二大的合成革产业基地。然而,随着这个产业一同快速发展的还有越来越多的黑烟囱,以及逐渐显现的其他环境保护问题。于是,早在2007年,“向臭气宣战,让产业转型升级”开始成为人们心中共同的理念。

转型发展,并非简单的推倒重来。2007年,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开始与国内皮革研究权威单位的四川大学,合作编制《合成革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08年,合成革绿色生产工艺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等3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取得进展;2010年,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开始为丽水合成革企业提供优质水性聚氨酯树脂,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人员……以“水”代“油”,以国际先进技术推动合成革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道路,开始日益明朗。而这一系列举措,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事实上,丽水生态自觉的觉醒更早一些,不止体现在对合成革产业的提升上。几乎与此同时,或者更早一点,丽水便已先后关停了4家造纸厂,否决了炉西峡小水电建设、驮滩百亿钢厂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当然,丽水并不是一开始就极尽所能的呵护生态,在上世纪,造纸厂、化工厂、钢铁厂、砖瓦厂在丽水遍地开花,因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油,丽水一度成为“灰天”“黑水”的污染典型。当时浙江省环保系统有句话是“北抓太湖,南抓丽水”,可见形势之严峻。

“资源优势就是无价之宝”“欠发达地区的最大资源就是生态资源”“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远一点,生态的优势不能丢”“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千万不能搞一些破坏性的开发,把自己的‘金饭碗’给丢了,捧了个‘铜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八次深入丽水大地,每次都十分强调生态保护。尤其是2006年7月29日第七次在丽水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有了尤为优质的生态,更要尤为担当地去珍惜!就此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在丽水得到了一以贯之的践行。

铁腕整治“黑色GDP” 

今年年初,《丽水市巩固提升“低散乱”企业整治成效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新鲜出炉,《方案》围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发展主线,以2015年提出的“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为目标,特别强调了实现“四无”企业出清。所谓“四无”,即无证无照、无环保设施、无合法生产场所、无安全保障。

其实,这不是丽水第一次出台此类“负面清单”,早在2014年,丽水在全省就率先出台《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对工业发展实行准入管理。清单明确提出,“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污染难以治理的项目”,坚决不要!同时,根据《丽水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明确指出全市1.73万平方公里区域面积内,95%以上的土地为禁止进入区和限制进入区,不再发展工业。

这得益于2013年12月,省委作出的“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决定,由此开始,丽水工业结构调整开始加快。这些年,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合理转移一批”的要求,丽水实施了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推进最严格的生态治理:

2014年以来,缙云县坚持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一系列高污染行业宣战,针对电镀、防盗门、竹制品和石材加工、钢铁等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了200余家企业。

龙泉市专门成立“10+X”项目准入论证小组,每个招商项目签约前,都要经过小组论证,符合生态发展方向的才允许签约准入。近五年来,龙泉先后否决了年产20万只挖掘机支重轮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8000吨精加工阀门建设、年产100万张防火门芯板生产线建设项目等30多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达到60多亿元。

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制定了《开发区企业环境整治评分标准》,对重点行业企业按污染整治情况进行统一评分、公开通报、分类处置,将企业整治结果与企业排污许可证挂钩,整治不达标不予颁发排污许可证,对高于90分的企业给予验收通过,60分至89分的企业列入重点监管,60分以下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只要决心大,不生态的产值下降再多也不怕!”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不要“不生态、不绿色、不可持续”的GDP和工业产值,再也不能为了图一时的工业产值增长,而牺牲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影响丽水的发展大局。

不断设立严苛的“生态门槛”和“负面清单”,既表明了丽水绝不以破坏生态换取发展的决心,也表明了丽水绿色崛起的信念。

加码高效的“绿色GDP” 

前段时间,浙江省科技厅发文公布了2019年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名单,浙江省青田超达铸造有限公司组建的浙江省超达阀门精密铸造技术研究院,被正式批准列入省级企业研究院立项建设计划。这个研究院拥有集中研发场地1183平方米,专业研发人员52人,自主研发知识产权16件,科研设备总值1076万元,主要研究方向为阀门精密铸造工艺。在企业研究院的带动下,各类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让超达成为了同行里的“翘楚”。

回想起青田的阀门产业,曾经,120余家阀门企业,亩均效益低,环保问题突出。从2014年开始,青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全县阀门产业进行污染集中整治,当即关停63家,40家小企业兼并重组为24家。而后,整治行动倒逼企业走向了更高的起点,转而重新寻找产品定位,以技术优势抢占新市场,整个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空间。

旧的产业结构已被打破,“低小散”正在迈向“高大上”,青田新的阀门铸造产业形态正在逐渐形成。2018年,浙江省重点(区域)产业技术联盟名单公布,由青田县的青山钢铁、瑞兴阀门、球豹阀门等三家公司组成的核电阀门产业技术联盟,入选浙江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

不考核GDP,不等于不要GDP,而是要以绿水青山为支撑,加码高效的“绿色GDP”。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基础上,同时推进产品绿色化、生产清洁化、能源高效化、污染减量化,丽水生态工业要实现这样的“爬坡过坎”,并不容易。 在保护好“生态红线区”的基础上,留给丽水发展工业的空间仅有5%。但丽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技术革新成为自觉,全市工业企业积极主动转型,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业、不锈钢、合成革、鞋革羽绒、化工医药、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产值百亿产业,以及与此相对应的25个区域块状经济。到2019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53家。

下一步,立足实际,丽水的生态工业发展将推动平台“二次创业”,自觉运用三把“金钥匙”,注重以“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并贯穿实践全程,围绕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做文章,集中力量培育高端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产业、时尚创意等五大主导产业,从而打造出一个现代产业集群。

可以预见的是,沿着绿色和创新两条轨道,丽水生态工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一定能行。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