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人大力量 共谱数字经济“乐章”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20/7/15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量:11


“万物皆数”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的预言。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和“第一动能”,数字经济已深深植入浙江经济的肌理血脉中,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到2022年,湖州要基本建成全国数字化引领的绿色智造样板地、全国智慧休闲名城、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创新中心、长三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造中心、全省集成电路新兴中心的“一地一城三中心”格局……在湖州,一幅“数字经济”的蓝图已徐徐展开,变数字为生产力,正逐步在湖州各地变成鲜活现实。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今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主动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共谱湖州数字经济“乐章”。

深入开展调研 广泛收集一手资料

助推数字经济“逐浪”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湖州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持续深化数字技术应用融合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经济赋能,湖州的发展情况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和短板,又该如何应对?按照省、市、区县三级人大上下联动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调研的工作部署,结合“三服务”活动,从今年4月起,市人大财经委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入开展监督调研,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助推湖州数字经济“逐浪”高质量发展。

在实地走访阶段,调研组围绕数字核心产业、数字服务业、数字农业、数字政府等领域,先后赴各区县走访了正大青春宝、诺力智能装备、湖州城市数字大脑、庆渔堂、南浔古镇智慧管理平台、南太湖新区科技城等20多个企业和项目,并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根据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重点项目清单,市人大常委会又发动区县人大常委会,实地核查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和建成项目投产达产情况,通过抽查的方式,对50个在建项目和建成项目开展监督。

为提升代表监督能力,更好发挥人大监督力量,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省工业经济研究院专家来湖开展代表培训,为60多名代表详细讲解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发动代表就近就便走访企业和项目,邀请代表参加调研座谈,共收到代表20多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数字经济“成绩单”

湖州综合排名全省第6位

数字经济是一场新经济革命,发力数字经济,这些年湖州一直在努力。

2018年12月,我市制定出台《湖州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设立八个专项工作组,提出了建设“一地、一城、三中心”和数字经济总量五年倍增目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市数字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全省第6位,核心产业增加值149.3亿元,同比增长13.6%,快于规上工业5.2个百分点,成功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务院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虽然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数字经济周边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我市数字经济不论是总量规模还是质量效益,都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区县发展不均,规模总量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优化;融合发展不深,数字转型有待加快。

如何促进数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审议意见“干货满满”

为切实强化依法监督,进一步促进湖州的数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要主动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抓住沪苏湖高铁开工建设重大机遇,系统谋划、深度打造湖州‘绿色智造’廊道。”“深化城市数字大脑建设,拓展‘慧政、惠民、生态、兴业’等场景化应用。”“聚焦集成电路产业,找准湖州在全省产业链布局中的定位,谋划引进技术成熟的产业项目。”“发挥‘湖九条’政策撬动作用,建立健全数字产业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大基金扶持”……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促进就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思考,热烈发言,认真审议,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在认真梳理汇总大家的发言后,常委会提出要按照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本的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一号工程”的使命担当,聚焦短板、补齐弱项,加快“一地、一城、三中心”建设,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六稳”“六保”任务落实等审议意见,交政府研究处理。

记者注意到,这份审议意见“干货满满”。比如,在聚焦大平台大项目扩总量优结构方面,提出通过强化大平台建设、优化项目“双进”服务、紧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深化数字经济项目引进推进、投产达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

在聚焦数字转型促融合增效率方面,意见提出要全方位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全面推动各领域数字化应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各行各业,推进“互联网+”,助力可持续发展。

要促创新补短板,还要聚焦关键环节。意见提出要通过着力突破关键环节、着力引进高端人才、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补齐高端人才、关键技术短板,推进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向更高层次迭代升级。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凝聚社会共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精准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更优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