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理论中心组
新时代,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确定了“一四六十”的工作体系。以全面增强中心城市能级为导向,全方位提升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提高城市站位,坚持城市发展新理念。城市的站位决定了定位。提升城市能级,就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趋势。一是扛起新时代新使命的必然要求。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总书记多次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要求湖州当好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模范生。推动中央赋予湖州的战略任务落地落实,必须把湖州发展放在全国大格局中来思考谋划,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奋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二是融入区域重大战略的迫切需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现代化浙江建设的主战场和大平台。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明确了湖州在全省“四大”建设中的定位,要求努力成为大湾区的绿色智慧走廊、大花园的全域美丽标杆、大通道的现代综合枢纽、大都市区的城际重要板块。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我们要把打造“六个城市”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大举措,以中心城市能级的有效提升为突破口,努力把湖州的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三是扩大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路径。湖州空间位居长三角地理中心,但城市发展能级还不完全匹配区域性地位。只有在能级提升上持续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带动力、人才创业吸引力、公共配套支撑力、生态环境保障力和城市精神向心力,才能发挥“火车头”引领作用,带动三县两区协同统筹发展。
强化城市功能,把握城市发展新动力。城市的治理能力就是竞争力。要通过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全面增强城市持续发展力。一是全面推进山水大保护,提升生态承载能力。湖州是一座山水清远之城。要建章立制,推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要加强联动,推动各部门形成多渠道、多层面的生态环保支撑;要建立城市与城市周边“山、水、林、湖、田”等自然资源相协调的立体生态格局;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循环、相互促进。二是全面紧跟科技大趋势,提升创新“智造”能力。湖州是一座科技创新之城。要优化政策,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形成全链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激活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中心,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要转化渠道,推动各创新主体开展深度合作,释放创新资源活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从生产到创新的改变。三是全面健全设施大保障,提升公共配套能力。湖州是一座宜居乐活之城。要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要重点推进群众关心的交通出行、生态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等民生大事,也要加快推进供水保障、污水垃圾处置、燃气保障等安全要事,更要重视公共厕所、城市绿道、物业管理等关键小事。要高水平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全面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四是全面增强文明大宣传,提升文化辐射能力。湖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要文化惠民,建设公共文化,提升文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培育品牌,注重文化名店、名品的包装推介,形成品牌系统;要推动创新,着力推进重点文创项目,以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辐射能力。五是全面推广改革大魄力,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湖州是一座改革奋进之城。要按照“最多跑一次”工作要求,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要全面推进,通过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和政务服务“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要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构建统一政务服务网,积极推进民生事项“一证办通”,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统筹城市发展,落实城市建设新举措。以问题为导向,用创新破难题,坚决围绕“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一是着眼区域协调,总体规划求高抓统。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和“多规合一”的要求,高质量编制完成湖州总体规划,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出发,突出城市群主体形态,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构建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塑造优美的建筑第五立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二是加大环境治理,污水固废全截广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能力和“清洁排放”标准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建设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深入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全面推进垃圾处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实现垃圾处置种类全覆盖、县区全覆盖。三是推进绿色住宅,建筑工业做大扶强。全面落实《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大力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挥我市临港区位优势,抓紧建成建筑工业化基地,发挥基地集聚效应,增加亩产税收。四是夯实民生基础,城市保障安全平稳。全面抓好城市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构建高铁“十字”型铁路网,加快形成建成“四纵三横”密集高速公路网;确定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体方案,启动首期工程建设;改造建成中心城区内环快速路,加快推进南太湖新区和区域城市骨干路网工程;全面提高城市供水、供气和防洪排涝体系保障;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推进美丽厕所、城市停车位建设;加快“百里绿道”和“三山三漾”公园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宜居保障。五是提炼历史文脉,城市美丽特色分明。切实推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胜区的保护利用;依托衣裳街、小西街—状元街等历史街区,开展文化体验创新活动;开展南浔古镇等历史文遗的保育工作,做好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与利用工作;完成湖州美术馆建设等一批文体设施建设并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城市文化系列”品牌建设,高标准打造“城市书房”“城市客厅”“城市阳台”。六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流程精简高效。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进一步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根据项目投资主体、供地方式、投资额度进一步分类、精简审批时间。发展中介机构联合体,制定中介机构服务标准、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项目全过程中介服务。(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