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推介会搬到黄浦江畔。聚光灯下,湖州再次走到舞台中央。
这是一次满怀信心的自荐——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面对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潮,湖州在强手如林的城市群中喊出了“浙北再崛起”的雄心壮志,用撒手锏级举措推动湖州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发展新高地转变。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湖州的自荐宣言。
这是一次城市价值的展现——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通过严密防控,创造性地开展“洗楼”行动,成为全省病例最少,实现本土病例最早“清零”的城市,到“湖八条”“湖九条”的重磅推出;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召开,到首届“湖交会”成功举办;从沪苏湖铁路的正式开工建设,到商合杭高铁的通车……湖州用最强的政策供给,最有力的改革措施,叠加优势、提升价值,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长三角:下一站,湖州”,这是湖州的价值展现。
(一)
穿越千年前,春申君黄歇封邑江东,是沪湖两地共同的“开城鼻祖”。
回顾百年前,湖州商帮崛起于上海滩,开办了上海第一家缫丝厂、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欧洲第一家中国公司……
时代的车轮在飞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提速期,湖州、杭州、上海的区域关系,正在从“邻里”转变为“队友”。
湖州把城市推介会放在上海,除了因为两地同根同祖,有着千年渊源,更深层次的是,如今的湖州,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站到上海这个国际舞台上,推荐自己、展现魅力,重塑百年前的荣光。
站在长三角的中心,湖州踌躇满志。随着沪苏湖高铁启动建设、商合杭铁路合湖段正式通车,湖州将实现1小时通达长三角核心城市,2小时通达中西部核心城市,5小时通达京津冀、粤港澳。同时享有几个同城化都市圈的红利,这是湖州从地理中心走向舞台中心的重要条件。
当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牵手“撒手锏”级优惠政策的营商优势,以及生态、人文的传统优势和重大战略叠加的机遇优势,磁石效应迅速显现。
今年上半年,湖州全市新增签约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项目458个,同比增长86.9%,完成年度计划的79.0%,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同比增长103.6%。
湖州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在舞台中央。
(二)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 一生四过湖州的苏轼,晚年重游故地时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字里行间,尽是对湖州一方山水、青年才俊的流连与眷念。
太湖的烟波浩渺,竹海的绿浪起伏,都使湖州人为之自豪,外来者为之倾倒的资本。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湖州之“美”,远近闻名。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有人才的地方就有创新。”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一行来湖考察时这样评价湖州,这里凭着多重优势叠加显现的底气正在持续凸显。
湖州之美,不只是外在。社会的和谐相融,人文的古今交汇,这些与山清水远的生态之美,构成了湖州重要的软实力。
“这里很舒服,很美丽,很宜居,是我向往的地方。”浙江特瑞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资深副总裁冉兆祥,把事业留在了让他心驰神往的南太湖畔。
去年初,湖州在上海组建“湖州全球招商引才中心”,专门派驻300多名招商人员,承接沪苏地区的溢出效应。目前已累计引进上海、苏州等地亿元以上项目227个,科研院所合作29家,意向高层次人才项目229个。对于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招商人员说,湖州的软实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湖州重磅推出“湖九条”“人才新政4.0版”等硬核政策,以千亿元投入招商引才,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引进,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双进双产”的大热潮。
湖州以更加清丽的形象,广邀天下英才。
(三)
上个月闭幕的首届湖交会上,6天时间,2000余家企业、1万余家门店与网店累计对接国内外客商1.1万人次、带动消费超127亿元。
疫情之下,这场城市营销让各大城市见识到了这个“小个子”的大能量。
年初,面对防疫“大考”,湖州发起强大的社会动员,率先提出了“盯住重点区域、隔住发热”的防控策略,创造性地开展了“洗楼”行动,全力以赴守住浙江“北大门”,湖州始终是全省病例最少的城市。
随即,湖州率先推出“湖八条”,诚意发出亿元复工红包、发布重大项目攻坚和招商引才新政“湖九条”,条条都是真金白银,政策总金额达千亿级。
强力的政策供给,得到了回报。在过去数月里,湖州的成绩令人侧目。
翻看一季度数据,湖州的主要经济指标有10项居浙江省第一,91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又居全省第一,成功拿下浙江省内财政总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双料冠军。
在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助推下,众多优质项目在湖州落地生根,特别是总投资326亿元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顺利推进,签约仅半年一期投资160亿元的合丰泰超薄玻璃基板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国能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总投资55亿元的弗兰德5G基站天线总部基地等项目相继签约。
城市发展迎来新时刻,湖州这位长三角朋友圈中的“小个子”正在迸发出大能量。
湖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