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杂物不乱扔,出行开车守秩序,婚丧办酒不铺张,邻里互助和谐处,今天,你做到了吗?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决策部署,补齐小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短板,根据省文明委统一安排,我市认真开展以“讲卫生、垃圾不落地,讲秩序、出行守规章,讲节俭、办酒不铺张,讲和睦、邻里关系好”为主要内容的“四讲”文明行动,推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7年以来,全市115个小城镇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推进专项活动240余场次,着力解决小城镇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小城镇环境更加优美、人际更加和谐、治理更加有序、风尚更加文明,让小城镇成为兼具城市功能优势、彰显农村生活情致,城乡居民向往的幸福家园。
如今,在湖州,小城镇的文明行动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吴兴区埭溪镇:文明出行讲秩序
交叉路口,青年志愿者手持小旗引导行人、电动自行车有序通行;汽车站,巾帼志愿者引导市民有序上、下车;斑马线旁,志愿者根据人流情况引导车辆减速停下、礼让行人……随着小城镇文明行动的开展,山村居民的素质都普遍提高,出行讲秩序成为热门话题。
3月6日下午5点多,在吴兴区埭溪镇农行斑马线处,随着下班高峰期的到来,人车越来越多。每当路边聚集三至五个行人时,文明劝导员陈丹凤就会举起手中的小旗子,示意车辆停车让行。“一些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行人过街与汽车行驶形成,为了深化礼让斑马线活动,我们特别组织了志愿者在一些人流、车流密集的斑马线路口引导交通,效果很好。”青年志愿者陈丹凤说,“我们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短信等平台,宣传出行讲秩序文明行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中来。“自从开展小城镇文明行动以来,居民的素质都普遍提高,特别是行人闯红灯的现象越来越少。”埭溪镇党委委员李深德说,“我们组织开展‘礼让斑马线’‘开学第一课’等一系列文明出行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宣传出行讲秩序20余次,发出安全提示5万余条,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南浔区和孚镇:好家风代代传
在和孚镇,大家都知道,“幸福面馆”的老板娘顾卫萍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好媳妇。
在和孚镇星光大街的面馆里,顾卫萍系着大红色围裙忙前忙后,既要招呼顾客,又要掌勺、收碗筷。有意思的是,顾卫萍这家面馆每天早上7时多开门,下午3时就关门,而附近居民时不时赶在关门前去吃上一碗面。开了几年,新老顾客都很捧场。
是什么吸引了客人?味道固然重要,但最让人看中的还是那份顾氏家风:坚韧自立,尽孝道。多年前,顾卫萍为救治癌症晚期的丈夫,花完所有积蓄并且欠下一身债务,在丈夫去世后没有改嫁,她没日没夜干活赚钱,养鱼、当清洁工、开面店,不仅还清债务,还独自抚养大10岁的大女儿和双胞胎婴儿,赡养公公婆婆。
顾卫萍一直践行坚韧自立、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为树立良好家风家训方面起到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
德清县禹越镇:
护鸟队的坚守
新春佳节,阖家团圆之际,禹越镇新成立的志愿者护鸟队依然坚守岗位,同白鹭同起同归,时刻守护白鹭安全。
禹越镇三林村水多鱼多树多鸟多,在村子中心的万鸟园,有白鹭数万只,野鸟几十种。临近农历新年,附近村民燃放爆竹的声音严重影响了当地白鹭的正常栖息。
为保护园区内白鹭正常栖息、生活,禹越镇政府、三林村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滋农乡旅创客志愿者联合组成了爱鸟护鸟队,专门聘请了省野鸟协会专家进驻三林,通过观察鸟类每天习性、种群数量变动等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春节期间,护鸟队成员依旧留守在三林,每日巡查,并发起倡议,庙前漾一带春节不放烟花爆竹。早上5点天未亮,他们就起床,仔细观察白鹭数量、精神状态,护送白鹭出行觅食,白天挨家挨户宣传爱鸟护鸟的意义,和水产养殖户共商渔鸟结合发展休闲农业景观的路径。傍晚,他们每天守候到天黑,观察着白鹭回家是否正常。
长兴县龙山街道:
三桌素宴扬新风
前不久,长兴县龙山街道玄坛庙村有村民去世,丧事期间不做道场、不放炮、不收份子钱,只在出丧当天摆了3桌素宴。老人的儿子许宏星告诉记者:“活着时孝顺最重要,现在倡导厚养薄葬,而且父亲也有遗嘱,要求丧事从简,要是讲究排场的话,起码得摆几十桌。”
在长兴,节俭办红白喜事的氛围正在逐渐形成。村民贺喜礼金不超过300元、正餐宴请人数不超200人、每桌消费不超800元(含烟酒)……长兴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专门出台了红白喜事办理参考标准,对操办的规模场次、邀请对象和礼金收受等,都制定相应的参考标准。
不管穷富,统一标准,谁也不用“死要面子活受罪”“硬撑门面债台筑”了。对于参考标准的出台,林城镇北汤村的老书记姚运毛觉得很高兴,他甘当宣传员,向村民们传递节俭办事的思想。他说:“铺张浪费、相互攀比歪风一定要刹住,减轻了面子上的负担,省下钱和精力完全可以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
安吉县上墅乡:
全域垃圾不落地
走在安吉县上墅乡的龙王村里,突兀的垃圾桶“消失”了,垃圾外溢的现象不见了,绿化、道路、农房更加和谐相融。这得益于该乡推行的农村生活“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
早在去年8月,上墅乡就以刘彭线沿线为试点,在刘家塘、田垓、上墅、罗村4个村、 350户农户和商铺中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在此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进该项工作,让家家户户都能“垃圾不落地”。
上墅乡农办工作人员王善力介绍,刘家塘、田垓、上墅、罗村、施阮5村距离集镇近,位置相对集中,实行了循环收集方式。董岭村和龙王村相较距离远,农家乐也多。光靠循环收集,可能会导致垃圾滞留。因此这两个村庄就采取了循环收集和定时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两个村庄,傍晚5时至次日早上8时,都会放置部分垃圾箱,供农家乐及游客投放。
此外,上墅乡还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原本一无是处的厨余垃圾实现了重生,被免费提供给农户作肥料用,且利用率达到了10%。现在,乡里正计划派专业人士到各村指导垃圾收集方式和处理方法,提升“垃圾不落地”实施的质量。(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