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下放壁垒疏通服务提升
我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阔步前行
体制新,人才聚;机制顺,活力增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强市不动摇。“十三五”以来,我市连续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高水平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由2012年的56.57万人上升到2017年的73.77万人,“南太湖精英计划”累计遴选资助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968个,带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万余人,“国千”“省千”人才分别累计达到131名和194名……
在湖州,“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愿景正逐渐演变为现实。
做好“减法”向用人主体放权
10分钟网上提交申报资料,1个窗口受理,零次往返,1周的办理时间……以往,在湖州办理外籍人才引进手续,不仅需要多部门“分头跑”,还要“反复去”。如今,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一口受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只需要动动手指上网完成申报手续,就能等着拿外籍专家的来华工作许可证和邀请函。
“几年前,办理外籍人才引进手续就像‘马拉松’。现在,跑腿少了,时间短了,我只要上网提交相关材料就行。”谢德尔精密部件湖州公司的工作人员小周为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点赞。
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的建立是我市深化人才领域改革的一个代表。以往,人才引进和落户存在办理程序繁琐、时间较长等现象,为此,我市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直击政府简政放权,用改革给人才管理做“减法”,换来创新能力的“乘法效应”。
打破部门藩篱,实现人才服务高效化——
深化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集聚项目申报、贷款融资等服务事项20项,全面推行“三式三化”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创新创业效率。实施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各类人才“一站式”受理服务。
勇于自我革新,保障用人主体自**——
把技能人才的评价权力下放给企业。企业可打破传统考核鉴定模式,采用贴近生产需要、贴近岗位要求的考核方式开展自主评价,最大程度推动了人才评价、人才成长和企业创新的良性互动。2017年,新增自主评价企业120余家,通过自主评价方式评价员工7.9万人。
突出市场导向,提升人才发展舒适度——
建立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引进42家猎头、风投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市场中介举办项目路演、资本嫁接等各类活动78场次,服务人才5000多人次。成立“人才之家”,借助市场力量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平台。
啃“硬骨头”为有用之才松绑
位于菱湖竹墩工业园的湖州睿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辆辆满载阻燃材料的货车发往宁波等地。作为一家成立才五年的“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企业,企业部分阻燃产品迅速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30%,2017年的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四成。“引入高端人才和高密度的技术投入是企业成功的法宝。”董事长翟忠杰表示,去年,为了留住高端人才,企业无偿给予1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2名高端技术人才2%至3%的股权奖励。
“引得进留不住”曾是企业最头疼的事。由于缺少有效激励,不少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任职一年左右后再次“出走”,让企业陷入“引进流失再引进再流失”的怪圈。
2017年,南浔区在高科技企业、“南太湖精英计划”企业中试点探索“股权激励”措施,通过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固定收益股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项目分红等形式,使人才能够参与到关系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去,实现人才由“打工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转变,构建起一种长效的人才价值回馈机制。
截至去年底,该区累计有50余家企业在200余名高层次人才中推广该措施,用于激励的股权达1225万股,总金额5380万元。
棋落关键处,抢得制高点。我市全面破除体制机制顽疾,频频放出政策“大招”,为人才松绑,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2012年,出台《湖州市企业创新型人才中级资格评价办法》,打破创新人才职称评审壁垒,摒弃“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方式,分行业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中级职称评价办法。目前,全市共有847名专业技术人才靠贡献和实绩直接晋升为工程师。
2013年,建立“浙江省南太湖创新发展研究院”,聘请院士担任名誉院长,核定100个专项事业编制,通过“政府给编制、企业给待遇”的方式,吸引各类人才来湖创业创新。
2017年,出台《湖州市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科研人员可携带科研项目、成果或技术到省内企业从事科技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工作,或在省内创办企业。“坚冰”正在消融,人才创新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人才为主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7项、国际标准6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全省第3位,参与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奖2项,作为主要单位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抓“关键小事”让改革更有温度
长兴天能集团技术中心办公室里,高根芳和同事们欣喜若狂。随着新设计蓄电池盖的完成,不仅可为企业节省一个亿,而且作为该项目的牵头者,高根芳可以在自己的“人才积分本”上加上1分。
之前因为相关政策的空白,像高根芳这样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土专家”,却因学历不高、没有职称等因素,无法享受当地政府的人才奖励政策。为此,长兴县出台了《企业实用型人才奖励政策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普通实用型人才能够凭专利数、工作经历、纳税额、荣誉称号等获得积分。
在“以绩为先”的基础上,坚持“论分行赏”。赋予实用型人才同等享受高层次人才有关工作津贴、购房补助和服务绿卡等优惠政策的权利,将积分与工作津贴政策、购房补助政策、服务绿卡政策相挂钩。
我市既着眼于解决事关人才创业创新的“头等大事”,同时更关注人才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让人才工作发展有一种家的温暖,让人才改革更具温度。
近年来,聚焦人才关心的切身问题,整合部门资源,实施高层次人才“湖州服务绿卡”制度,在工商、出入境、医疗、旅游、金融等各个领域为持卡人开辟“绿色通道”,累计发放“湖州服务绿卡”753张,进一步增强湖州对人才的友善度。
出台“湖州市优化企业人才服务十条”等政策,在人才购房、子女入学、融资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举措,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召开全市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协调会,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的若干建议》,协调解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关键小事”。去年共发放人才购房补助2697万元,解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子女就学问题221个,人才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放权,破障,松绑;集聚,创新,兴邦。当前,转型发展倒逼改革创新,人才工作进入竞进提质、提档升级的关键期,抓改革就是抓发展,谋改革就是谋未来。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人才将用当其时、用当适任,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