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去城来大变样
——“改造清零”专项行动纪实(二)
房子低矮破旧,道路狭小拥挤,环境尘土飞扬,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这样的生活场景,对于大多数曾经生活在城中村的群众来说并不陌生,有群众形容:“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
这道城、村“两重天”的坎儿怎么迈过去?去年6月,我市启动了城中村改造攻坚和建设项目遗留问题清零专项行动,这是人居环境改善的群众期许,是城市功能完善的全新起点,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极速快跑。
村去城来。一年多来,“大拆大整”既换来了“大建大美”,又提升了民生幸福,尤其对广大征迁户来说,从忧居到宜居,从村民到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统计,“改造清零”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累计完成综合整治20126户,整治面积540.03万平方米,累计受益群众28.6万人。
新居室里享欢喜
“拆的是村,改的是生活。”太湖旅游度假区仁皇山街道建国村村民冯忠良自今年搬进位于仁北家园的新居后,获得感、幸福感直线上升。
建国村从2000年开始征迁,去年还遗留南窑湾和木桥头两个自然村,涉及161户500多位村民,冯忠良就是其中的一位。南窑湾村和木桥头村周边地块都已开发,这两个自然村建设年代较早,垃圾成堆,道路狭窄,治安形势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曾经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与周边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也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2017年9月7日,南窑湾、木桥头两个自然村启动签约,广大征迁户积极响应号召,支持配合城中村改造,首日签约率就达到55%;10月7日全部完成签约; 12月7日全部拆平……
门岗、地下车库、精致的住宅楼、绿色的草坪、清爽的道路,周边学校、公园、菜场等配套一应俱全,从过去的老旧房到今天的新楼房,冯忠良切身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升。“改造清零”专项行动,在刷新城市颜值、发展速度的同时,也改善了征迁户的生活环境。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签约36975户,拆除33081户,拆除面积1373.22万平方米。评估了马上签约、签约了马上腾空、腾空了马上拆除、拆除了马上清理,紧跟城中村改造的脚步,分房安置工作也迅速落实。
与此同时,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质而实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湖城白莲花路的市北分区28号地块安置房项目,主要安置环渚街道邵家墩村等地的村民,共有住宅2000余套,整个工程预计2019年6月交付使用;今年初动工的金田家园安置房二期建设工程,可解决近千户安居问题……可以预见,越来越多征迁户将迎来美丽舒心的新家园。
过渡房里享温暖
7月18日,在吴兴区环渚街道“老年人过渡房”中, 78岁的王兰红正在与89岁的邻居李阿发聊家常。看到记者过来,王兰红热情端水招呼,提起过渡房里的生活,老人一脸笑容。
王兰红是环渚街道金锁村的村民,自今年3月30日金锁村城中村改造启动签约后,村民积极响应,仅用1个月时间,金锁村525户农户全部完成签约、腾空。“拆旧换新是好事,但我和老伴年纪都大了,对于安置前的租房过渡,当时还很担心,租不到房子怎么办,房租太贵怎么办。”上个月,当王兰红怀着期待的心情,拿到钥匙打开了环渚街道准备的老年过渡房时,眼前的一切打消了之前所有的顾虑,“虽然是3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但各项居住功能完备,带有厨房、卫生间,还有简单装修,只需把旧屋的家具、家电搬过来,就是一个很像样的家了。”王兰红说,以前的村屋潮湿昏暗,因为养家禽的缘故,门前道路总是又臭又脏,现在住的过渡房干净清爽,医护人员、志愿者经常上门服务,住得很舒心。
王兰红所住的过渡房,在环渚街道就有500余套,用来解决金锁、瑶台、后庄、邵家墩四个村70岁以上老人的租房困难,在城中村改造完成前,老人们可居住在过渡房中,安享老年生活。
吴兴区道场乡将唐南村厂房的集体宿舍改建成过渡房,解决了70多户高龄老人的租房问题;仁皇山街道在征迁范围内的适宜区域中选择三所征迁房屋,按照一卧一厨一卫的标准改造为临时过渡用房,优先用于垄山村(汤家潭村、王家潭村)老人、残疾人的过渡安置……在拆旧建新的过渡期间,如何让村里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得到妥善安置?一个个“老年人过渡房”,给出了温暖答案。
养老金里享保障
去年10月8日,太湖旅游度假区仁皇山街道白雀村吴家墩6队城中村改造启动签约,首日签约率达95.2%,仅三天时间完成全部62户签约任务。
吴家墩6队房屋征迁以后,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失地农民领取了社保,养老有了保障。“去年10月就参保了,每个月600多元的养老金待遇,让我感觉自己是真正的城里人了。”作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受益者,65岁的潘妙金高兴地说,以前在村里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还是蛮辛苦的,现在不用打工就有固定收入,日子过得很有盼头。
除了养老金,潘妙金其实还有另一份经济来源。“现在的房屋出租收入,同样得益于旧房征迁,我们老两口连同儿子一家三口,按照征迁协议安置了2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和1套50平方米的房子,大的自己住,小的出租了。”因为房子地段不错,那套5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就有1000多元,潘妙金的儿子把这笔收益孝敬了父母。
新楼房住上了,钱也领上了,从村民变为居民,不少征迁户的生活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